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堅守一灣“清流”

一當河長,就面臨一堆難啃的硬骨頭:鐵腕治砂,就遇上非法採砂業主的警告、詛罵、威脅;河湖整治,就遇上群眾不理解、資金有困難等難題;建後管護,就遇上需建立長效機制、全民參與等難題……他就是清流縣嵩口鎮副鎮長、九龍溪鄉級河長王曉華。

這位出生於紅土地長汀縣的“80後”,2007年從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帶著對學業的憧憬和綠水青山的夢想來到山區的清流縣,成為清流縣嵩口鎮副鎮長、九龍溪鄉級河長的王曉華,用實際行動還給百姓一灣“清流”。

一場耐心的較量

嵩口鎮水資源豐富,列入縣級河長管理的流域有3條,包括九龍溪嵩口段、嵩溪溪嵩口段、邱元溪,其中九龍溪嵩口段公里數就達23.6公里,途徑村莊多,是龍津鎮、林畲鎮、嵩溪鎮的下游匯合口,垃圾和淤沙集中,導致撈沙船、採砂點眾多,佔全縣的半數以上。

“有的非法撈砂船藏匿隱蔽,白天藏在河流回彎處,晚上偷偷出來採砂,有的撈砂場全村村民都有入股,去拆除的時候,遇到非常頑強的抵抗,甚至整個村的村民都前來阻攔。”王曉華回憶起去年取締非法採砂工作時還心有餘悸。

2017年2月底,到嵩口就任副鎮長的王曉華,分管河長制工作,任鎮河長辦主任兼九龍溪鄉級河長。

針對嵩口鎮水系眾多,漁業發達,淤沙聚集,非法採砂點也多的現狀,王曉華決定從最難的入手,他給自己定下爭取用最短的時間將非法採砂點關停取締並回復原貌的任務。

5月,在接到河道專管員巡河舉報後,王曉華對此事親自跟蹤,發現邱元溪池豐電站上游兩艘無證撈沙船利用晚上時間非法採砂。

“白天見不到船,晚上就大肆撈沙,且靠近電站,對壩體安全構成威脅,隱患大。”王曉華說,通過多次調查,並下達拆除通告,都未果的情況下。

2017年5月,王曉華果斷聯合縣水政監察大隊、縣公安局、海事、縣國土等部門共同執法,進行強拆。

強拆過程中,受到砂場一名負責人的威脅,“你毛頭小子才來嵩口,注意點,還要在嵩口混,不要隨便惹我們地頭蛇”。

原以為威脅就到此為止,沒想到第二天,王曉華停在鎮政府門口的私家車,被人用板釘扎破輪胎,通過調取監控發現就是前日威脅自己的人。

面對如此刁難,王曉華沒有將事態擴大,而是選擇了理解與寬容。“誰都上有老下有小,而且投入這麼多,也考慮他的家人,想想他也是一時氣昏頭,就沒有追究。”王曉華如是說。

拆除另一家邱寨村非法採砂點也受到了業主的謾罵和封堵,業主堵在政府門口說:“我投入了這麼多錢,你幫我拆了,我沒飯吃,你王曉華要養我一家人。”最後經過近8個月耐心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完全拆除。

而正是經過了這兩次的強拆,也讓王曉華有了一些轉變,他在拆除其他撈砂場時,更多的打感情牌,動員鄉賢做工作,持之以恆,讓他們感受到誠心實意,同時,鼓勵拆除後的人員另謀新出路。

“撈砂場有現成的船隻,現有人員水性好,船舶證也有,其中一家撈砂場拆除後,成立了河湖治理有限公司,做起了水面治理的工作,真正的完成了從破壞水域到保護水域的轉變。”王曉華欣慰地說道。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嵩口鎮基本完成了非法採砂撈沙點的打擊拆除,也完成了縣裡年初下達的河長攻堅硬指標。

一次清新之約

清流縣水資源豐富,境內有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條,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6條,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3條。作為內陸典型的淡水魚養殖縣,擁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清流溪魚”,2017年漁業養殖面積達5.8萬畝,產量2.73萬噸,產值4.5億元。

嵩口鎮滄龍村是“清流溪魚”的主產區。

“水質越好,魚的品質才會越好,河水清了,不止是環境變好,對於我們靠水吃飯的,更是金山銀山。”今年新任的滄龍村河道專管員陳友生說,自己經營著40畝的魚塘,毗鄰著九龍溪畔,往年沒有河長制的時候,一下雨,河裡的垃圾就非常多,村裡的人幾十年如一日地習慣性將生活垃圾傾倒入河,讓大自然消化這些垃圾,在下游的我們垃圾清理壓力很大。

“有時河裡垃圾多得連漁網都放不下去,河裡撈起來的河蝦越來越小,到後來連蝦腿都是黑的。”陳友生說道。

後來實行了河長制,全村總動員,村民才慢慢改變傾倒垃圾的方式,河裡的垃圾才逐漸減少,這其中也離不開河道專管員的日常巡查、宣傳和監督作用。

“嵩口鎮12個村都配備了河道專管員,去年來的時候,發現他們工作比較懶散,政令不暢,也不主動自覺,工作積極性比較差。”王曉華說,經過調查發現,河道專管員的工資低,任務重,每天要巡河、入戶宣傳、清理河岸和河面的垃圾,還要做巡河記錄等工作,一個月的工資卻只有200元。

要想馬兒跑得快,就得讓馬兒吃夠草。王曉華當即向黨政領導彙報,並得到了大力支持,河道專管員的工資待遇從原來的200元,提高為1200元,未列入縣級河道管理的為900元,其中每月扣除400元作為年終績效發放。

通過評分制的辦法,一年12分,每扣1分,年終就扣200元,扣滿3分,全鎮通報,並讓村書記進行批評教育,扣滿6分,解除合同。

河道專管員的工作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後,王曉華開始著手進行河長辦的規範化管理,配齊配強工作人員,特別安排2名專職人員進行完善規範檔案材料的收集整理。

建立河長工作流程圖,用圖表的形式直觀簡明地讓河道專管員指導每天該做什麼,怎麼做,發現問題要怎麼處理。

“每個月的河長工作例會上,要求河道專管員上臺進行履職演說,一方面是鍛鍊他們的口才和膽量,另一方面是讓他們交流工作經驗。”王曉華說,同時,配齊巡河物資,包括巡河口哨、救生衣、雨鞋、手電等。

2018年三明市河長制推進會在清流縣召開,嵩口鎮是其中的現場觀摩點之一,河長制工作的規範化管理經驗成為全市學習的榜樣。

一件必須做的事情

“今年自己田裡的水稻收成不錯,增收了2000斤,還種植了10多畝的造林苗,包括杉木、木荷、楓香等,下個月就可以銷售了,行情好的話一畝能有3萬元的收入。”說這話的是嵩口鎮邱寨村小溪組的村民賴土根。

他說這都得益於農田邊的水利建設,沒有這個建設的話,自己沿河的農田裡連水稻都沒法種,更別說是種苗木了。他還說,往年一邊眼看著自己好好的田一到汛期就被淹,另一邊還得花每畝四五百元的租金,去租種別人得高地田來種植苗木。

賴土根口中的水利建設,位於小溪組400畝農田邊的小河。這條河原本河道淤積嚴重,加上這片地帶屬於低窪帶,每逢暴雨,河岸邊的良田和住戶都會受淹,每年清理受淹良田裡的淤泥都要花費好幾千元。

“去年包這個村的時候,當地村民對我提了多次,我心裡就一直想著一定要把這件事情給解決了。”王曉華說。

通過向上對接項目,爭取資金,最後投入180萬元進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進行了1.2公里的生態護岸建設、1公里的河道清淤、1公里的灌排渠建設。終於,岸線順了、河道通了,河道的行洪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沿河的400畝良田及該組的180人直接受益,得到了該村老百姓的讚譽。

“沿岸的水利建設也成為我們村的景觀,400多畝的稻田連片平整,加上我們這裡距離旅遊勝地天芳悅潭溫泉區近的交通優勢,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打算在農田上做農業旅遊觀光,帶動老百姓致富。”邱寨村書記楊葉根說,近期已經在和溫泉景區老闆對接了。

嵩口鎮的水利建設還在繼續。王曉華說,他們一方面積極向上爭取生態治理項目,在鎮區沿河兩岸建設生態護岸、水利文化長廊、公園等,另一方面做好河水改善、河床改良、河灘恢復、河岸修復的項目工程,在保護水資源的基礎上,把“水”的最大效益發揮出來。(吳火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