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小小的沖繩島,55萬美軍竟耗時82天?聽聽尼米茨如何“辯解”

真實戰場之慘烈勝過“血戰鋼鋸嶺”

2016年底,一部真實還原太平洋戰爭最後一戰的電影登陸中國,它就是被觀眾譽為年度最佳口碑電影的“血戰鋼鋸嶺”。這部良心戰爭片沒有宣揚戰爭,沒有美化戰場,沒有粉飾死亡,沒有矮化敵人,把戰爭的殘酷和血腥表現的真實入目。

當人們為這場戰爭之慘烈驚訝不已之時,影片導演梅爾.吉布森卻說:已故的“真實主人公”戴斯蒙德.多斯曾表示,無論怎樣先進的電影表現手法,都無法達到真實戰場的慘烈程度

打個小小的沖繩島,55萬美軍竟耗時82天?聽聽尼米茨如何“辯解”

死守“家門”

1944年7月,經過浴血奮戰,美軍佔領了馬里亞納群島。雖然B—29可以從這裡的塞班島起飛轟炸日本本土,但2000公里的航程對護航戰鬥機來說仍太過遙遠,美軍還得繼續向前“跳島”。

當年10月,在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執意要求下,35萬美軍發起聲勢浩大的菲律賓戰役。至次年1月,在取得殲敵總計50萬的巨大戰果後,美軍佔領了菲律賓主要島嶼,一舉切斷日本掠奪東南亞資源的海上“生命線”,完成極為重要的一步“跳島”。

接下來,在進攻日本本土“跳板”的選擇上,美軍決定不進攻臺灣,而直接進攻沖繩島。對於日本而言,沖繩在本土防禦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此地一旦失守,日本本土、朝鮮和包括臺灣在內的中國沿海地區的制海權、制空權將悉數喪失,日本四島與外界的海上交通線也將被徹底切斷。

打個小小的沖繩島,55萬美軍竟耗時82天?聽聽尼米茨如何“辯解”

日軍大本營判斷,在進攻日本本土之前,美軍必先在沖繩島登陸。據此,日軍在菲律賓戰役後期就開始加強沖繩島的防守兵力和防禦工事。3月,位於日本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的硫磺島被美軍攻佔,沖繩島成了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屏障,日本人清楚,必須死守家門了。

勢在必得

早在1944年10月,根據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的指令,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就開始組織制定攻佔沖繩島的作戰計劃。經過萊特灣海戰,雖然日本海軍已不具備發動進攻的能力,但日本空軍還有背水一戰的能力,特別是日軍的“神風特攻”令美國人傷透腦筋。

尼米茲清楚,即將到來的必是一場惡戰。剛剛經歷的硫磺島戰役令美國大兵吃盡苦頭,日軍指揮官慄林忠道“陣地就是自己的墳墓,每個士兵都要殺敵十人”的命令還在耳邊迴盪。雖然日本人的自殺式攻擊不足以改變戰局,但為確保作戰計劃的順利實施,尼米茲下令提前對日本本土、琉球群島和臺灣等地的日軍航空基地進行大規模空襲,儘可能削弱其防守力量。

打個小小的沖繩島,55萬美軍竟耗時82天?聽聽尼米茨如何“辯解”

為這次戰役,財大氣粗的美軍準備了近10萬噸彈藥,平攤到沖繩島的10萬日本守軍身上,每人可“享用”1噸。3月1日,在斯普魯恩斯司令率領下,第58特混艦隊駛入沖繩以北,九州以南的攻擊陣位,隨即對沖繩島進行了猛烈空襲。於此同時,從馬里亞納群島起飛的B—29重型轟炸機對日本本土的飛機制造廠和航空基地進行了轟炸。

“李梅火攻”

柯蒂斯·李梅,這位時年才38歲的美軍少將在之前對德國近20個月的轟炸中就表現出色,此時身為第21航空隊司令。經過潛心研究,他提出了的幾項令飛行員倍感驚訝的“改進措施”:為提高轟炸效果,將白天高空轟炸改為夜間低空轟炸;針對日本房屋多為木質結構量身定製,改為全部使用燃燒彈;拆除B—29上所有機炮和配彈,將其載彈量增加至7噸。

3月9日晚,334架B—29轟炸機從塞班島出發,向東京投下了2000噸燃燒彈,42平方公里城區化為一片廢墟,25萬幢房屋被毀。隨後,名古屋、大阪、神戶等重要城市也相繼遭到轟炸。至19日,“李梅火攻”共出動B—29約1600架次,在日本本土投擲了1萬噸燃燒彈,導致平民死亡8萬餘人,傷10萬人,其破壞程度絲毫不亞於幾個月後的原子彈。耐人尋味的是,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曾預言:戰爭快結束時,東京將陷入一片火海。

打個小小的沖繩島,55萬美軍竟耗時82天?聽聽尼米茨如何“辯解”

此後,尼米茲又命李梅出動B-29轟炸九州,摧毀了各種設施和交通樞紐,致使日軍在此後的近一個月無力組織反擊。“東京燒烤”令李梅威名遠揚,在日本家喻戶曉,他因此被日本人民親切地稱為“鬼畜李梅”。

李梅對此有清醒認識,他在戰後說:“殺日本人並沒有使我感到不安。使我不安的是戰爭的結束。所以我不在乎到底有多少日本人在我們的行動中被殺。如果美國輸掉了這場戰爭,我充分相信我會因為戰爭犯罪而受到審判,只要看看日本人是怎樣對待那些參加1942年杜立特空襲的身穿軍服的美國飛行員就知道了”。

慶良間列島

3月18日起,第58特混艦隊一連3天對日本本土南部進行大規模空襲,迫使日軍疏散一些飛機制造廠,從而降低了本已很低的飛機產量。23日,第58特混艦隊開始對沖繩島實施猛烈轟炸和炮擊。

3月24日,美軍攻佔了沖繩島西南15海里的慶良間列島,隨即將這個群島建設成後勤前進基地,為參戰艦艇提供補給和維修。事實證明,美軍首先奪取慶良間列島是非常明智的,這些不起眼的島嶼為美軍後來贏得戰役勝利發揮了極大作用

到3月30日,美軍強大的“火力準備”已經持續了整整5天,而沖繩島上的日本人毫無反應,沒有一點“互動”。大戰來臨之前,每一個美國大兵都在不停地問同樣的問題:十萬日軍在哪裡?

“開始登陸!”

1945年4月1日,西方的愚人節,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美軍選在這一天對沖繩島發起進攻。尼米茲幾乎押上了太平洋戰區的所有兵力,共調派了1500多艘各式戰艦,2000多架飛機,55萬大軍浩浩蕩蕩開向沖繩島,將這個彈丸小島圍了個水洩不通。

尼米茲把這次戰役命名為“冰山行動”,意在告訴強弩之末的日本人,這還只是美軍實力的冰山一角而已。這是美國指揮的最大一次兩棲登陸戰,也是二戰中最大規模的進攻,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上一年的諾曼底登陸規模還大。

打個小小的沖繩島,55萬美軍竟耗時82天?聽聽尼米茨如何“辯解”

隨著特納發出“開始登陸!”命令,在支援艦隊炮火掩護下,登陸部隊搶灘上陸,登陸艇排成5個攻擊波依次向岸上衝去,陸戰一師等四個師在島西海岸地段成功登陸。一整天,島上不見一個日軍,美國大兵們更加不安了,他們擔心的就是這種大戰之前死一般的沉寂。

4月4日,美軍兩個陸戰師橫跨整個島嶼到達東海岸的中城灣,佔領島中部地區,將日軍防線一分為二。美軍原計劃15天完成的任務,僅用4天就順利完成。

特納激動地給尼米茨發去電報:我也許瘋了,但是看上去日本人好像放棄了戰爭,至少在我這個區域。”尼米茲到底是帥才,覆電說:把“瘋了”以後的字全部刪掉。

生不逢時的“大和”號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被日本人驕傲地視為“國寶”。萊特灣海戰,聯合艦隊已被打得所剩無幾。敵人打到家門口了,為“保家衛國”,排水量高達6.8萬噸的“大和”號只得親自出馬了,只是沒想到淪為了“自殺特攻武器”。

因燃油嚴重短缺,日本人好不容易蒐集到2500噸燃油,這還不到“大和”號胃口6400噸的一半,只好加點菜油勉強夠前往沖繩。全艦3000多官兵都清楚,這是一趟有去無回的“單程遊”。

打個小小的沖繩島,55萬美軍竟耗時82天?聽聽尼米茨如何“辯解”

4月6日是日軍“神風”攻擊的第一天,沒有航母護航,“大和”號在幾艘巡洋艦和驅逐艦簇擁下悲壯地踏上征程,前去執行“菊水一號作戰”任務。在經豐後水道沿九州島南下中,美軍潛艇和飛機盯上了它們,米切爾立即派出16架戰鬥機對其進行跟蹤監視。

4月7日中午,第58特遣艦隊出動200餘架飛機對大和號發起猛烈攻擊。沒有航母護航的大和號,此時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龐大的身軀成了美軍炮火的移動靶。狂轟濫炸持續了2個小時,最終幾顆穿甲彈和10餘顆魚雷直接命中大和號,隨著一聲巨響,大和號龐大的艦身瞬間斷裂,高達數百米的水柱直衝雲霄。就這樣,

還未正式進入戰場,世界第一戰列艦“大和“號就被狂風暴雨般的攻擊送入海底。

羅斯福帶來轉機?

登陸後的8天裡,美軍進展一直比較順利。將日軍分割為南北兩部後,美軍兵分兩路逐步推進,幾乎沒遇到像樣的抵抗。4月13日晨,羅斯福總統溘然去世的消息傳來,美軍上上下下無不感到震驚和悲痛,沖繩島籠罩在一片悲傷中。

遠在柏林的地堡裡,戈培爾興奮地告訴希特勒:上帝沒有拋棄我們,命運帶走了你最大敵人的生命!”這裡的日本人也騷動起來,大肆鼓譟散播“美國的悲劇”,揚言“一個不留地消滅醜陋的美國侵略者”

日軍大本營命令牛島抓住機會發起反擊,參謀也急不可耐催促他,精明的牛島保留大部分兵力,只投入小部分兵力進行了反擊。在日軍自殺攻擊衝擊下,美軍節節敗退,死傷近5000,最終憑重炮和海空優勢火力才將日軍攻勢遏制。

日本人的“夜戰近攻”令美軍頭痛不已,為了“保護”懼怕夜戰的美國大兵,尼米茲甚至下令無目標地徹夜炮轟,生生將沖繩島的黑夜打成白晝。在美軍猛烈炮火打擊下,日軍充分顯示了其頑強的戰鬥意志,每一個山頭,每一個碉堡,每一個坑道,甚至每一塊岩石,美軍都要經過多次血戰才能奪下,

激烈的戰鬥整整持續了5天,而美軍的進展總共也不過幾米

打個小小的沖繩島,55萬美軍竟耗時82天?聽聽尼米茨如何“辯解”

以米為單位推進

4月22日,尼米茲再也坐不住了,從關島飛到沖繩島會見第十集團軍巴克納。面對不停辯解的巴克納司令,尼米茲不客氣地放出話“如果5天內還不能取得突破,我將抽調別的部隊來。”

之後,美軍作出調整,“以四個師採取兩翼包抄,迂迴夾擊日軍防線”。到24日,美軍終於突破日軍防線。5月4日,見美軍步步進逼,一直堅守防禦的牛島發起孤注一擲的總反攻。但很快遭到美軍優勢炮火的集中轟擊,24小時不到反攻就被粉碎了。至此,日軍的彈藥已近枯竭,牛島不得不下令節省彈藥,每門炮每天“撥付”10發炮彈。

5月8日,為慶賀德國戰敗投降,沖繩海面的每一艘美軍軍艦向日軍陣地發射3發炮彈。針對日軍的“洞穴戰”,美軍投入了專為日本人量身定做的新型噴火坦克。噴火坦克衝入日軍陣地,碾壓著戰壕,將凝固汽油射入山洞和坑道,或者乾脆用推土機直接封死了洞口。日本人終於支撐不住了,密密麻麻的“洞穴”一一被清理掉,防區逐漸縮小。島上不斷上演著這樣一幕:渾身著火的日本兵衝出陣地抱住美國大兵同歸於盡,到了這個時候,美軍前進每一米依然非常艱難。

5月27日,美軍攻佔了那霸,31日又突破了首裡防線,海軍陸戰隊攻入了已是一片廢墟的首裡城。進入6月,美軍又投入陸戰二師在沖繩島南端登陸,準備圍殲負最後的日本守軍。6月17日,巴克納用明碼電報向牛島滿發出勸降,而牛島則用炮擊做了回應,聲言死也得拉你當墊背。

打個小小的沖繩島,55萬美軍竟耗時82天?聽聽尼米茨如何“辯解”

牛島的詛咒得逞了,6月18日,巴克納親臨前線督戰,被一發炮彈的彈片擊中頭部而當場陣亡。勝利即將到來之際,這位中將司令不幸成為美軍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最高將領。

6月22日,牛島和他的參謀長相繼剖腹自殺,至此,日軍有組織的抵抗才告平息,沖繩戰役進入清剿殘餘日軍的最後階段。歷時82天的沖繩島戰役,成為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傷亡最大的戰役。雖然邱吉爾盛讚“沖繩戰役將以史詩般的戰鬥列入世界最著名的戰鬥而流傳後世”,但

鑑於此戰慘重的傷亡,美軍沒有舉行任何慶祝活動。

7月2日,尼米茲正式宣佈沖繩戰役結束。不出所料,各種質疑聲接踵而來:加上後勤部隊,美軍投入高達55萬兵力,在各方面佔盡優勢的情況下,為何打了82天才拿下這個彈丸沖繩島?

似乎有所準備,尼米茨對此“辯解”道:這已經是很順利了,要知道,最艱難的時候,我們都是以米為單位推進的,而沖繩島畢竟有1000多平方公里。聯席會議已作出評估:在接下來進攻日本本土的作戰中,盟軍將調集500萬兵力,而取得勝利則需要2-3年時間,並且要付出100萬人的傷亡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