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噩夢糾纏?

人們為什麼會做噩夢?是潛意識中的衝動浮出水面,還是大腦在整理自己的記憶?總做噩夢往往會對人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那麼我們該如何告別噩夢呢?

如何摆脱噩梦纠缠?

夢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不論是莊子還是弗洛伊德,從古至今,人們都在試圖參破夢的奧秘。那麼夢境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長期以來,各個領域的專家對於夢的解釋一直存在分歧。

●精神分析學家認為,夢是潛意識過程的顯現,是被壓抑了的衝動或願望以改頭換面的形式出現在意識中,這些衝動和願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擊本能的反映。在清醒狀態下,由於這些衝動和願望不被社會倫理道德所接受,因而受到壓抑和控制,無法出現在意識中。而在人睡著了的時候,意識的警惕性有所放鬆,這些衝動和願望也就顯現了出來。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夢的本質是認知系統對於隨機神經活動的主觀解釋。一定數量的刺激對維持腦與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而在睡眠過程中,由於接觸到的外界刺激大大減少,神經系統就會產生一些隨機活動,而神經系統往往會對這些隨機活動進行解釋,並賦予其一定的意義。夢的產生和個體以往的記憶與經歷有關,從夢的內容中可以瞭解到個人情緒、情感和關注的事件等信息。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有人認為夢擔負著一定的認知功能。在睡眠中,認知系統仍然會對存儲的知識進行檢索、排序、整合和鞏固,這些活動的一部分會進入意識,成為夢境。

雖然對於夢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我們尚且沒有定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幾種觀點都把夢境和我們所固有的記憶和經歷聯繫在了一起,噩夢也不例外。

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做噩夢?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噩夢往往發生在壓力大、心事重重的時候,但是有些人即使在情緒狀態正常時也會做噩夢,而且做噩夢的頻率也更高,這是為什麼呢?想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明白一個概念:幼兒期失憶。一般來說,如果要求人們提取自己最早期的記憶,他們說起的往往是自己三歲或四歲時發生的事情。如果問起在七歲左右時發生的一些事情,人們也有可能很難確定事件發生的具體過程。這種對於三四歲之前經歷的遺忘,以及對七歲之前記憶的不確定性就被成為“幼兒期失憶”。雖然我們不記得這部分記憶,但是被遺忘的經歷並不等於不存在。有研究人員提出,這一時期的經歷對人的發展非常重要:嬰幼兒時期的創傷性體驗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甚至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患焦慮症的風險上升,當然也包括容易做噩夢。

那麼為什麼嬰幼兒時期的創傷性經歷在我們甚至記不起來的情況下,還會導致日後的噩夢呢?研究人員表示,早期的創傷性經歷可能會影響大腦中海馬體、杏仁核和內側額葉皮層的發育,而這三個腦區都與情緒調節有關,創傷性經歷對這些腦區發展的影響可能導致人們更容易產生情緒異常,也就更有可能做噩夢。

噩夢一定是不好的嗎?

噩夢對健康有很多負面影響:噩夢會影響睡眠質量,甚至導致睡眠剝奪,導致難以集中注意力,記憶力下降,煩躁易怒,從而影響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但是噩夢一定是不好的嗎?其實不然,在特定情況下,噩夢也能對我們有一點點益處。

經歷過創傷性事件的人的夢境中往往會反覆重現該事件——有研究發現,重大車禍的倖存者在事件發生的一個月後,還是會做關於自己出車禍的噩夢,經歷過性侵犯或性騷擾的女性在事情過去三個月後,仍然會在夢境中重現這一經歷。但是有研究發現,創傷性事件發生幾個星期後的噩夢似乎並不會導致健康問題,對經歷創傷性事件的人來說甚至是有益的。

在夢境中重現創傷性經歷就像是身體在利用暴露療法給自己治療。所謂的暴露療法,指的是不給患者進行任何放鬆訓練,讓患者想象或直接進入最恐怖、焦慮的情境中,以迅速校正病人對恐怖、焦慮刺激的錯誤認識,並消除由這種刺激引發的習慣性恐怖、焦慮反應。也就是說,在夢境中重現創傷性經歷能夠幫助經歷者明白:事情已經過去了,不用再害怕了。另外,噩夢還能讓經歷者意識到自己可能需要接受相應的治療和幫助了,從而及時向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或精神科醫師求助,更快地從創傷性事件中恢復過來。

總做噩夢該怎麼辦——試試意向排演治療(IRT)

有調查數據顯示,約有85%的成年人都報告稱自己在過去的一年中曾經做過噩夢,還有8%~29%的人表示,自己每個月都會做噩夢。偶爾做噩夢是完全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做噩夢的頻率上升至每週一次甚至幾次,那麼就意味著該接受專業人士的幫助了。

意向排演治療(IRT)是最廣泛使用的阻止噩夢的心理治療方法。在接受治療時,患者需要寫下自己所做的噩夢,然後在治療師的幫助下把噩夢中出現的事件、人物和地點換成威脅性較小的替代物後,再在頭腦中重現自己的夢境,從而達到把噩夢替換成新的、不再讓患者感到恐懼的夢境。

不論是因創傷性事件而常做噩夢的患者,還是因情緒緊張等因素導致噩夢的患者,意向排演療法的效果都不錯,而且起效也較快。有研究發現,該療法成功幫助了那些遭受性侵後15年仍然做噩夢的女性,降低了她們噩夢出現的頻率,改善了她們的睡眠質量。一般來說,接受四次左右的治療後,患者就開始出現好轉了。但對於患者來說,接受治療中最大的阻礙就是需要在噩夢發生之後馬上回憶並記下自己的噩夢。為了幫助這些患者,已經有手機應用開發人員在開發幫助記錄噩夢和轉換夢境的APP了,從而幫助實施意向排演治療的醫生更加詳細地瞭解患者的夢境。目前,該APP還在接受臨床醫師的評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