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名達摩院“掃地僧”加持,阿里雲的下一個十年

1100名達摩院“掃地僧”加持,阿里雲的下一個十年

作者 | 趙鈺瑩、小智

3 月 21 日,阿里雲峰會·北京站召開,這是阿里雲新任總裁行癲上任後的第一次公開亮相和演講,正趕上阿里雲誕生十年,因此備受關注。十年前,大家還在問“什麼是雲”、“為什麼要上雲?”,如今,已經逐漸演變成“如何更好地上雲?”。十年間,阿里雲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雲計算領域其他 2 至 8 名廠商的總和,阿里雲做了什麼?

1、十年:阿里雲和其他雲有什麼不同?

2009 年 9 月,阿里雲誕生。

現場,行癲總結了阿里雲的十年發展,表示阿里雲主要就做了三件事情:開創中國雲時代;研發中國雲操作系統和城市 AI 平臺以及將雲普惠各行業和數百萬客戶。

十年前,阿里雲開始自主研發雲計算操作系統飛天之路,開啟中國雲時代。十年後,阿里雲在中國市場份額超過 2 到 8 名總和。

阿里雲一直堅信:在基礎設施層面,All-in-Cloud 的時代已經全面到來。行癲認為,雲的三大趨勢和核心價值是:

IT 基礎設施的雲化、核心技術的互聯網化、應用的數據化和智能化。

曾經,中國有兩朵雲的說法最早從阿里雲開始流出,安全穩定是阿里雲內部最重要的軍規,而自主研發則是阿里雲 IT 基礎設施雲化的堅持。無需自建 HDFS 集群、安全穩定的企業級網絡設施、GPU 深度雲化以及規模化雲上 IT 管理都可以叫做基礎設施的雲化。

所謂的“核心技術互聯網化”,其實也很好理解,就是讓傳統企業的核心技術全部替換為互聯網技術,這意味著需要支持高併發分佈式架構、分佈式數據庫、中臺技術甚至現在非常熱門的雲原生。

在此基礎上,企業應用將實現從流程驅動到數據智能驅動,實現數據化和智能化。阿里雲將輸出全棧數據技術能力,並提供達摩院頂尖的AI技術。此外,阿里雲將開放城市大腦平臺,結合深化產業AI實現智能化的社會和經濟價值。

2、阿里雲明確表態:不做 SaaS,希望被集成

觀望全球雲計算市場,AWS 越做越大,這裡的“大”不是單指規模,也包括領域。眾所周知,VMware 是亞馬遜 AWS 的重要合作伙伴,兩者在混合雲領域有非常密切的往來。然而,近日卻傳出 VMware 與微軟 Azure 達成合作。

對此,不少媒體認為 AWS 太過強勢,VMware 為了自保的無奈之舉。曾有外媒點評,AWS 從不猶豫與合作伙伴競爭。AWS 經常推出自己的服務,與在雲上使用或銷售其產品的用戶競爭,包括其最大的客戶,比如 Netflix。

目前,阿里雲穩穩佔據中國雲計算市場的最大份額,其自身的業務範圍同樣非常廣泛。近年來,聚划算、釘釘、盒馬等創新業務層出不窮,阿里經濟體形成物種多樣的“動物園”。

作為阿里巴巴經濟體的技術底座,阿里巴巴所有技術和產品的輸出平臺,阿里雲將徹底打通阿里巴巴集團的所有技術產品,目前,阿里巴巴經濟體 60% 的業務已經在雲上,而一兩年內將會百分百轉到公有云。這不禁讓人懷疑:阿里雲的邊界在哪裡?

雖然,行癲並未直面回應這個疑惑,但可以從其演講中獲知答案,阿里雲對生態的態度到底是什麼。行癲首次表態:

阿里雲希望被集成,不是阿里雲做一切,而是將阿里雲的解決方案變成合作夥伴行業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並且,阿里雲自己不會做 SaaS,而是讓大家來做更好的 SaaS。


1100名達摩院“掃地僧”加持,阿里雲的下一個十年


這些在複雜多樣場景中淬鍊的技術和產品,將被更廣泛和深刻的集成。會上,阿里雲面向開發者發佈了 SaaS 加速器,實現 SaaS 業務規模化的關鍵在於擁有穩定強大的平臺提供支撐、出色的前臺提高開發定製效率,以及可沉澱和複用的中臺能力,並推出小程序雲,以 20 億扶持基金的“繁星計劃”培育雲上新生態。

行癲坦言:只有合作伙伴和客戶成功,才是阿里雲的成功。阿里雲智能產品管理部總經理馬勁在接受採訪中表示,阿里雲的技術能力已經在過去得到驗證,現在是時候與 SaaS 廠商劃清邊界。

3、重磅開源的自用 JDK 8

在峰會上,阿里巴巴還宣佈重磅開源 OpenJDK 長期支持版本 Alibaba Dragonwell。GitHub 地址:

https://github.com/alibaba/dragonwell8

Alibaba Dragonwell 是一款免費的 OpenJDK 發行版,其提供長期支持,包括性能增強和安全修復,這部分其實對應於 Oracle 收費部分的功能。Alibaba Dragonwell 目前支持 x86-64/Linux 平臺,主要針對的場景是數據中心大規模 Java 應用部署情況下,Java 應用穩定性、效率以及性能的優化與提高。

此次發佈的 Alibaba Dragonwell 8 預覽版本對應 OpenJDK 8 版本,與 Java SE 標準兼容。值得重點關注的三大特性如下:

  • 移植上游 Java 11 的 Java Flight Recorder (JFR) 功能。眾所周知,JFR 功能是 Oracle JDK 的商業收費功能,需要付費才可使用,雖然後期通過 OpenJDK 11 開源,但 Java 8 的用戶群體仍然十分龐大,因此阿里巴巴決定將該功能移植到 Alibaba Dragonwell 8 中供開發者使用。Java 開發人員可以通過 JFR 收集 JVM 運行過程中的詳細 profiling 信息,配合 Java Mission Control (JMC), 提高 Java 應用的問題診斷及性能優化效率;
  • 集成 JWarmup 技術。Warmup 問題一直是 Java 應用的最大難點之一,雖然阿里內部很早就有應對之法,但外部用戶很難觸達這一方案。如今,JWarmup 已作為 Java Enhancement Proposal(JEP) 在 OpenJDK 立項,未來有望加入 Java 標準發行版。JWarmup 允許用戶在數據中心結合應用流量調度時機,動態提前預編譯 Java 代碼,從而有效減少由於傳統 Just-in-Time 預熱 (Warmup) 導致的 CPULoad 過高,Response Time 超時等問題;
  • 提供 GC 問題診斷等 Serviceability 方面的提高。

未來,阿里巴巴希望每個季度進行一次版本迭代,下一階段也就是 3 個月後預計會發布 GA 版本。除此之外,阿里 JDK 技術團隊會對該項目進行持續維護和更新,並將緊密與 OpenJDK 社區合作,促進 Java 技術的發展。

此外,考慮到用戶實際需求以及 Java 8 群體的龐大性,阿里巴巴後續也會考慮繼續將 OpenJDK 後續版本中的優秀功能移植到 Alibaba Dragonwell 中,類似於上文提到的 Java Flight Recorder 功能,供開發者在生產環境中提前使用。

4、達摩院:已有 1100 名員工

2017 年 3 月 9 日,阿里巴巴在杭州總部召開首屆技術大會,動員全球兩萬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投身新技術戰略。會議透露,阿里巴巴正在啟動一項代號“NASA”的計劃,面向未來 20 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建立新的機制體制,為服務 20 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同年 10 月 11 日的雲棲大會上,時任阿里巴巴 CTO 張建鋒(行癲)宣佈正式成立達摩院,作為承載 NASA 計劃落地的實體組織,達摩院將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預計 3 年投資 1000 億人民幣,面向全球吸引人才。

馬雲將“達摩院”視為阿里巴巴將留給世界最好的東西之一。他說:有一天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了,希望“達摩院”還能繼續存在。三年投入 1000 億人民幣吸引人才,初期計劃引進 100 名頂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一年時間,達摩院已經匯聚了超過 300 多名頂級專家、學者。

在今天的峰會上,行癲表示達摩院已有超過 1100 名員工,在全球數個城市紮根建立實驗室,在 AI 芯片、機器學習、下一代人機交互、視覺計算、量子計算、數學等基礎學科與前沿科技方向投注重碼。

阿里巴巴所有的技術也將通過阿里雲對外輸出,全集團的科研力量將融會貫通,達摩院的能力與雲全面結合。

過去三年時間,阿里巴巴連續蟬聯中國上市公司研發投入榜首,在去年一年時間內銷售了超過 2 億枚芯片。加大研發投入,擴大雲計算的技術代差,達摩院加持下的阿里雲,將與產品、商業、生態組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加上達摩院算法科學家對雲上企業的技術輸出,未來可期。

5、中臺:下一個趨勢

1100名達摩院“掃地僧”加持,阿里雲的下一個十年

行癲演講中提到的中臺概念


阿里巴巴“大中臺小前臺”的中臺戰略的第一次官方面世源自 2015 年 12 月 7 日,時任阿里巴巴集團 CEO 的張勇通過一封內部信說,“今天起,我們全面啟動阿里巴巴集團 2018 年中臺戰略,構建符合 DT 時代的更創新靈活的“大中臺、小前臺”組織機制和業務機制。”

但實際上,從 2009 年建立共享事業部開始,阿里就有建立中臺的趨勢。幾經曲折,一直積累,直到 2015 年正式發展成中臺戰略。目前的阿里中臺大約有十幾個共享業務單元,包括用戶中心、商品中心、交易中心等。淘寶、天貓、聚划算等 25 個大型業務應用都是由中臺的共享業務單元支持的,共享業務單元則由阿里雲平臺支持。

回顧最近一年內的各大科技公司企業架構調整,各大互聯網公司諸如騰訊、百度、京東,無一例外或明示或暗示地宣佈將建立起自己的技術中臺,以適應雲計算、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在未來的時間裡,相信各位讀者也將會看到越來越多關於中臺概念的解讀,InfoQ 也將持續關注中臺戰略,為大家解答何謂“中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