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土肥、橫山勇、阿南惟幾、板垣,哪個軍事指揮才能最厲害?


岡村、土肥、橫山勇、阿南惟幾、板垣,哪個軍事指揮才能最厲害?

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阿南惟幾、橫山勇、土肥原賢二、板垣徵四郎,都是雙手沾滿中華民族鮮血的戰犯,在中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這是討論這個問題不可更改的前提。

但這4個人畢竟都是日本陸軍的精英,小編僅就軍事指揮藝術的範疇,客觀地討論一下,這4名戰術級日本將軍的優劣臧否。

同時,以敵人的強大和優秀,從另一個角度,來追思我中華民族在14年的抗戰之中,所凸顯出的偉大韌性和不屈靈魂。

而且最終,是中華民族將大和民族踩在了腳下,而不是相反。

日本軍隊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官兵的軍政素質,均遠高於我軍,這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造成如此懸殊結果的根源,在於日本進入了工業化時代,而我國依然滯留在農業化時代,實際上,日軍對我軍實施的是一種降維打擊。

令人慶幸的是,即便是令人後背一涼、有天才戰略理念的《田中奏摺》為真,也只能說明日本政府的層面,確實有老練聰明政治家的存在,卻會因在日軍的層面中,沒有戰略性的統帥,而導致在執行戰略操作時的失敗。

在小編看來,如果《田中奏摺》為虛,那麼更能夠說明,日本只是個追求細節和戰術完美,卻沒有大戰略格局的國家。

即便如此,中日的對決,也用時14年之久,中國人民還是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難以忍受的巨大代價,同時,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也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

岡村、土肥、橫山勇、阿南惟幾、板垣,哪個軍事指揮才能最厲害?

橫山勇


一,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作為日本軍部統制派的骨幹,同時身居陸軍“三羽烏”之一(類似於中國的陸軍三傑),早年作為赴歐美的武官考察西方軍政制度,與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結成了“三羽烏”。

為當時的皇太子、日後的天皇裕仁蒐羅人才,這些人是,梅津美治郎、山下奉文、中村小太郎、中島今朝吾、下村定、松井石根、磯谷廉介等人。

大部分很熟悉吧,這些都是日本陸軍少壯派的精英和日後的戰犯,分明佔了日本發動二戰的大本營核心和陸軍核心的一半。

在舉行“三羽烏”的密談時,後來的日本首相兼陸相東條英機,還只是一個伺候這三人的小跟班,連上述為昭和天皇蒐羅人才的名單之中,也沒有東條的份,可見岡村寧次的資格之老。

岡村寧次調任關東軍副總參謀長後,以其諜報天賦去實地調研,老謀深算的以“步步為營,重點突破"的作戰方針,向抗日義勇軍發動了卓有成效的“大掃蕩"。

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形勢,由此徒然變得極為險惡,大部分的抗日力量,在其鐵網下被剿滅。

後來,出任中國派遣軍中的唯一支野戰機動部隊——第11軍的司令官。第11軍承擔著摧毀中國主力部隊的作戰任務。

在中日正面戰場的作戰中,第11軍使武漢和南昌等大城市淪陷,並在隨後實施了隨棗會戰和第1次長沙會戰。在首次長沙會戰之中,與薛嶽將軍打了個平手。

岡村、土肥、橫山勇、阿南惟幾、板垣,哪個軍事指揮才能最厲害?

阿南惟幾


升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後,除了推行狡詐殘忍的“三光政策”、"囚籠政策",瘋狂掃蕩抗日敵後根據地、陷城無數之外,還組織指揮實施了一號作戰計劃(戰地指揮官為橫山勇)。

在豫中會戰和桂柳會戰中,擊潰蔣鼎文和張發奎兩戰區,使得中國正面戰場,出現第2次大潰敗,此後,累官至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到日本投降為止。

時任第18集團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曾深有感觸地說:"岡村寧次是一個比多田駿更為毒辣、更為老練的對手。他務實求是、細緻周密。每次進攻,他都要調查半年之久。沒有內線發動配合,他就不會進行'蠶食'作戰。”

彭德懷還說,“他不出風頭,話也不多,對部下不粗暴,你從他的講話裡,很難看出他的真實想法來。他善於收集、研究對手情報,是歷來華北方面司令官中最厲害的一個。”

顯然,作為屢次交手的對手,彭總對岡村寧次的評價是中肯和切中要綮的。觀其資格、經歷、戰術能力、指揮藝術等,在中國戰場前後方的軍政綜合能力,作為題幹中4名日軍精英將領中第一名,是當之無愧的。當然,僅就指揮11軍進行正面作戰的指揮藝術,似乎要遜於日酋橫山勇。

二,橫山勇

橫山勇在東北戰場上,因沒有參與對蘇作戰,沒有什麼值得圈點的地方。他是作為緊急接替被擊斃冢田攻的職位,而上任日本11軍司令官之職的。

對於作為日本在中國主力野戰軍的司令官,橫山勇很好的貫徹了大本營通過軍事壓力迫使重慶投降的意圖,對國民黨軍隊內在派系的爭鬥、作戰能力也最瞭解。

岡村、土肥、橫山勇、阿南惟幾、板垣,哪個軍事指揮才能最厲害?

土肥原賢二


常德之戰,王牌74軍57師餘程萬部,苦戰竟日,以8千之眾幾乎戰至83人的英雄氣概,讓橫山勇的11軍狼狽不堪。

雖然餘將軍看似最終因力竭而詐降日軍,但卻實降於國軍內部派系林立、擁兵自重、彼此觀望逡巡不前之痼疾。還有第10軍悍將方先覺將軍也輸於此因。

不過,薛嶽將軍這次的天爐戰法,在橫山勇的絕對實力面前,頓顯暗淡無光。所謂的絕對實力,是在此役中,日軍投入兵員與國軍相差無幾,而前3次的長沙保衛戰,日軍兵員僅為國軍的幾分之一。

何況橫山勇作戰並不呆板,極善捕捉戰機和實施運動戰,常常突然對國軍擺好的口袋陣法,進行出其不意的穿插突破,並在中美空軍掌握制空權的前提下,讓國軍經常性的陷入被動挨打的狀態。

以工業國家攻擊農業國家,如果雙方將領指揮能力又不分伯仲,兵員再旗鼓相當,結局將令弱勢方不寒而慄!

不過,日軍遂行一號作戰計劃,是其在太平洋戰屢戰屢敗的背景下,幾乎把在華所有的兵員,都投入了此次戰役中作拼死一搏、直至油盡燈枯。

雖然戰役目的達到了,也佔領貴州獨山,令陪都重慶宮闕崩裂,但似乎離真偽不知的《田中奏摺》,所擬定的正確戰略是越行越遠了。

如果不論戰略,僅從此役指揮角度上,來看“一號”作戰計劃的整個作戰過程,“劍雄品評”發現,橫山勇的大兵團指揮能力比較優秀,要比岡村寧次和阿南惟幾的水平高了許多。

此戰之內,日軍一改之前將裝甲部隊配屬步兵的愚蠢戰法,直接將7百輛97式改中戰車(不是之前的薄皮大餡的89式中戰車)集中使用,做為突擊前鋒,模仿德國裝甲兵的集群閃電戰,一路攻勢猖獗,令各地國軍手足無措、損失不小。

岡村、土肥、橫山勇、阿南惟幾、板垣,哪個軍事指揮才能最厲害?

坂垣徵四郎


三,阿南惟幾、坂垣徵四郎、土肥原賢二

阿南惟幾是昭和天皇的侍從官,後外放作戰部隊,任11軍司令官。與薛嶽將軍對擂,打過第2,3次長沙會戰,勝1敗1。經歷較似德軍隆美爾元帥。

在戰績上,阿南惟幾與隆美爾元帥卻有云泥、宵壤之別。就其作戰指揮藝術來說,只能說水平中規中矩,比坂垣徵四郎好了那麼一點。

而坂垣和土肥原,則更傾向於是搞諜報的。日軍歷來非常重視對他國的諜報工作,很多將領,包括岡村也都搞過諜報,有的甚至還以諜報工作而揚名。

以題幹之意,並非評選老特務的名次。所以,以阿南惟幾,出任過日軍王牌11軍司令官的資歷和戰績,阿南惟幾應該排在第三,坂垣排在第四,土肥原第五。

岡村雖然在正面戰場,戰地指揮能力不如橫山,但觀其在後方戰場的指揮謀劃能力,以及官至橫山勇的上司的資歷,屬正面做戰和後方冶安能力,均為比較全面的將領,應該排在第一;橫山勇僅有正面戰場的經歷,屈居第二。

最後,說下中國人和日本人在戰略格局上的分野。

抗戰時期,面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本軍隊,作為農業國的中國,不得不與率先進入工業時代的日本侵略軍,進行實力懸殊的作戰。

就瀰漫於當時的絕望和投降思潮來說,中國還是有人清醒的從戰略層面上,看出了日本必敗的結局。此大戰略之人當首推蔣百里先生。

1937年初,蔣百里的《國防論》出版,扉頁題詞是促人猛醒的醍醐灌頂,”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其核心論斷如穿越時空、手袖乾坤的睿言神斷,其後中國戰區的發展趨勢,基本誠如斯言。現羅列於下,1,中國對日,不懼鯨吞,乃怕蠶食,故對日不應步步後退,而要主動地實施全面抗戰,化日軍後方為前方,使其無暇消化佔領區,從而使日本無法利用佔領的地區提高戰力;

2,主動出擊上海日軍,迫日軍主力進攻路線由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的南北路線,改為沿長江而上的東西路線,從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與湖沼地利,抵消日軍兵器訓練方面的優勢;

3,以空間換時間,行持久戰,通過時間的消耗拖垮日本 。具體做法為將日軍拖入中國地理第二稜線,即湖南、四川交界處,和日軍進行相持決戰 。

“劍雄品評”以為,此3條石破天驚、震古爍今的論斷,其核心就是積極纏戰、主動誘戰、擇地決戰。

合成一句醒世良言就是,“中國的抗日,是有辦法的”。片言撼醒大中華,莫效秦檜負華夏。泱泱大國,幅射宇內,雋才自多;懸懸小國,孤墜海外,大德卻無!

岡村、土肥、橫山勇、阿南惟幾、板垣,哪個軍事指揮才能最厲害?

蔣百里的《國防論》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