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中:向著一種自由的書寫

邱振中:向著一種自由的書寫

陳忠康 《坐忘》 35cm×97cm 2017 年

“當代書法研究叢書”入選的文章,20 世紀70 和80 年代出生的作者佔了大半。一代新人已經登上書法研究的舞臺。

20 世紀7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了巨大的變化。書法當然不在社會變動的中心,但是對於一個專業領域,仍然是一個嶄新階段的開始。從70年代末到21世紀初,這三十年可以看作書法專業教育的發展時期。三十年的努力,從人員寥落的專業隊伍到幾十個院校的書法專業,雖然還存在種種困難,但它為有理想有抱負的後來者提供了深入和發展的可能。

邱振中:向著一種自由的書寫

陳忠康 《〈東坡題跋〉一則》 48cm×24cm 2015 年

最近十幾年的收穫,展現出書法領域新的氣象。

作為學術和藝術的書法,已經成為當代文化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常常聽到人們說,書法不受重視,書法領域缺少人才。

不是這樣。社會的變化,新興領域的興起,使有才華的年輕人分散到眾多的領域。哈斯克爾就說過,許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去電影領域,投身美術領域的人才少了。但一個領域,總會有各種機緣帶來傑出的青年,何況一個領域只需要幾位真正的好手,情況便截然改觀。

邱振中:向著一種自由的書寫

楊濤 《秦觀詩二首》 33cm×33cm 2016 年

這樣潛在的好手,我認識的就有幾位。

一位朋友激動地問我,是誰?我沒有回答。成才是艱難之事,文化中重要人物的出現,除了才華,還需要有知識、涵養以及性格和意志的磨礪。有一個方面的欠缺,便難以成就。但我心中是祈願著,也深信著的。


邱振中:向著一種自由的書寫

梅麗君 《林逋·山園小梅》 34cm×34cm 2016 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的問題,要一代人自己去尋找。

如果把20世紀分為三個階段,成長於20世紀前期的一代,繼承傳統者,在抱負、深度、銳意上不輸於他們的前輩,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可以看作這一代胸襟與識見的代表;中西融會者如宗白華,既有對書法的高度敏感,亦有對感受的精闢分析,他們為書法的現代思考開闢了一條新路。

接下來的一代,把對書法的思考融入當代學術,提出一些前人不曾提出的問題,既在當代學術的框架中做出解答,亦構建新的概念系統,慎重提出由書法而引發的種種問題。所提出問題的尖銳、深切,不下於其他相關學科。

對新的一代,我的希望是,對書法的視覺、精神含蘊繼續深入,通過書法解釋中國藝術中的深層機制,再由此而深入中國文化從未被闡釋的秘密,也注重新的內涵的培育與闡釋。闡釋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避草創、不避新見、不避論爭,一點點積累書法新的含義。這需要新的創作的配合——只有獨特的視覺圖形才能表現獨特的精神內涵。你們有你們不可替代的一代人的生存感受。

邱振中:向著一種自由的書寫

唐楷之 《臨二玄社二王》 30cm×82cm×2 2015 年

書法評論和歷史陳述,歸根結底要落實在問題上,不管你從事的是哪個分支,一定要有比前人更進一步的問題。

論述要嚴謹,要戒絕任何草率之處。文字不僅是給書法界讀的,更是給所有關心感覺和思想的人讀的,是給某些更苛刻的讀者來讀的。資訊的發達,使人們覺得“文章千古事”的時代已經遠去,但每個時代總會留下一些感覺和思想的痕跡,我希望這個時代留下一些有關於書法的內容。

邱振中:向著一種自由的書寫

魯大東 《杜甫·秋興八首其六》 33cm×36cm 2018 年

波德萊爾說:年輕人寫作,即使報酬微不足道,也必須竭盡全力。

書法的未來在你們的手上。讓書法成為中國文化研究的重要領域,從書法出發對中國的藝術、文化、哲學進行反思,並推動有關領域的進展。

書法應當為當代藝術、當代思想提供不竭的靈感。

邱振中:向著一種自由的書寫

王客 《無盡藏》 40cm×55cm 2017 年

關於創作。過去的書法,是學習一種風格,在長期的磨鍊中塑造自己的感覺和書寫習慣,形成自己的面目;但現在的書法創作,是從掌握經典的核心技巧入手,並想象、發明新的手段——因為表達新的生存感受的需要,其中當然也包括你對傳統的感悟,但那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主要的目標——最重要的是作者人性的、當代生存的內容。

邱振中:向著一種自由的書寫

龍友 《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羅浮》 35cm×60cm 2016 年

對任何已有風格的模仿都是練習。只有經過了這個階段,書寫才成為表達內心生活的手段。不過不是所有內心生活都有同樣的價值,只有深刻的人性以及內心生活,才有可能成為稱得上是對作品的書寫支持。

所有人都在努力工作,為了讓你們確立更宏偉的目標。

邱振中:向著一種自由的書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