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家族:聚賢坊/記錄了哪些人明清兩朝科舉功名到底是怎麼回事


陳氏家族外海俗稱龍溪,屬多姓之鄉,然而姓陳的佔多數,陳氏家族的先祖後來隨官遷到福建省至今已經有660多年的歷史。

陳氏家族在發展生產之外還注重道德,文章,教育子孫,培養人才,大振學風。

鄉試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由朝廷派試官,試以四書經義及詩,策問等。屬於地方性考試,鄉試之前先要通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成績優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試,鄉試中考中的稱舉人,明時第一名舉人稱解元,鄉試中舉榜叫乙榜又叫乙科。

陳氏家族自明/清,年間就有多名進士,舉人。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於鄉試的第二年舉行,全國舉人在京師會試,在春季二月,會試分三場,分別在農曆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考中的稱貢士,俗稱出貢,第一名貢士稱會元。

為此建立外海:聚賢坊,展示我們多年來收集的外海明清年間考中舉人,進士的旗杆石碑和部分舉人,進士的芳名錄。殿試:在會試後,當年舉行時間最初是農曆三月初一,明憲宗成化八年改為農曆三月十五,應試者是會試中考的貢士,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考後由皇帝安排名次,兩天內讀卷放榜。


自明/清以來,科甲仕宦之盛,為一邑之冠!數百年來,可稱得是“滿朝紫貴,盡是讀書人”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稱狀元,次稱榜眼,三稱探花賜進士及第……進士榜用黃紙書寫,幫叫黃甲,也稱金榜,故中進士稱金榜提名。

為的是讓陳氏家族後人及宗親懷念先祖,又是激勵青少年下一代奮發圖強的好教材。

更讓陳氏家族宗親的青少年一代,從小樹立好學上進,愛家,愛鄉,愛國的優良傳統和觀念。圖片提供:陳氏宗親/陳家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