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野支路》:非洲吳亦凡已上線,他重新定義了“百萬”的價值

《岳野支路》:非洲吴亦凡已上线,他重新定义了“百万”的价值

自從真人秀在綜藝節目裡殺出一條血路以後,大殺四方,成為現今綜藝節目的主力。

近日,優酷自制探遊世界紀實真人秀《嶽野支路》已經上線了,偶然間看到了第二期,之後一口氣追了十期,必須用兩個詞來形容這檔節目“true and real”。

《岳野支路》:非洲吴亦凡已上线,他重新定义了“百万”的价值

最近抖音上面有兩條短視頻火了.

一條是路人吳先生從火鍋店出來,旁邊客人被他的顏值驚呆了,視頻裡的姑娘一臉懵圈顯然還沒反應過來;

另一條是林志玲給寧哥在澳門伴舞,很多網友說“女神都給網紅伴舞了”,他們或許不知道寧哥的粉絲曾經把芒果臺堵得水洩不通,所以判斷誰受益多為時尚早!

話說,吳亦凡和林志玲都是頂級明星,為何頻走平民路線?

《岳野支路》:非洲吴亦凡已上线,他重新定义了“百万”的价值

說到《嶽野支路》第二期:貧民窟的“百萬”歌星,節目裡有一句話,可能給出了答案, 谷嶽和小老虎對於數量的重新定義啟發我了:“什麼叫貧民窟的百萬歌星?就是歌星皮特。他不是說他有一百多萬的財產,而是你俘獲了這個社區每一個人的心”。

向上的通道一直沒有關,向下的通道也不曾被隔,能夠被關閉的是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岳野支路》:非洲吴亦凡已上线,他重新定义了“百万”的价值

豪特灣作為南非最著名的海灣之一,豪華與貧窮一牆之隔。像皮特這樣響譽豪特灣的STAR,並不是一開始就被劃分到這個階層。

父親長期被關在監獄,母親又不在身邊,他的朋友遭遇暗殺,皮特中了兩槍,逃過一劫,復健的時候開始反省人生,後天努力,獲得一技之長,嶄露頭角,改頭換面,開創新的人生。他不是天之驕子,但無疑是幸運的一個。

在《嶽野支路》後面某期,你可能會感慨於非洲青年為了一個手機殺人,又或為了一頓飯去搶劫,這都是他們能幹出來的事,有人活著的最大價值在於活著,但也是生態圈之過,“天堂的隔壁是地獄”大概就是形容非洲這種奇葩的地方。

像皮特和豪特灣的例子,可以說是一個典型非洲之眼,他們既有著南洲居居生活的普性,又有著個性的,不能一言定論,節目後期也還會有十多期關於非洲文化的故事。

到這個節目結束前,皮特還和家人一直住在貧民區的兩居室,以後他會不會移到富人區,尚未得知。但是,在貧富衝突帶是如此激烈鮮明的語境下,皮特應該還會用以精神領袖的榜樣約束自己。

《岳野支路》:非洲吴亦凡已上线,他重新定义了“百万”的价值

而後皮特和朋友帶著他們來到了一箇中國人的小賣店,毫不誇張,中國五線城鎮村頭的小賣店都沒有這麼落後,四~五平睡覺的地方,經常無原故停水,停水時只能就一口乾糧,門的店面更像一個簡易的倉庫,裡面的東西擺放的整整齊齊,但是每個待售的物件都看起來像90年代批發市場的商品。店主是89年來到這裡的,我在心裡算了一下,也近三十年了。谷嶽低低的說了一句,“中國人能吃苦,到哪都適應”。

當地也有非洲人開的店,有高檔一些的,不過有厚厚的鐵絲欄堵著,頗像是監獄。我們的參觀開玩笑的說,這個拿槍進來也是不頂用,店主說還有一些用刀搶劫的。既然生活如此危險,他們為什麼還熱戀這片土地?

《嶽野支路》試圖構建了雅與俗、理性和非理性的聯繫,反思文明和野蠻的對立,直給的剖析了南非文化與現在生活的聯繫,這才是真正旅遊的價值,在人的心裡體驗文化差異。

《岳野支路》:非洲吴亦凡已上线,他重新定义了“百万”的价值

谷嶽和小老虎不僅讓觀眾看到豪特灣的美景,也看到海灣的人居氛圍,這期以貧民窟為主題的旅遊具有鮮明的真實感。故事的主角與他們朋友關係,結合這趟旅行,它擺脫了以往旅遊節目單純的“吃住”標籤。

《嶽野支路》不只是個旅遊節目,還是個寶藏綜藝,比如:一開始鏡頭掃過的別墅區貧民窟隔離帶,你以為看到了貧民窟;當鏡頭來皮特家,兩居的房子住十四個人,你或許以為這就是貧民了;當鏡頭再度掃過的貧民窟時,揭開了那些彩色斑斕的房子的秘密,原來它們是鐵皮做的(鐵皮房最大特點是冬冷夏熱),這才有真正貧民窟的感受。

只有鏡頭走近貧民窟的“心臟” ,才可以感知這三個字蘊含著怎樣的答案。

《岳野支路》:非洲吴亦凡已上线,他重新定义了“百万”的价值

90年代中期,餘秋雨曾經寫過一本《文化苦旅》的散文,銷量達到450萬冊,連續暢銷二十年。《文化苦旅》是一本哲理性人文旅遊見聞,書裡一邊探討文明史的地標,一邊反思歷史文化。

《嶽野支路》與《文化苦旅》風格差別很大,後者以人物為主線來探討都市街頭,包含冒險、衝突、世界觀、身份等問題,它更偏向以男性角度講給普通觀眾。此外,《文化苦旅》與《嶽野支路》也有共同之處,兩者都是延續了內容走心的傳統模式,人物走心,故事走心,它們透過一些個體的命運關照現實生活。

非洲對於中國觀眾來說,代表了各種未知的可能和新鮮。《嶽野支路》裡,非洲是自由的載體,也是新舊秩序混亂的衝突。豪特灣無論是“高貴”的野蠻人,還是壓力下的野蠻人,都有著自己追尋的力量。在我看來,非洲這個地方甚至有一些魔幻,當然旅行本身也是一個自我確認的過程,見過,即是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