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正迎來重要合作機遇期

□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 劉明禮

■提要

意大利成為七國集團(G7)中第一個就“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簽署諒解備忘錄的國家,受到國際輿論廣泛關注。從意大利實際情況看,具備參與這一倡議的諸多有利條件,比如港口眾多,經濟體量和進出口量大,可從互聯互通中受益更多。意大利政府看到了“一帶一路”倡議可給本國帶來的機遇,明確表示出積極參與的意願,此外,去年下半年意新政府上任不久,即決定成立“中國工作組”,統籌協調意大利在貿易、金融、投資、研發等各領域的對華政策,這一舉動不僅在本國是首創,在整個歐盟範圍內也是第一例。

3月21日-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意大利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發表關於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聯合公報,簽署了19份政府間雙邊合作文件,意大利成為七國集團(G7)中第一個就“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簽署諒解備忘錄的國家,受到國際輿論廣泛關注。從此訪折射出的情況看,兩國正迎來重要的合作機遇期。

首先,意大利新政府對華政策友好務實。2018年6月,由聯盟黨和五星運動組成的新政府上臺後,在對外政策方面有較為明顯的調整,更為注重本國的訴求和利益,而不是遷就大國的主張和需求。比如在歐盟內部,新政府明確抵制財政緊縮政策,在預算方面一度與歐委會出現明顯分歧。在與俄羅斯方面,儘管西方主要大國主張繼續對俄製裁,但意大利主張緩和與俄羅斯關係,注重經貿往來。

在對華政策方面,在保持傳統對華友好的基礎上,新政府上任後更為重視發展與中國關係。去年下半年,意新政府上任不久,即決定成立“中國工作組”,統籌協調意大利在貿易、金融、投資、研發等各領域的對華政策,這一舉動不僅在本國是首創,在整個歐盟範圍內也是第一例。

其次,“一帶一路”已成為連接兩國關係的紐帶。近年來,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在越來越多國家得到積極響應,一些積極參與的國家抓住了機遇,有效幫助了本國和地區發展,這也讓遠在歐洲的意大利越來越對這一倡議感興趣。

從意大利實際情況看,具備參與這一倡議的諸多有利條件,比如:作為地中海國家,意大利港口多,有望成為連接歐亞的“南部橋樑”;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經濟體量和進出口量相對大,可從互聯互通中受益更多;意大利作為發達國家,許多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多年未更新,甚至在歐盟國家中排名較為靠後,本國也有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意大利新政府上臺後,看到了“一帶一路”倡議可給本國帶來的機遇,明確表示出積極參與的意願,多次表示出積極歡迎的合作意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企業成功投資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引起了意政府關注,希望類似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也可以在意大利發生。此次簽署諒解備忘錄後,給雙方合作增強了互信、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

第三,意大利期待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機遇。2008年金融危機後,意大利經濟壓力一直比較大,2018年GDP增長僅1.0%,預計2019年將下滑至0.2%,其公共債務規模達到2.3萬億歐元。對意政府而言,貨幣政策掌握在歐洲央行手中,受到歐盟財政紀律的約束,結構性改革因為複雜的決策體制難以有效推行。在內部受限的情況下,抓住外部機遇發展經濟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經濟規模大、增速快,對意大利出口無疑具有吸引力,習主席此次訪問的成果之一就是確認意大利將作為主賓國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此外,除了增加對華出口外,意大利還可以從中國日益增長的中國出國旅遊人群中受益,中國企業投資更會直接服務於經濟增長和就業。

近年,隨著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增加,在一些國家出現了一些誤解和擔憂,在對中國投資態度上出現了猶豫,這對採取務實政策的意大利來說可能是機遇。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更能更為重視和考慮意大利作為投資目的地,同時通過合作實現投資方和東道國的互利共贏,樹立起一定的“樣板效應”。以5G通信設備為例,如果中國具有優勢的技術能夠在意大利首先廣泛使用,帶來的便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將首先使意大利民眾受益。

第四,兩國的第三方合作方面有潛力。意大利地處地中海北岸,是來自中東、北非的難民和非法移民的重要登陸地,這在國內近年引發了強烈反彈,也是主張收緊相關政策的聯盟黨和五星運動能夠上臺的重要原因。未來,在這一問題上處理如何,也將很大程度上決定兩黨未來能否穩定執政。

新政府上臺後,不僅嚴格邊境管理,還把目標瞄準難民的來源地,希望通過促進這一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從源頭上減輕意大利的壓力。在對中東北非政策上,意大利政府並不認同其他西方大國的政策,甚至還公開批評法國對非政策。同時,意大利歡迎中國在非洲的存在,認同中國與非洲合作的方式,希望與中國加強在這一地區的三方合作。此次聯合聲明中,也明確提出落實好去年雙方簽署的《中意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總體看,新時期中意關係面臨新機遇。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此次訪問,兩國合作有望翻開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