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青島,建設國際大都市的保障

2019年1月,市“三民”活動聯席會議辦公室對10000名市民代表對各領域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其中2018年社會治安滿意度98.56%,居所有領域首位。

平安,滲透在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平安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第一需求,是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在市委十二屆五次全體會議上提出,發起“平安青島”建設攻勢,為市民打造一個平安、祥和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心理環境。

為此,我市迅速制定《“平安青島”建設攻勢作戰方案》,聚焦政治安全、掃黑除惡、禁毒保民、社會治理、公共安全、服務發展等九大領域,精心組織“九場戰役”,根據方案部署,2021年,將把青島打造成為全國平安建設示範城市和市域社會治理標杆城市,平安青島成為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的一張“金招牌”。

強化風險防控,努力打造全國最安全城市

聚焦公共安全,是不斷提升社會治安水平和百姓安全感的重要內容。堅持問題導向,細化權責分配,常態施治、循法施治。以建國70週年安保工作為主線,以重大節慶活動為重點,總結上合峰會安保經驗,主動對標國家總體安全觀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盯住關鍵節點,加強社會治安巡查力度,在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進行巡邏防護,深入實施警務實戰工程,堅定不移把基層基礎攻堅向實戰聚焦,大力加強應急處置能力、情報信息能力、基礎管控能力建設,把提高實戰能力作為內涵式發展的著力點嚴密防範各領域的風險,堅決打擊違法犯罪及其他非法活動。

市公安局政委餘東風表示:“做好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慶和重大節慶活動的安保維穩工作是黨和國家交給我們的重大政治任務,市公安局將始終把政治安全置於首要位置,牢固樹立國家總體安全觀,全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為市民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黑惡必掃 除惡務盡。2018年3月30日,青島警方打掉以趙紅、於瀛寰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組織案,黃島區人民法院一審判處組織頭目趙紅、於瀛寰有期徒刑20年。此案是中央部署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以來,青島市首起一審判決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截至2019年1月底,我市批捕涉黑涉惡案件110件293人,審結27件119人。全市社會治安狀況持續優化,2018年刑事案件同比下降56.8%。餘東風表示,2019年,市公安局將繼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大攻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嚴重暴力犯罪,保持命案現案破案率95%以上、力爭全破。

同時,深入開展掃毒會戰,嚴厲打擊新型毒品犯罪,深入開展排查吸毒人員“清隱”行動,確保吸毒人員見面核查率、“逢嫌必檢”執行率、社區戒毒執行率達100%,鞏固登記吸毒人員“負增長”態勢。

深化基層治理 搭建安定和諧生活環境

抓社會治理,就是抓源頭、抓治本、抓群眾基礎。

堅持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用法制框架支撐社會治理探索,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讓人民真正成為平安建設的受益者和擁護者,進一步健全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

針對基層矛盾糾紛調解牽扯警力的情況,全市政法戰線積極推動建設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綜治協調、部門共治、社會協同的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格局,全力建設多元化解矛盾糾紛體系,搭建基層調解中心,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市公安局黃島分局隱珠派出所所長王瑞波表示,建設平安青島,重在將人民的訴求作為中心和出發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機制,防範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社區警務建設,堅持重心下移,網格化治理,“1+2+N”和“一村一警務助理”警務模式融入社會治理工作中,警民關係更加密切,居民生活環境更加安定和諧。

在全市重點部位常態化前置警戒處突力量,深入開展源頭隱患清零、公路安全防控、農村安全守護、宣傳警示曝光、社會協同共治“五大行動”,努力實現事故總量和較大事故數量“雙下降”,讓青島的社會秩序更加安定和諧,堅決打贏社會面整體防控這場硬仗。

市司法局在138個街鎮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站、1342個社村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室,市、區、鎮街、社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的建成,實現了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全貫通、無縫隙,解決了群眾“找法無門”的問題,社區群眾在家門口即能享受一體多元的法律服務。目前,全市共有法律服務工作者6000餘人,法律服務志願者逾千人,每萬人擁有律師數為5.1。

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陳金國表示,我市正不斷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全市政法各級各部門力爭經過三年的努力,使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措施更加嚴密,全市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保持96%以上,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多發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範。“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要以強化風險意識、提高化解能力、完善防控機制為重點,力爭在最早的環節、最低的層級,用最小的成本,解決最大的問題,實現最佳的效果。”陳金國說。

創新工作方法 將平安建設工作落在實處

隨著互聯網應用技術的發展,社會矛盾更加複雜,創新工作方法、深入實施智慧平安建設工程是政法戰線的共同追求。從“汗水警務”邁向“智慧警務”,從“走路靠腿,傳話靠嘴”,到升級打造大數據應用平臺,推進全維動態感知智能防控體系、智慧社區、智慧查控等重點項目建設,研發拓展基於5G技術智慧公安應用,青島政法戰線的智慧水平步步提升。

2018年3月15日,青島市首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一審宣判正式生效,這是青島首起由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全市檢察機關創建檢察監督平臺篩、“互聯網爬蟲”抓、手機舉報隨手拍等三位一體的線索獲取平臺,大力開展提起公益訴訟工作。共辦理公益訴訟訴前程序案件504件,有效維護了社會公共利益。

智能化平臺、信息聯網核查、人臉識別系統……以“互聯網+”思維有力助力支撐政法戰線工作,精準打防、護航平安,“智慧”正在成為平安青島建設工作的關鍵詞。

2018年,公安機關依託公安部電信詐騙案件偵辦平臺、市反詐系統和執法閉環辦案系統,比中嫌疑人線索210餘條,緊急付涉案資金6284.57萬元。全市兩級法院指揮中心互聯互通, 網絡財產查控系統為執行工作帶來切實改善。強力推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違法犯罪,深入開展銀行金融領域整治、打擊電話“黑卡”、查處“黑廣播”“偽基站”等專項行動,努力實現發案數、群眾損失明顯下降,破案數、查處違法犯罪人員明顯上升的“雙降雙升”目標。

2019年1月8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與京東集團在青島中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藉助京東集團技術和互聯網服務優勢和社會化、信息化手段,創新財產處置工作機制,變革執行工作模式,形成解決執行難的合力,為青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司法保障。

著眼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把社會治安防控網織得更密更牢,需要在打防並舉、標本兼治上下真功夫、細功夫,確保取得實效、長效,讓百姓的安全感更加充實,讓廣大市民在更加穩定、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中,共建共治共享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島。

青島日報3月18日頭版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藺君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