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治人性的醜惡,看《狗鎮》的結局

在特定的場合裡,人性中會爆發出來令人難以想象的惡。

這是一部非常獨特的電影,有著極簡的話劇式場景,甚至連這極簡的符號式場景都不用實體道具的門和牆,只用粉筆在地上劃線來示意,並以演員的動作和音效來表達,直至近四個小時電影結束。不可否認的,它必定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對治人性的醜惡,看《狗鎮》的結局

《聖經》上說,如果有人打了我的左臉,我最好把右臉也給他打。這是教人慈悲和包容嗎?非基督徒肯定不能理解。

狗鎮是個僻靜的小山村,是封閉的,只有一邊的一條路可以通往城市,這是唯一與外界的連接處,另外一邊就需要翻山越嶺了。格蕾絲的出現讓狗鎮不平靜了,至少內部起了變化,一種平日似乎看不到的叫作人性的東西,慢慢地開始顯露。

格蕾絲的形象極富象徵意義。人如其名,她優雅、漂亮,以特別的方式降臨狗鎮。沒有人知道是怎麼回事,湯姆,那位富於“哲學思維”的年輕“作家”(自詡的作家,卻永遠寫不出真正的東西來)遇見格蕾絲被有勢力的“黑道”大佬追捕,他一面收了大佬的名片願意配合,一面又要作為狗鎮的道德標杆,幫助格蕾絲躲起來。在他的細緻分析和建議下,他要格蕾絲想辦法留在狗鎮,以避免她在外面的世界裡時刻有被抓捕的險境。

於是,好戲開場了。一切都是以善意的幫助開始的。

這個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洛基山脈地區一個偏僻小鎮,導演拉斯 · 馮 · 提爾以極其明顯的象徵意義向我們揭示人性之惡。說實話,完整看完這部冗長的電影是需要不少耐心的,雖然佈景簡單,但故事的敘述及人物的變化是非常鉅細無遺地一一演繹出來的。影片結尾可算作是全劇的高潮,導演並沒有顯露自己的思想傾向,但我揣測,既然他選用這樣一個結尾,意圖是清楚的。

湯姆說服狗鎮的人同意接納格蕾絲,他們卻遲疑,直到歐利維亞(黑人,照顧殘疾人瓊的護工)說,不管湯姆說得對與不對,我就是對湯姆有絕對的信心,因為湯姆的心是好的(heart is right.)。於是大家都默許同意了。

這是小鎮的民意。民眾的從眾心理體現完全,大家一致認為,他們一起做了一件幫助別人有功德的事情,儘管需要格蕾絲用勞動(體力加腦力加本性)來付出。這更像是一種合約,體現了雙方的公平。於是,皆大歡喜。

除去表象中的接納和融入,狗鎮人對格蕾絲,總有“我有恩於你”的優越感。雖然大家不說出來,恰克和薇拉的兒子傑森卻像皇帝新裝裡的孩子,道出真言“你想讓我媽媽留下你,你就要對我好。”你看,連孩子都有高人一等的架勢了。

或許是格蕾絲的無所求和樂意付出,贏得大家的認可,並給了她微薄的金錢以示償還她的勞動,表達他們的契約精神。

對治人性的醜惡,看《狗鎮》的結局

格蕾絲在狗鎮經歷了短暫的被讚美之後,警察的一紙公告,導火索一般炸開了狗鎮人的真實一面。接著,格蕾絲被戲弄、被強暴、被侮辱、被背叛,但她似乎總想從他們的內心出發,去反省自己,並儘量說服自己像上帝寬宥眾生一樣去寬宥狗鎮的村民。結果卻是走到希望的反面。整個過程,導演以很誇張的手法來展示格蕾絲在狗鎮遭遇的一系列變故,放大了人性的點點滴滴,赤裸裸地擺在我們眼前。

警察將通告改為通緝,使狗鎮村民對格蕾絲的施虐也增加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彷彿要榨乾她,才能彰顯自己的正義。顯然,看到通緝令的村民儼然把自己當成了審判官。最後被大鐵鎖鏈鎖住脖子的格蕾絲依然要為大家不停地工作,稍有不慎,便遭唾罵。雖然她心中瞭然,內心卻日漸荒蕪。

影片的結尾,是真相大白的高潮。湯姆通報了大佬,來抓走格蕾絲,未料大佬卻是格蕾絲的父親。因為父女兩爭論寬容還是權利的問題,格蕾絲與父親鬧翻而離家出走,並想在狗鎮親身試驗一下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這次,父親將權利交給女兒,於是女兒做了個驚人的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結局是悲慘的——格蕾絲下令屠鎮,她親手殺了湯姆,只留下一條叫摩西的狗。

大快人心吧?是的。為格蕾絲被欺壓和蹂躪的過往。果真大快人心嗎?未必。格蕾絲為自己報了大仇,卻像狗鎮的村民一樣,露出了人性兇殘的一面。雖然她也意識到,如果自己是狗鎮一員,大約也是像他們一樣。因此她推斷,狗鎮的人不會變得更好,沒有留著的必要。但她忘記了她剛到狗鎮時人們給予的一抹溫情。

其實狗鎮只有三個人是該死的。第一,作家湯姆。死了也該剝下他的畫皮。表面上,他都是為格蕾絲好,甚至好像真的愛上了她。而實際上,他一次次有意無意佈下了陷阱,讓格蕾絲走進去,無非就是為了鞏固他在狗鎮的地位和話語權。為此他根本不敢,也不願意揭露恰克強姦格蕾絲並誣陷她的真相。他內心只是把格蕾絲當作不相干的外人,或是未來某個時刻可以隨時穩穩佔有的人。而恰克是狗鎮的居民,是同一個陣營的人。自認為狗鎮“精神領袖”的湯姆自然是要維護本鎮和本鎮村民的,至於是否犯罪,是否誠信都不重要。

他為格蕾絲計劃出逃,借一筆錢給她,讓她藏在班的卡車上。結果,班中途加價(合同違約),並強姦(犯罪)了格蕾絲,還又把她重新帶回了狗鎮(毀約)。是湯姆將所有的髒水潑給格蕾絲,汙衊她撒謊、偷錢、企圖逃走,這樣就有了最後奴役格蕾絲的堂皇理由。當湯姆想佔有格蕾絲的身體時,清醒的格蕾絲以湯姆的口吻(偽善)婉拒了他。內心惱羞成怒的湯姆暗地向大佬告密,或許他還覬覦著豐厚的賞金。直到看見村民都死在槍下,聰明的湯姆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判斷大錯。他仍無恥地想再以謊言掩蓋,格蕾絲不想聽他廢話,親手一槍解決了他。

對治人性的醜惡,看《狗鎮》的結局

另外兩個該死的不用說,恰克和班。強暴婦女還給自己找到理由——誣陷和欺壓。他們兩個是狗鎮裡經常能接觸外界(文明發達的城市)的少數人,卻因自己地位低下感到自卑。他們的身份令他們知道永遠接觸不到像格蕾絲這樣高貴美麗的小姐,卻因為某些他們根本看不到(也想不到)的機緣降臨他們身邊,還有求於他們。於是惡戰勝了他們人性中的一切,包括一絲隱隱約約的善。

其他的村民,罪不至死,但也算不上完全無辜。雖然,當時當刻,格蕾絲的決定也屬於一種政治正確,至少在她或是她的階層看來如此。我們很難咎其為濫殺無辜,如果歷數她曾經在狗鎮受到的人為傷害。那麼究竟誰有責任幫助狗鎮人變得更好呢?只有上帝和他們自己吧。

格蕾絲是另外一個階層的狗鎮人,當她擁有權利和決策時,會非常可怕。在某種程度上看,她是理性的,哪怕她在對待自己受到傷害時。與其說狗鎮人的性惡論是渾然天成的,倒不如說格蕾絲在某種程度上誘導了這些惡因。因為她的錯誤認知,她滿以為狗鎮景色宜人,民風淳樸,人們生活不易,大家整天努力卻依然生活艱辛。然而,他父親問道:“他們真的很努力嗎?”

湯姆就是個誇誇其談的寄生蟲,不工作不付出,啃老。這樣的道德標杆,精神領袖能帶給大傢什麼呢?所以格蕾絲以她普世的正面的價值觀看待狗鎮從一開始就是錯的。狗鎮雖然相對封閉卻成不了世外桃源,三十年代經濟蕭條、金融崩潰,農民的生活更加倒退(相比於二十年代的繁榮與增長)。這樣的大環境很難去談寬容的美德,只有信任(信仰)危機,人性中的惡更容易因某些媒介而爆發。

對治人性的醜惡,看《狗鎮》的結局

所以,格蕾絲的行為就像是對人性的檢驗,充滿了危險。結局雖然達成了“惡有惡報”的來自本性的平衡,卻實在令人極不舒服。導演意圖很明顯,在這樣現實又荒誕而誇張的電影裡我們也有深刻的領悟了。

的確,也很難指摘格蕾絲的過火。對於人性之惡的打救,除了上帝,只有自己了。時代的侷限,讓格蕾絲看到既然不能變好,就讓它毀滅,就像狗鎮人折磨自己的升級版。但這完全代替不了正義,也不是正確意義上的法律審判,只是以暴制暴的戲碼。

不管哪個時代,普通人如果總有“善惡到頭終有報”的思想是好的,起碼可以自我保護。惡念湧上心頭時能有個制約,那麼人性的光輝就多上一點。這大約是導演的意圖之一吧。由此,如果你有時間,這部奇特的電影還是可以看一看的。

對治人性的醜惡,看《狗鎮》的結局


對治人性的醜惡,看《狗鎮》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