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晚~北宋早黃堡窯十八羅漢之四位尊者

據記載,唐代的盧楞伽和王維都曾畫過十六羅漢,但沒有實物遺存;不僅書畫,即使是雕刻,還沒有發現唐代的單尊的十六或十八羅漢群。十六羅漢是唐未五代才開始流行的,著名的禪月大師貫休(832~912年)以畫羅漢著名,傳世的十六羅漢有線刻石雕。十六羅漢增加為十八羅漢也大致在這個時期,蘇軾有“十八大阿羅漢頌”,記其謫居海南島時,從民間得到前蜀簡州金水張氏所作的“十八羅漢圖”。

現將我收藏的五代晚~北宋早黃堡窯十八羅漢之四位尊者,分享給大家,與各位學者鑑賞。高約56——63釐米。

1,半託迦尊者

五代貫休十六副羅漢圖:第十尊者,半托迦,(探手羅漢)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三十三天 , 相傳是藥叉神半遮羅之子。之所以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五代晚~北宋早黃堡窯十八羅漢之四位尊者

五代晚~北宋早黃堡窯十八羅漢之四位尊者

五代晚~北宋早黃堡窯十八羅漢之四位尊者

2,因揭陁羅尊者

因揭陀,(布袋羅漢)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廣脅山中,印度一位捉蛇人,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捉蛇後拔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作裝蛇之用,故稱布袋羅漢。

五代晚~北宋早黃堡窯十八羅漢之四位尊者

五代晚~北宋早黃堡窯十八羅漢之四位尊者

3,注茶(當作荼)半 託迦尊者

注荼半托迦,(看門羅漢)與自眷屬千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持軸山中,因為注荼半托智力遲鈍,又因為他是少女抱到小路上活下來的,所以注荼半托迦又稱“拉群巴”(小路)。後經佛陀引導,修成正果。佛陀賜他一根錫杖,化緣時用以在人家門前搖動,聽到這聲音果然人們開門佈施。這錫杖後來成為和尚的禪杖。釋迦牟尼稱其是“改變他人觀念的比丘中最傑出的一位”。

五代晚~北宋早黃堡窯十八羅漢之四位尊者

五代晚~北宋早黃堡窯十八羅漢之四位尊者

4,那迦希尊者

那伽犀那,(挖耳羅漢)與自眷屬千二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廣半度波山中,他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聞名印度。以論耳根清淨得聞名。故稱挖耳羅漢。《禮供》記載:“手持寶瓶與鍚仗”

五代晚~北宋早黃堡窯十八羅漢之四位尊者

五代晚~北宋早黃堡窯十八羅漢之四位尊者

五代晚~北宋早黃堡窯十八羅漢之四位尊者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梵音譯(Arhat)。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在小乘佛教中,是偉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殺賊)。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無生)。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應供)。於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淨,隨緣教化度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