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 電商誠信急待修復

圍繞著“大數據殺熟”是否存在的爭論延續至今仍無定論,但從去年初爆出到現在,“大數據殺熟”所指向的在線差旅平臺風波難斷。

從“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2018年受理的全國306家各類電商全年度真實用戶投訴大數據看,經營者信用缺失的現狀依然不容樂觀,消費者仍難以充分獲得安全權、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監督權。

行業誠信急待修復

互聯網公司濫用大數據等各種“前科”,讓許多網友對互聯網公司的誠信持懷疑態度,“用戶信任的建立需要較長時間,而信任的毀滅只需一旦。”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介紹,平臺“大數據殺熟”的源頭在於根據蒐集到的用戶個人資料、流量軌跡、購買習慣等行為信息,通過平臺大數據模型建立用戶畫像,然後根據畫像給用戶推薦相應的產品、服務和相應定價。

“互聯網平臺顯然有條件進行‘大數據殺熟’,有可能針對不同的消費者制定不同的價格。”曹磊強調,“這種‘大數據殺熟’屬於違法行為,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公平誠實信用原則,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有可能還涉嫌價格欺詐。”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共享經濟助理分析師陳禮騰說:“大數據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提升用戶體驗。通過大數據進行違規操作,是一個平臺的悲哀,最終將使平臺大批用戶流失、信任度降低、平臺形象崩塌。”

問題如何解決?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億達(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律師表示,今年是《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年,其中條款對平臺經營者予以規制,網絡消費有了專屬法律保護。

曹磊表示,杜絕類似損害消費者利益情況的發生,需要整個社會營造誠信的氛圍,需要互聯網企業的自律,也需要監管部門對企業進行大力監管。而這一切,都非一日之功,需要用時間來打磨。

摘自:科技日報 《“大數據殺熟”愈演愈烈 電商誠信修復成系統工程》

“大數據殺熟” 電商誠信急待修復

來源| 科技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