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做到這一點,讓你否極泰來,富貴自來!

人到中年,生活不如人意,很多人怨天尤人,感嘆社會不公,命運不濟,於是乎得過且過。心中沒有了青年人的激情,渾渾噩噩,似乎就此認命,心中偶爾泛起成功的火花,不過是鏡花水月,虛無縹緲,一動就散。

王陽明,是我國影響極大的哲學思想家,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日本戰神東鄉平八郎,當人們問及他的偶像時,東鄉平八郎謙恭的說:“一生低首拜陽明”。陽明先生學說中講到,一個人,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成功偉大事業。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也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讓你否極泰來,富貴自來!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做到這一點,讓你否極泰來,富貴自來!

“立志用功,如樹使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幹;及其有幹,尚未有枝。枝而後葉,葉而後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實? ——王陽明《傳習錄》

只要你能用心栽培樹芽,就必有枝葉花實。很多人做事情,焦點在果上,老是問什麼時候得到收穫,卻往往容易忽略因。殊不知,有因才有果。只管耕耘,莫問收穫。把焦點放在耕耘上,用心細細耕耘,無論哪一個事情,都能耕耘出果實的。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做到這一點,讓你否極泰來,富貴自來!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道做不到,等於不知道。

好的學歷,良好的教育包含方方面面,但是它本身卻不需要教你任何一面,因為如果你不採取行動,世界上任何哲學知識也是沒有用處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名校畢業,有知識而沒有成績,只能跟著別人打工的原因。

很多人常常調侃自己什麼都知道,卻還是過不好生活,這大概是知道和做到中間差了很大的距離,明知道上課走神不對,就是不自覺開小差;明知道熬夜傷身體,就是要追劇玩手機;明知道工作要努力認真,下班就溜之大吉。

人到中年,很多人之所以淪為平庸的人,整日碌碌無為,就在於他們沒有馬上行動,他們生活是被動的,說的往往比做的要多,甚至只說不做,一遇到問題,就會找藉口拖延,直到最後證明這件事不應該,或者自己有能力做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做到這一點,讓你否極泰來,富貴自來!

知不棄行,行不離思,慎思之,篤行之

理論離不開實踐,實踐離不開思考,三思而後行,思考清楚後就付諸實踐。

行動之前,要有認真的規劃,謹慎的思考,但是準備,思考,一定要有節制,不能陷入不斷演練,三思而不行的惡性循環中。

從來不缺少好的想法的人,但是成功地將想法付諸行動的人卻很少,大家去評價一個人,評價他的能力,大部分是根據他的行動能力,他做出來的結果,一個能說到做到的人,一定是一個腳踏實地,靠譜守信的人。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做到這一點,讓你否極泰來,富貴自來!

人到中年,深陷生活的泥潭,一事無成。首先要養成的,就是現在就做的習慣,知行合一,更重要的是,要有積極主動的精神,戒除精神散漫,得過且過的習慣,勇於主動的去做事情。

人不是什麼時候都能活得順利如意。本想抬頭挺胸前進,卻不知何時就會沾一身泥巴。不過,即使那樣也能堅持走下去的話,總有一天泥巴會幹燥掉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