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汤也要换药 国产手机子品牌发展战略现状如何?

经过多年的激烈拼刺,国产手机厂商存活下来的屈指可数。随着竞争的加剧,各个厂商都结束了单打独斗的情形,纷纷祭出“组合拳”拼杀市场。从华为,小米到OV无不在布局自家的子品牌,这种竞争形势会为各家品牌筑起竞争高墙吗?

换汤也要换药 国产手机子品牌发展战略现状如何?



早在中华酷联时代,国产手机子品牌大战已然开始。诸如,金立和IUNI,酷派和大神,联想和ZUK。华为和荣耀。在此之后,出现了锤子和坚果,小米与Redmi,vivo和IQOO,OPPO和Reno等。这种双品牌战略发展已经成为国产手机竞争的一个重要形式,当然,这其中也分为独立运营,像华为和荣耀,也有区分旗舰和千元机,像小米和Redmi。总之,子品牌存在目的就是抢占细分市场。

经过市场检验可知,在双品牌争夺市场的策略之下,华为和小米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华为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均为第一,旗下品牌荣耀着眼于中端市场在2018年第三季度为华为手机终端贡献了一半的出货量。尽管,小米独立Redmi子品牌很短时间,但是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独立后第一款手机Redmi Note7不到一个月便销售了一百多万台。

除了深耕国内市场,子品牌也是各家手机厂商冲击海外市场的重要砝码。全新的子品牌,树立全新的海外形象,相对会轻松一些。Realme作为OPPO的子品牌进入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此后,这一品牌又登陆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小米子品牌POCO也于去年8月进军印度高端市场。首款产品Pocophone F1也在海外正式推出。凭借旗舰机的性能以及实惠的价格,Pocophone F1刚发售便在海外广受好评。

整体来说,子品牌想要获得成功,重在“独立”层面,是否能够通过外观,黑科技,体验等层面给予用户不一样的感受,这才是最重要做法。如果一味的将主品牌技术,外观和配置强塞到子品牌之上,这种做法无疑跟单个品牌无异。诸如,vivo新成立的子品牌IQOO一经上市便广受好评,摆脱了vivo“低配高价”的标签。Redmi可以更加的注重性价比,小米更注重品质,这种差异化的打法才会屡试不爽。

长久来看,子品牌最理想的状态便是全部独立运营,可以保持自己的活力,这样才能创造与众不同的差异化产品。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马太效应渐起,子品牌抢占更多市场是每家手机厂商的必经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