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01、

近日,青春電影《過春天》上映。可以說,這部電影未映先火,獲獎多多:

入圍第69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榮獲第13屆亞洲電影大獎、在2018平遙國際電影節上,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

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與其它青春片不同,《過春天》沒有強姦、暴力、早孕等元素,而是聚焦在少女犯罪上:16歲少女佩佩,住在深圳,每天過海關去香港上學。為了和閨蜜的約定,無意中做起了水客(走私犯),開始了一段冒險之旅。

《過春天》是水客(走私犯)的一句行話,意思是“過海關”,“過春天”意味著順利過了海關。

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一個16歲“卜卜脆”的乖乖女、學生妹,怎會和走私犯扯上關係?

這不能不提到佩佩的同學加閨蜜——Jo。

Jo是個富家女,和佩佩一樣,成績也不好。兩人情同手足,一起遲到、一起挨罰。

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Jo和佩佩約定,聖誕節去日本看雪、泡溫泉。

日本之旅對於家庭殷實的Jo來說,不算什麼,可對媽媽是二奶、爸爸是普通工人的佩佩來說,卻遙不可及。

為赴Jo的日本之旅,佩佩業餘時間去打工,可一小時32塊5的工錢,即使每天連做五小時,也杯水車薪,何況,因為打工,佩佩頻頻遲到,不斷被老師罰。

一次,Jo帶佩佩逃學,出海參加party,正是這次party,徹底改變了佩佩的生活。

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聚會上,佩佩認識了Jo的男友阿豪,阿豪是個水客。

偶然的機會,佩佩發現,做水客走私,來錢快、掙的多,於是,這個乖乖的學生妹,就鋌而走險,加入了水客的行列.....

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影片的最後,天降神兵,佩佩等人被抓獲。

好在未滿18歲,佩佩只是取保候審,沒受太大懲罰,觀影之餘暗暗鬆了口氣。

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一次意外的聚會,一群年齡相仿的同齡人,一個充滿誘惑的冒險之旅,使佩佩偏離了自己的軌道,越走越遠,險些釀成大錯,讓人唏噓。

同時,也不得不重視“同伴關係”效應,不得不承認,青春期孩子最易受同伴的影響。

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02、

心理學家卡根認為:

0-5歲,心理發展以父母的影響最為重要

從6歲起,同伴間的交往,對孩子的影響逐漸加強

12歲以後,進入青春期,同伴關係對孩子的影響越發重要

“同伴關係”是指同齡人或心理發展水平相當的個體,在交往過程中互建的一種人際關係。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發展的“斷乳期”,不僅生理、心理、智力有重大發展,在社會關係上,也有了全新的人際交往模式——逐漸疏遠與父母的交往,更多走到同伴中去。

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隨著生理發育的成熟、認知的提高、情感的細膩多元,像佩佩一樣,大多數青春期孩子自以為是大人了,但又很懵懂,對自我、對社會都有一種不確定感。

可以說,青春期是相當不穩定的時期,同伴群體,恰好成為青春期孩子非常重要的行為參考體系,與同伴建立的關係類型,對其今後人際關係起著定型和預告的作用。

“同伴關係效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影響表現在:

✡ 同伴是重要的榜樣源

青少年有著不同的角色經歷,同伴能夠為其提供不同的榜樣源和信息反饋,促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構。

《過春天》裡,佩佩所在的水客團伙,老大叫花姐,花姐是個八面玲瓏的女人,一群小弟唯她馬首是瞻,很推崇她。佩佩看在眼裡,把花姐當作了榜樣,希望自己能成為花姐那樣的“佩佩姐”。

同伴群體中,受到大家尊敬的權力地位,也會促使青春期孩子產生與領導者有相同權力和能力的願望,並把指揮者的態度和行動準則做為自己的榜樣。

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 從同伴那裡獲得社會性支持

同伴背景為青春期孩子提供了沒有成人的監控環境,從同伴那裡,獲得了社會性支持。

同伴間分享關於性、關於攻擊性遊戲、甚至是內心的嫉妒、敵意等陰暗心理,對彼此的所作所為肯定、包容、安慰,而這些,常常是父母禁止、不許的。

《過春天》裡,為出海參加party,Jo帶佩佩逃學,還冒充佩佩家保姆,打電話向老師請假;Jo還對佩佩說了自己和阿豪的戀愛以及相處細節,傾訴了自己的家事,爸爸如何偏心弟弟,自己如何不得寵。

佩佩也一樣,內心的秘密也向佩佩來傾吐,而這些,對媽媽、對爸爸,她都沒說半個字。

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可見,同伴關係對青春期孩子具有情緒性功能,歸屬感、包容感可從同伴關係中獲得,青春期孩子對成人社會化要求的反抗心理,也是在同伴相處中孕育的。

✡ 以同伴的評價和判斷,做為自己行為的標準

這一點,經歷青春期的我們, 都深有感觸。

比如,穿了一件新衣服,如果同學的評價不是很好,就不愛穿,甚至棄之一邊;如果受到好評,會穿個不停,這也是為什麼潮流服飾很火的原因,同齡人對一件服飾的認同和肯定,讓一些年輕人感到,自己穿上它,也會得到認同和肯定,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

同伴對青春期孩子的影響很大,沒有同伴的交流,學不到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獲得控制行為所需的能力,不利於道德價值觀念的形成。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長期缺乏與別人的積極交往,缺乏穩定的良好人際關係,那麼這個人往往有明顯的性格缺陷。

但是,“同伴關係”對青春期孩子的負面效應,絕不應忽視。

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03、

一個媽媽說,女兒是省重點中學學生,成績上中等,是老師家長眼中的優等生、好孩子。

可不知什麼時候,女兒通過同學認識了一群社會上的小混混,從那以後,女兒就像變了個人:穿奇裝異服、留怪異的髮型不說,還逃課、泡吧,更讓媽媽震驚的是,女兒竟然與陌生網友在網上做色情動作,脫光衣服,給對方看自己的私處.....,媽媽說,自己和孩子爸爸都是正經人,非常保守,看到女兒這樣,都氣哭了

女兒的變化的確令人擔憂,也可見同伴關係對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影響之大。

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那麼,父母怎樣做,才能減少同伴關係的負面效應呢?

父母多理解、支持孩子,最好成為孩子的朋友

上面的例子中,乖乖女為什麼一遇到小混混就一發不可收拾,墮落、沉淪無法自拔?

瞭解發現,是因為她被壓抑太久了。

從小到大,父母的過度嚴厲、過度管教和限制,讓她有話不能說、不敢說,有想法不敢表達,即便說了,也沒用,父母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打壓,在家裡,她得不到理解和支持。

家裡沒有溫暖,青春期的孩子,就會向外尋求溫暖,而來自同伴的理解和認可,讓她像飛蛾撲火一樣,奮不顧身,不惜代價。

《過春天》裡,佩佩就是這樣。

原生家庭的畸形、壓抑,讓佩佩非常痛苦,Jo成了她的精神寄託,Jo帶她逃學、帶她參加party,她都欣然同意,以致發生後面的事。

因此,父母一定要多理解孩子、多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要總高高在上,指責、教訓孩子,讓孩子對家裡失去好感和耐心,這樣的話, 就會向外尋求溫暖和依靠,哪怕並不真的暖、並不可靠。

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父母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說來抽象,卻無時無刻不影響一個人,不在每個人的人生中,發揮重要作用:小到買什麼樣式的衣服、大到學習的專業、從事的職業、伴侶的選擇,都是“三觀”在起作用。

孩子小時,父母就要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對的,可以做,可以多做,錯的,堅決不做。

《過春天》裡,如果說,一開始,佩佩為實現和閨蜜的日本之約,為了少女的夢想,而當上了水客,還有可同情之處,但是,錢越賺越多,日本機票已經買了,佩佩還繼續做水客,不能不說,她見利忘義,為了錢,內心已經扭曲,而這樣的她,不能不歸責於父母的疏於管教。

沒有正確“三觀”的引領,同伴中稍微有個風吹草動,青春期孩子就會不辨是非,迷失方向。

青春期孩子最易受這個人影響!父母要當心,讓孩子順利“過春天”

用積極向上的事情佔據孩子的心靈

多讓孩子參加一些積極向上的活動:讀書、運動、彈琴、畫畫、做志願者等等。

孩子的心靈被這些正能量的事情充滿,就不會被同伴關係中的負面效應所影響。

儘管在長期教育、職業規劃中,同伴關係不及父母或老師,但同伴是青春期孩子日常學校行為和情感的重要影響因素,這些影響因素涉及到個體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及日常表現等各個方面。

因此,家長一定要足夠重視。

對於青春期孩子的同伴關係影響,你怎麼看?歡迎留言,發表評論!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一個九年級男孩的媽媽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2016、2017年搜狐母嬰最受歡迎自媒體《心理育兒》雜誌專欄作者 大V店、有書、娃娃等多家平臺特邀家庭教育主播 資深媒體人 中國新聞一等獎獲得者 歡迎關注,可以諮詢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