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因趙光義放過了一個“叛徒”,結果,害得宋朝幾百年不得安寧

趙匡胤深受後周世宗柴榮的器重,柴榮死後,後周恭帝即位,旋即,他就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並回京逼迫恭帝禪位。但是,在趙匡胤坐擁天下後,他的子孫們似乎將北宋帶進了一個怪圈,那就是再也沒法擴土開疆,不但,實力不允許,甚至,連向外擴張的想法都沒有。

其實,靠著兵權上位的趙家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軍事是決定國家走向的重要因素,所以,趙皇帝們似乎特別忌憚軍事家,一旦北宋哪個時期出現了大軍事家,往往都難逃皇帝的弱化、降權,好像生怕自己的黃袍哪天就穿到了別人的身上一樣。

全因趙光義放過了一個“叛徒”,結果,害得宋朝幾百年不得安寧

興國七年,趙光義見全國藩鎮逐漸坐大,恐怕再任由其發展難免會威脅皇權,於是,便打算削藩。西夏李氏首當其衝,趙光義打算將李氏全家請到京城,或將其軟禁,或灌下幾杯毒酒一了百了。可是,西夏李氏也不是傻子,此時,就出現了一個“有謀略的叛變者”。

李氏王族有個年輕人叫李繼遷,一眼看穿了趙光義的打算,他知道,這次東京之行兇多吉少。在李家舉家前往東京朝拜之際,李繼遷藉故離開,逃到了草原,失去了蹤影。斬草未除根,對於上位者來說這是大忌,可是,趙光義卻根本沒當回事。

趙光義甚至覺得:李繼遷一個後生,還能翻動多大的風浪?但是,卻沒想到,此舉竟給北宋帶來無窮困擾。李繼遷非池中之物,在逃入草原後,派張浦帶著重幣到遼國,向遼聖宗表示願意歸附,取得遼的支持。

全因趙光義放過了一個“叛徒”,結果,害得宋朝幾百年不得安寧

沒過幾年,李繼遷便籠絡了當地豪強,娶了好幾個當地首領的女兒為妻妾,其勢力逐漸坐大。可以說,河西素來為北宋重地,遼聖宗為了削弱北宋在河西的控制力,授繼遷為定難節度使、夏銀綏宥靜五州觀察使、特進檢校太師,都督夏州諸軍事。

三年後,李繼遷兵強馬壯,一舉拿下銀川,並攻陷會州,向北宋宣戰。至道二年,李繼遷率軍搶了北宋邊防軍四十萬石的軍糧,並且,趁機圍困靈武城。趙光義這才察覺到李繼遷的野心,懊惱不已,當即御駕親征,派五路大軍遠征西夏,沒想到,這五支軍隊竟全數落敗。

在這場戰爭中,趙光義不但損兵折將,就連自己都中了一箭。由於傷口惡化,再加上心情不悅,回朝後不到一年趙光義就駕崩了。繼位的真宗是個出了名的“文皇帝”,他的一身理想抱負都在精神世界裡,所謂“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出自這位皇帝之口。

全因趙光義放過了一個“叛徒”,結果,害得宋朝幾百年不得安寧

宋真宗也曾御駕親征遼國,但是,這皇帝實在缺乏軍事頭腦,原本勝券在握的仗,硬是被他打輸了。在與西夏人的戰爭中,宋真宗錯誤地估量了局勢,竟認為:自己的實力是無法征服西夏,就將夏、銀、靜等地盡數割讓給西夏。從表面上看一副大度的君主之風,實則膽小怕事。

趙光義趙恆父子二人一個打敗仗,一個膽小如鼠,給了李繼遷莫大的勇氣。尤其真宗將土地割讓給西夏,無異於默認了西夏的獨立,使李繼遷再無顧忌。北宋皇帝們則繼續作威作福,真宗一心鑽研字畫名帖,而仁宗則搞上了土地兼併。

西夏人始終在追求更廣闊的的天地,在與大宋和遼國的戰爭中連連取勝,逐漸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大勢。夏毅宗的繼位,無異於給西夏帶來了“第二春”,夏毅宗先後整合了朝廷與軍隊,讓西夏文官武將相互制衡,推行漢文化和技術,廢除繁縟的藩禮,改用更加大氣的漢族禮節。

全因趙光義放過了一個“叛徒”,結果,害得宋朝幾百年不得安寧

最終,北宋的妥協給宋夏雙方帶來了什麼?是無休止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雙方各有勝負。

先是元豐四年爆發的永樂城一戰,在這場戰爭中宋軍死傷無數,慘敗。紹聖五年平夏城一戰中北宋扳回一局,擊潰了西夏軍,就連小梁太后都差點被俘虜。可惜,好景不長原想乘勝追擊的宋朝受到遼國的威脅,在遼道宗的“倡導”下,宋夏雙方進行了談判。

最終的結果是:以西夏向宋朝告罪告終。

遼國與大宋、西夏三分天下,自然不會坐視任何一方坐大,這是無可厚非的,我們暫且不談。這場和議中,最讓人不理解的就是北宋朝廷的態度:西夏請罪後,北宋並未要求西夏進行任何割地、賠款等補償,反而是與其握手言和。

全因趙光義放過了一個“叛徒”,結果,害得宋朝幾百年不得安寧

北宋的態度說得好聽些是熱愛和平,可是,和平卻從未眷顧過北宋。打了敗仗的西夏人被宋朝放虎歸山,盤踞西夏養精蓄銳,在之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他們憑藉著地利優勢不時侵擾宋朝,從未停止過對宋朝的侵略與威脅。

據記載,李繼遷死後,他的大兒子李德明即位。之後,他傾力向河西走廊發展,南擊吐蕃,西攻回鶻,大大拓展党項羌族的生存空間,1019年,李德明選定懷遠鎮為都城,改名興州。他對外仍向宋、遼稱臣,對內則完全是帝王氣派。

宋天聖十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 開始積極準備脫離宋,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創造自己的文字。此後數年,李元昊相繼發動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

此時,西夏總兵力約50萬人。

全因趙光義放過了一個“叛徒”,結果,害得宋朝幾百年不得安寧

不得不說,之後尚有蒙古、遼、金等國相互牽制,使西夏始終不敢有太大的動作。再加上,後來的蒙古崛起,成吉思汗滅亡西夏。否則,北宋不但不能收復西夏,反而,極有可能被這個西北勢力蠶食,甚至,北宋被西夏吞沒也未可知。

縱觀宋朝,一個文官地位水漲船高,真正能打仗的武將卻時常受打壓,這樣的王朝在割據中又如何能安身呢?

後來的南宋,更是說明了這個問題。

【《宋史》、《西夏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