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正迎来重要合作机遇期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 刘明礼

■提要

意大利成为七国集团(G7)中第一个就“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国家,受到国际舆论广泛关注。从意大利实际情况看,具备参与这一倡议的诸多有利条件,比如港口众多,经济体量和进出口量大,可从互联互通中受益更多。意大利政府看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可给本国带来的机遇,明确表示出积极参与的意愿,此外,去年下半年意新政府上任不久,即决定成立“中国工作组”,统筹协调意大利在贸易、金融、投资、研发等各领域的对华政策,这一举动不仅在本国是首创,在整个欧盟范围内也是第一例。

3月21日-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签署了19份政府间双边合作文件,意大利成为七国集团(G7)中第一个就“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国家,受到国际舆论广泛关注。从此访折射出的情况看,两国正迎来重要的合作机遇期。

首先,意大利新政府对华政策友好务实。2018年6月,由联盟党和五星运动组成的新政府上台后,在对外政策方面有较为明显的调整,更为注重本国的诉求和利益,而不是迁就大国的主张和需求。比如在欧盟内部,新政府明确抵制财政紧缩政策,在预算方面一度与欧委会出现明显分歧。在与俄罗斯方面,尽管西方主要大国主张继续对俄制裁,但意大利主张缓和与俄罗斯关系,注重经贸往来。

在对华政策方面,在保持传统对华友好的基础上,新政府上任后更为重视发展与中国关系。去年下半年,意新政府上任不久,即决定成立“中国工作组”,统筹协调意大利在贸易、金融、投资、研发等各领域的对华政策,这一举动不仅在本国是首创,在整个欧盟范围内也是第一例。

其次,“一带一路”已成为连接两国关系的纽带。近年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在越来越多国家得到积极响应,一些积极参与的国家抓住了机遇,有效帮助了本国和地区发展,这也让远在欧洲的意大利越来越对这一倡议感兴趣。

从意大利实际情况看,具备参与这一倡议的诸多有利条件,比如:作为地中海国家,意大利港口多,有望成为连接欧亚的“南部桥梁”;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经济体量和进出口量相对大,可从互联互通中受益更多;意大利作为发达国家,许多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多年未更新,甚至在欧盟国家中排名较为靠后,本国也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意大利新政府上台后,看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可给本国带来的机遇,明确表示出积极参与的意愿,多次表示出积极欢迎的合作意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成功投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引起了意政府关注,希望类似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也可以在意大利发生。此次签署谅解备忘录后,给双方合作增强了互信、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第三,意大利期待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机遇。2008年金融危机后,意大利经济压力一直比较大,2018年GDP增长仅1.0%,预计2019年将下滑至0.2%,其公共债务规模达到2.3万亿欧元。对意政府而言,货币政策掌握在欧洲央行手中,受到欧盟财政纪律的约束,结构性改革因为复杂的决策体制难以有效推行。在内部受限的情况下,抓住外部机遇发展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经济规模大、增速快,对意大利出口无疑具有吸引力,习主席此次访问的成果之一就是确认意大利将作为主宾国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此外,除了增加对华出口外,意大利还可以从中国日益增长的中国出国旅游人群中受益,中国企业投资更会直接服务于经济增长和就业。

近年,随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在一些国家出现了一些误解和担忧,在对中国投资态度上出现了犹豫,这对采取务实政策的意大利来说可能是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更能更为重视和考虑意大利作为投资目的地,同时通过合作实现投资方和东道国的互利共赢,树立起一定的“样板效应”。以5G通信设备为例,如果中国具有优势的技术能够在意大利首先广泛使用,带来的便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将首先使意大利民众受益。

第四,两国的第三方合作方面有潜力。意大利地处地中海北岸,是来自中东、北非的难民和非法移民的重要登陆地,这在国内近年引发了强烈反弹,也是主张收紧相关政策的联盟党和五星运动能够上台的重要原因。未来,在这一问题上处理如何,也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两党未来能否稳定执政。

新政府上台后,不仅严格边境管理,还把目标瞄准难民的来源地,希望通过促进这一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从源头上减轻意大利的压力。在对中东北非政策上,意大利政府并不认同其他西方大国的政策,甚至还公开批评法国对非政策。同时,意大利欢迎中国在非洲的存在,认同中国与非洲合作的方式,希望与中国加强在这一地区的三方合作。此次联合声明中,也明确提出落实好去年双方签署的《中意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总体看,新时期中意关系面临新机遇。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此次访问,两国合作有望翻开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