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規律總結(下篇)

現代經濟活動中,經濟繁榮期,花借來的錢很划算,因為大家認為進行的每一項投資都會帶來利潤。但當人們過度消費時,借貸增加泡沫便隨即產生。

經濟規律總結(下篇)

債務與收入的比率叫做債務負擔。當債務不斷增加時,收入也不斷增加,從而可以抵消債務,保持良好的信用,資產價值也隨之上升。當債務負擔不斷積累,緩慢增加,會造成還貸成本越來越高。當還貸成本超過收入,會迫使人們削減支出,支出的削減則會影響其他人的收入,收入便開始下降,收入下降時人們的信用便開始降低,信用降低致使借貸減少。這樣償還債務的成本進一步增加,使支出進一步減少,收入也進一步減少,信用進一步降低,這便形成了經濟下降週期。

經濟規律總結(下篇)

當到達長期債務的頂峰後,債務變得過重,經濟就會進入去槓桿化時期。在去槓桿化過程中,人們削減支出,收入下降,信貸減少,資產價格下降,金融性系統風險不斷攀升。當到達金融性風險的邊緣,社會的緊張將加劇,整個過程進入長期的下滑期,並不斷產生惡性循環產生社會動盪或者戰爭。

削減支出、收入減少、資產價格下降、信貸減少這個惡性循環,看似與衰退相似,但不同之處是,無法通過央行控制利率來解決問題。

在經濟衰退時,可以通過降低利率來刺激信貸的產生。但是在去槓桿化過程中,利率機器已經失去了作用。借款人的債務負擔變的過重,而無法通過降低利率來減輕債務。如果借款人無法償還債務,失去償還能力,其抵押物也失去價值,就會對借貸產生恐懼。當貸款人停止借款,貸款人停止貸款,這個經濟體就會形成信用崩塌。

經濟規律總結(下篇)

怎樣應對去槓桿化呢?一般採用的是四種辦法:削減支出、減少債務、財富再分配、發行貨幣。

1、削減支出。個人、企業、政府採取削減支出的方式,從而減少債務,通常也稱之為財政緊縮。

2、減少債務。削減支出必然導致收入減少,償還能力也會下降,從而必然要導致的措施是削減債務。如果借款人不償還銀行的資產,銀行存款人會對銀行的信用產生擔憂,銀行受到擠兌,從而導致債務違約,這種嚴重的經濟收縮被成為蕭條。為了避免債務違約的出現,銀行與借款人則會採取債務重組,債務重組意味著,借款人得到的還款減少或償還期延長或利率低於當初的水平。

3、財富再分配。由於債務重組導致債務減少,收入和資產價值以更快的速度下降,而債務負擔也會繼續日趨沉重,就業會急劇下降,中央政府的收入也會減少。因此政府需要採取對失業者進行財務資助來幫助失業者,另外政府還要制定經濟刺激和增加支出以彌補經濟活動的減少。當政府採取經濟刺激和增加支出來彌補經濟活動時,政府的收入會低於支出,財政赤字就會出現,政府則會採取加稅或發行債券的方式來減少赤字。但是在收入下降和失業率上升時,其只能向富人進行增稅和出售債券,從而轉移矛盾,窮人越來越憎恨富人,富人的壓力增大也開始怨恨窮人,社會矛盾開始加劇,如果蕭條繼續下去,則會爆發社會動盪或者革命。不僅國家內部的矛盾加劇,而且國家之間的矛盾也會加劇,債務國和債權國之間尤其如此,最終會導致政治變革或者戰爭。

4、發行貨幣。當央行利率機器失靈,央行不得不發行更多貨幣,來購買更多債券或金融資產,幫助穩定金融資產,也是在穩定信用體系。但這僅僅有助於擁有金融資產的人,政府則只能通過提高社會保障福利來穩定低收入者,因此央行與政府需要通過合作來達到貨幣量的平衡。貨幣量的超發會導致通貨膨脹,所以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同時出現時,是一個風險最大的時刻。如果掌握好平衡會帶來和諧的去槓桿化。

經濟規律總結(下篇)

和諧的去槓桿化過程,需要把握好這四種辦法的平衡,通貨膨脹可以適度出現,如果增發的貨幣能抵消信貸的降幅就不會引發通貨膨脹。去槓桿化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增加收入、減少債務的方式來恢復信用體系,所以債務與收入的平衡是關鍵。當信用體系恢復,則整個經濟體系就會恢復正常。如果去槓桿化處理得當,從蕭條期到恢復期需要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

綜上所述,經濟週期需要掌握三個問題:一、不要讓債務的增長速度超過收入,因為債務負擔最終將把你壓垮;二、不要讓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率,因為這最終將使你失去競爭力;三、盡一切努力提高生產率,因為生產率在長期內起到最關鍵的作用。

看這篇文章對你有什麼幫助?

頂多有某些啟發,肯定不會有特別大的幫助。

我們不能指望看一篇文章就能改變命運,也不應期望一個啟發就能年賺百萬。

但每天看一篇好文,每天得一個啟發,每天堅持突破故我,或許就能。

一篇文章所能解決的問題有限,真正的成功還需腳踏實地幹起來。

那麼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探索財富的奧秘,把握成功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