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海外倉或許是一種新思路

今年是豬年,正應了小米總裁雷軍的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而2019年,正是跨境電商全面爆發的一年,對於跨境電商的商家,抓住今年,或者能在今年的大浪淘沙中活下來,以後的日子就會很好過了。其中為了提高發貨的速度,減少物流成本,很多資金雄厚的賣家,都開始關注海外倉這一渠道,接下里小編就給大家分析海外倉。

海外倉,“買全球:跨境進口的海外集貨,賣全球:跨境出口的海外備貨”。跨境進口新政實施後,保稅進口突發熔斷,直郵進口為主唱,海外直郵不要求有通關單、有更多商品可以做,海外倉作為海外直郵的集貨和中轉樞組,成為絕多數進口電商的剛需。但因為整體成本考慮,用於庫存管理的進口海外倉還較少庫存停留較短。以下小編主要以出口海外倉討論為主。


跨境電商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海外倉或許是一種新思路


海外倉多次被政策推上了風口浪尖。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超過200家企業在境外設立了的各類海外倉,海外倉數量超過500個。在地區分佈上,我國企業設立的“海外倉”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等發達地區:國別上主要有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荷蘭、比利時、西班牙、日本等:形式上以租用倉為主,自建倉較少;數量上呈快速增長趨勢,2014年以後設立的海外倉佔半以上。

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的企業走出去設倉數量較多。2015年國內外貿電商訂單總量為1.6億單。據不完全統計,國內82%的訂單是從國內直髮的這意味著有2880萬單是從海外倉發出的。市場潛力肯定是巨大的,目前年發300萬單以上的第三方海外倉巨頭就有4家以上,此外國內還有50多家第三方海外倉還有許多大賣家選擇自建海外倉。


跨境電商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海外倉或許是一種新思路


根據 Amazon賣家調查,70%的賣家只通過海外倉發貨,20%的賣家採用一半直髮一半海外倉發貨,55%的賣家會把FBA作為主要海外倉發貨方式。對這部分賣家而言,自建倉的發貨量佔比為10%~30%左右。估算下來,全國至少有10萬賣家沒有使用海外倉,海外倉的潛在用戶非常之巨。經營海外倉的企業,第一類是電商平臺型企業,如 ebay Winit、 Amazon FBA等,通過服務體系延伸為平臺上的跨境電商賣家提供更健全的服務。

第二類是出口大賣家,面對配送慢、退換貨、清關査扣、丟失破損、無追蹤狀態等問題,海外倉實現了服務前置,擁有這樣的境外服務點,可以發揮很多想象空間,這類海外倉是完全自營式。比如,蘭亭集勢的海外倉從歐洲拓展到了北美,後來又建立物流開放平臺。


跨境電商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海外倉或許是一種新思路


第三類是傳統外貿企業,出於對自身跨境業務發展的支撐,緩解物流成本高企及壓縮配送時長等因素,提升平臺交易量,備貨海外倉,同時可以為其他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一站式海外倉服務。

第四類是第三方,以國際物流、貨代企業為主,這類企業具備強大而專業的國際物流服務能力,專注於經營跨境賣家的物流服務,萬邑通、出口易、中郵、遞四方、飛鳥等都是較早涉足海外倉的專業公司。短短几年,出口用的海外倉又要泛紅,國人每個領域的血拼水平實為令人髮指。

美國、歐洲、澳洲太多海外倉,而俄羅斯的倉不好解決,受當地政策的影響,巴西這塊的市場更難做。賣家的成長週期也不容忽視,讓一個日均十幾單、幾十單的小賣家去使用海外倉、去自建海外倉,那是不現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