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研制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太空中搜寻具有生命宜居性的系外行星,但实际上在其摄像头的视野中却遍布着成千上万、较小的类日恒星,而这些恒星中哪一颗才可能拥有如同地球一样拥有生命宜居性的行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研究课题。TESS将扫描整片天空,通过对40万颗恒星进行观测,以求捕捉到一颗行星掠过其恒星表面的瞬间。这就是识别和鉴定系外行星的主要方法之一。
据美国“科学日报网”3月26日消息称,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简称Cornell)、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和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的天文学家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发表的最新一份《TESS生命宜居带恒星表》(TESS living Zone Star Catalog)中,确定了这项研究迄今为止最有希望拥有生命宜居性的目标恒星。
该目录一共发现并确认了1822颗恒星,TESS对于这些恒星具有足够的敏感度,能够发现其周围类似于地球但却比地球稍大一点的行星——它们从其宿主恒星接收到的辐射量与地球从太阳接收的辐射量旗鼓相当。尤其是对于其中的408颗恒星,TESS仅在一次凌日中就能观测到一颗和地球一样大小、辐照度相近的行星。
该目录的第一作者、Cornell天文学教授、该校Carl Sagan研究所主任以及TESS科学小组成员Lisa Kaltenegger教授介绍道:“宇宙中的生命可能存在于所有类型的星球上,但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能够支持生命存在的星球只有我们自己的地球,所以这就凸显了首先寻找类地行星的重要意义。这个目录对TESS来说很重要,因为任何研究其观测数据的人都想知道,我们能在哪些恒星周围找到与地球最为接近的类地行星。”
目前,一颗候选的系外行星已经通过观测被确认其身份。不过,计算出它和其宿主恒星之间的距离需要对横跨其的两次凌日进行探测,而研究人员在目录中发现的这1822颗恒星就是TESS在执行任务时可以探测到两次行星凌日现象的对象——它们的轨道周期也正好让它们落入其宿主恒星的生命宜居带中。
不过,研究人员指出,宜居带之外的行星上肯定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但是如果不让探测器飞到那里,就很难在这些冰冻行星上发现任何生命迹象。该目录还确定了一个含有227颗恒星的子集,TESS不仅能够探测到其周围与地球辐射度相同的行星,而且还可以探测到更远的区域,覆盖整个宜居带,直至温度更低的类火星轨道区域,从而使天文学家能够在TESS任务期间探测和研究数百颗低温恒星周围潜在宜居星球的多样性。
入选目录的恒星均为明亮的低温矮星,它们的温度大约在2700到5000开尔文之间。它们在目录中顺序是根据它们的亮度来进行选择和排列的;其中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只在大约6光年以外。另外,该目录中共有137颗恒星位于NASA正在建造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未来的连续观测区域内。该设备将能够通过观测它们,进而描述其行星的大气特征,并在其大气层中寻找生命的迹象。
TESS科学小组的成员Stassun评价道:“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凡的时刻,对于我们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期刊编号: 2041-8205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3/190326160505.htm
閱讀更多 科技工作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