以牛頓之矛攻霍金之盾,如何?

《神鵰俠侶》中有一段小龍女大戰全真派郝大通的精彩描寫:

“(小龍女)左手輕揚,一條白色綢帶忽的甩了出來,直撲郝大通的面門。這一下來得無聲無息,事先竟沒有半點徵兆,燭光照映之下,只見綢帶末端繫著一個金色的圓球。郝大通見她出招迅捷,兵器又是極為怪異,一時不知如何招架,他年紀已大,行事穩重,雖然自恃武功高出對方甚多,卻也不肯貿然接招,當下閃身往左避開。

“……

“郝大通伸直身子,臉上已然變色。群道不是他的弟子,就是師侄,向來對他的武功欽服之極,見他雖然未曾受傷,這一招卻避得極是狼狽,無不駭異。四名道人各挺長劍向小龍女刺去。小龍女道:‘是啦,早該用兵刃!’雙手齊揮,兩條白綢帶猶如水蛇般蜿蜒而出,玎玎兩響,接著又是玎玎兩響,四名道人手腕上的‘靈道’穴都被金球點中,嗆啷、嗆啷兩聲,四柄長劍投在地下。這一下先聲奪人,群道盡皆變色,無人再敢出手進擊。”

以牛頓之矛攻霍金之盾,如何?

從描寫上看來,小龍女應該是使流星錘的招數。

各位看官可能要腹誹了:搞什麼呢?寫牛頓、霍金,扯什麼小龍女啊!風馬牛不相及吧?

其實,我就是想通過寫流星錘引出萬有引力啊!流星錘最好的詮釋了太陽系運轉的原理。

還是拿小龍女作說明吧:小龍女的綢帶前面繫了一個小金球,當她甩動綢帶時,小金球會圍繞她作圓周運動,這時候,她手的引力與小金球的離心力達到平衡,所以,小金球既不會掉下去,又不會飛出去;她要讓小金球飛出去,就要減輕手對綢帶的控制,對綢帶的控制力越小,小金球飛出去就越遠。

以牛頓之矛攻霍金之盾,如何?

最高明的武術家或雜技演員,大概都不能同時使動多個流星錘或水流星吧?更不用說同時使出成千上萬的流星錘或水流星了。自然界中有這樣高明的人嗎?當然有,他就是太陽公公啊。

千手如來趙半山,太極名家,暗器專家,不過是形容他手快而已。

太陽卻像一個巨人國的巨人,他用看不見的繩索,拴住了八個小孩(冥王星被開除出了九大行星的行列,就把他算一隻黑猩猩吧),還有無數的小貓、小狗、小跳蚤……什麼的,玩流星錘和水流星的把戲,還能夠收放自如(收的時候把他們拉到近日點;放的時候把他們放到遠日點)。

以牛頓之矛攻霍金之盾,如何?

八個小孩中木星個子最大;天王星最頑劣,他不肯規規矩矩走路,偏要躺在軌道上撒潑打滾;最乖巧的應該是地球了,他知道作圓周運動時身子要向內傾斜,因此,他的地軸與運行軌道(黃道)有了一個夾角——沒想到他這麼一傾斜,地球上就有了一年四季,而且孕育了生命,也給這些生命(動植物)提供生生不息的棲居之所,也使自己成為宇宙中一顆最美麗的星球。

本來,因為太陽是圓的,引力場應該也是球狀吧?可以以地球為例,無論是南極北極,東半球西半球任意一點,人或者物都不會掉出去,說明這個地方受地球引力的影響。作為太陽來說,也應該如此。但是,為什麼八大行星和其它的小行星只處於太陽自轉的橫向方面,難道它的上下方就沒有行星運動嗎?依我的猜測,太陽系形成的初期,說不定它的上下方也有其它的天體,不過因為沒有離心力而只有引力,所以,它們都被太陽吸進去了,因核聚變的高溫而與太陽融為了一體。

而八大行星及其它的小行星則因為太陽的高速自轉帶來的離心力與太陽的引力達到了平衡,因此,才維持了太陽系現在的運行規律。

以牛頓之矛攻霍金之盾,如何?

所以,在宏觀世界,萬有引力還是經得起檢驗的。我們可以把太陽系看成一個以太陽為中心,最外面的引力圈為邊界的一個圓形的“蛋糕”,它基本上應該是扁圓的。這個“蛋糕”在家長太陽的帶領下在廣袤的宇宙中流浪——沿著既定的路線圍繞銀河系的核心公轉,太陽公公帶領著這麼一大家子以每秒鐘250公里(亦即每小時900000公里)的速度前行,他們沿著這條漫長的旅途要走2·5億年才能走完一圈(也算是回到故鄉吧)。

想起了裴多菲的詩:“我盡在廣漠的世間流浪,我盡在荊棘的路上奔波……”《南京之歌》:“生活的道路是多麼漫長,多麼淒涼,生活的腳步漂流在僻靜的異鄉……”我們人類對於流浪、漂泊的憂鬱和詠歎對比太陽系這麼一大家子的晝夜不停、義無反顧的勇往直前,是不是顯得微不足道呢?

同樣的,銀河系組成了一個更大的“蛋糕”,又圍繞更大的河外星系運轉。

以牛頓之矛攻霍金之盾,如何?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宇宙既然是無邊無際的,那麼,宇宙就應該沒有中心;但是,根據萬有引力及前面行星圍繞太陽轉——太陽圍繞銀核轉——銀河圍繞河外星系轉……最後,所有的星系是不是都會圍繞宇宙的中心轉呢?

即使如此,這些運動也還是在水平方向的,我們可以把它看成一層奇高無比的樓層,但它畢竟只是一層樓,上上下下會不會有無數層樓呢?那些樓層有沒有星系運轉?那些星系運轉又是受什麼力量的支配呢?

上面,是我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作出的一些推斷。

下面,我們再看看霍金。霍金當然不是宇宙大爆炸說的創始人,但他的名氣大,我們就把他作為代表人物吧!

以牛頓之矛攻霍金之盾,如何?

當然,我也只是對宇宙大爆炸說略有質疑而已。

霍金說:從哈勃向四面八方望去,所有的星系都在離我們遠去。因此,他認為這就是宇宙大爆炸說的重要依據。

還有人說:宇宙起源於138·2億年(也有人說是137億年)前的一次奇點大爆炸。有人還畫出了宇宙大爆炸的模型圖——像一個橫放的鐘,口子稍微大點,還標明各個時段的膨脹情況。

那麼,既然是爆炸,還是向四面八方膨脹的,我想問一下:前面,我們說行星圍繞太陽公轉;太陽系圍繞銀核公轉;銀河系圍繞河外星系公轉……這都是水平方向的,而且只是一層樓——儘管它高得離譜。其它往四面八方遠去的星系應該有很多不是在這一層樓的,而應該處在上上下下的無數層樓裡,它們是怎樣運轉的呢?是不是也只作水平方向的運轉呢?有沒有縱向運轉的星系呢?如果有,它們又是受誰的引力與離心力的控制呢?

以牛頓之矛攻霍金之盾,如何?

宇宙大爆炸說給多少人提供了飯碗啊?借這個學說,多少人侃侃而談,著書立說。還有人說現在宇宙的可觀測直徑已達930億光年(意味著可觀測半徑達465億光年),那麼,這種可觀測半徑是用什麼儀器觀察的呢?你們在距地球465億光年處看到了什麼呢?如果你們從那裡看到了有據可查的星系或星雲,那麼,就證明宇宙不是誕生於138·2億年前。因為你要看到距地球465億光年的星系,它們的光到達地球就要465億年。那時候,宇宙還沒有誕生,光是誰發出的?幽靈嗎?

有人說,宇宙膨脹的速度已經超過光速,所以,現在宇宙的邊界已經遠遠地超出了138·2億光年。這樣說就有點強詞奪理了。因為超過光速的任何物體,都是我們人類的現有儀器看不到的。(當然,我也不是認為看不到就不一定存在)或許宇宙比我們現在的可觀測直徑930億光年還要廣袤呢?因為《現代漢語詞典》中關於宇宙的解釋就是:宇代表空間——無邊無際;宙代表時間——無始無終。

以牛頓之矛攻霍金之盾,如何?

或許宇宙真的不是138·2億年前的一次奇點大爆炸誕生的,大爆炸不可能產生這樣多的有規律的萬有引力運動。即使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要使一枚硬幣達到光速的話,需要無窮大的推力。何況宇宙中的物質遠不止一枚硬幣的質量,奇點要將這些物質以光速推送出去,那得多大的力量啊?

再說,如果宇宙是奇點大爆炸產生的,那麼,形成的應該是以奇點為中心的宇宙,它向四面八方膨脹的速度應該基本上差不多。而從地球上觀察,四面八方的星系遠去的速度應該也不同:與地球向同一個方向運動的星系,速度應該沒有與地球相反方向(以奇點作為起點)運動的星系速度快。用哈勃望遠鏡應該能夠區分這兩個速度的不同——如果四面八方離地球遠去的星系沒有明顯的速度差異,那麼,宇宙大爆炸說還是沒有說服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