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前期,如果趙王能採納此謀士的建議,就不會有後來的慘敗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一場規模空前的戰役,參戰的雙方秦趙兩國在此次戰役中總共投入的兵力幾乎達到了百萬,這個數字不要說在戰國時期,就是放在中國歷史上來看,也是數一數二的。此外長平之戰在中國戰爭史上的地位也極其重要,後世的人們總是不厭其煩的提起。另外長平之戰對中國歷史的走向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試想如果勝利的一方是趙國而不是秦國,那麼歷史或許會是另一番模樣。

長平之戰前期,如果趙王能採納此謀士的建議,就不會有後來的慘敗

長平之戰最後是以秦國的大勝而結束,經此一役,秦國橫掃六國的步伐便再也無人可以阻擋,統一天下已是必然。而趙國在經過長平之戰的慘敗之後便再也沒能恢復,從此失去了爭霸天下的可能。那麼長平之戰之後趙國何以會一蹶不振呢?原來在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不顧藺相如以及趙括母親的勸阻,執意讓沒有大戰經驗的趙括擔任了三軍主帥,同時撤掉了讓秦國無可奈何的老將,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而秦國在得知趙國換將的消息之後,立刻換掉了前軍主帥王齕,換上了戰國時期最可怕的將軍--白起。

長平之戰前期,如果趙王能採納此謀士的建議,就不會有後來的慘敗

關於白起有多厲害,這裡就不多說了,如果將白起的戰績一一列出來,那得要列一長串,我們就簡單的看當時人們給他起的外號就可以知道白起是一個多麼讓人恐怖的存在,當時的人們給白起取了個綽號叫“人屠”。大家知道我們管殺豬殺羊的人叫屠夫,而這位白起白將軍則是專門殺人的,因此得了這麼一個外號,不過也許是因為殺人殺太多了,殺孽太重,白起的結局也是不得善終,不過這是後話了。老辣的白起來到前線之後,對付一個基本沒有大戰經驗的趙括那還不是手到擒來嘛,於是趙括兵敗身亡,剩餘的士兵就全部投降了秦國,一共40多萬。結果白起下令將這40多萬的趙國士兵全部處死,用白起自己的話說就是:“詐而盡坑之”,全部坑殺了。你想在戰國時期各國的人口其實並不是特別多,一個國家的總人口也不過就幾百萬,一下子死了40多萬,那麼這個國家肯定完蛋。因此趙國在長平失利之後,就再也沒能起來。

長平之戰前期,如果趙王能採納此謀士的建議,就不會有後來的慘敗

但是在這之前其實早就有人給趙孝成王出過對策,如果當初趙孝成王聽從此人的建議,或許結局就會完全不同。這位給趙孝成王出對策的人就是虞卿。在長平戰爭開始之後,趙國前期屢屢失利,這時候年輕的趙孝成王就請了樓昌與虞卿兩個人過去商議。趙孝成王見了兩人之後就對他們講說:“趙國與秦國交戰,前方失利,我打算跟秦軍決一死戰,你們覺得怎麼樣?”樓昌就對趙王說:“不可,應該派人去講和。”這時一旁的虞卿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對趙王講:“樓昌提出議和,那是認為如果不議和趙國就一定會失敗,但是現在主動權握在秦國手上,議和能不能成功由不得我們,大王您認為秦國這次攻打趙國是要拼勁全力還是僅僅只是嚇唬我們趙國。”趙王說秦國這次是要拼盡全力。虞卿接著就講:“如果大王現在直接跟秦國求和,那麼一定不能成功,因為我們現在處於劣勢,根本沒有跟人談條件的資格。大王現在應該派遣使臣帶著珍貴的寶物去楚和魏這兩個國家,楚魏收了我們的寶物,就一定會接納我們的使臣國,到那時候我們再跟秦國議和,就能成功。”

長平之戰前期,如果趙王能採納此謀士的建議,就不會有後來的慘敗

虞卿的建議無疑是非常明智的。然而年輕的趙孝成王並沒有採納虞卿的建議,而是派了鄭朱去跟秦朝求和,鄭朱走後,趙王又問虞卿議和能否成功?虞卿就給趙王講:“大王這次的議和肯定會失敗,因為鄭朱在趙國是位顯貴,他進入秦國後,各國的使臣都在秦國,秦國一定會把我們求和的事大肆宣揚,讓各國的諸侯都知道。各國諸侯如果知道您要求和,就不會再出兵援助我們趙國,那麼我們手中就沒有任何可以跟秦國議和的資本,議和是肯定要失敗的”果不其然,老謀深算的秦國丞相范雎大肆宣揚趙國議和的事給各國諸侯的使臣看,並且根本不同意和談。於是戰爭繼續,只是這時候趙國再無援兵可以指望。

長平之戰前期,如果趙王能採納此謀士的建議,就不會有後來的慘敗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知道虞卿是一個非常睿智,且非常有遠見的人,他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就已經清晰的看到了事情未來的發展,試想如果當初趙王採納虞卿的建議,那麼秦國極有可能同意趙國的求和,那麼也就不會出現後來長平之戰趙國40多萬降卒被坑殺的慘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