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做事,做事養三年(4)——紅頂商人胡雪巖官商之道

三年不做事,做事養三年(4)——紅頂商人胡雪巖官商之道

一個成功者並非處處都要親自去操辦,他可以像一棵大樹一樣,把各種藤蔓吸引到自己身上幫他共同佔領春色,也可以像一個藤蔓一樣,借一棵大樹把自己送到高空去。一個行業再賺錢,潛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想要拓展其他的門路,廣開財源,自己未必每個行業都擅長,最好的方式就是像胡雪巖那樣,在一個自己不熟悉但是知道有利可圖的行業內,藉助一個內行的人來幫助自己做成事業,而且他把劉不才認作親戚,就能夠更好地收攏人心。

與胡雪巖一樣,古今中外許多人在商業上、政界中或者其他的方面能夠取得成功,有很多人就是因為能夠取得內行人的幫助,從而創造了“外行領導內行,創造行內奇蹟”的神話。

卡內基雖然被稱為“鋼鐵大王”,但他是一個對冶金技術一竅不通的門外漢,他的成功完全是因為他卓越的識人和用人才能——總能找到精通冶金工業技術、擅長髮明創造的人才為他服務,比如說任用齊瓦勃。齊瓦勃是一名很優秀的人才,他本來只是卡內基鋼鐵公司下屬的布拉德鋼鐵廠的一名工程師。後來,當卡內基知道齊瓦勃有超人的工作熱情和傑出的管理才能後,馬上就提拔他當上了布拉德鋼鐵廠的廠長。在廠長的位置上,齊瓦勃充分發揮出了自己的才幹,帶領布拉德鋼鐵廠走向了輝煌,以至於卡內基因為布拉德鋼鐵廠而放言:“什麼時候我想佔領市場,什麼時候市場就是我的,因為我能造出又便宜又好的鋼材。”

幾年後,表現出眾的齊瓦勃又被任命為卡內基鋼鐵公司的董事長,成了卡內基鋼鐵公司的靈魂人物。就在齊瓦勃擔任董事長的第七年,當時控制著美國鐵路命脈的大財閥摩根提出要與卡內基聯合經營鋼鐵,並放出風聲說,如果卡內基拒絕,他就找當時位居美國鋼鐵業第二位的貝斯列赫姆鋼鐵公司合作。面對這樣的壓力,卡內基要求齊瓦勃按一份清單上的條件去與摩根談聯合的事宜。齊瓦勃看過清單後,果斷地對卡內基說:“按這些條件去談,摩根肯定樂於接受,但你將損失一大筆錢,看來你對這件事沒我調查得詳細。”經過齊瓦勃的分析,卡內基承認自己過高估計了摩根,於是全權委託齊瓦勃與摩根談判,事實證明,這次的談判,卡內基有絕對的優勢。

20世紀初,卡內基鋼鐵公司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鋼鐵企業。卡內基是公司最大的股東,但他並不擔任董事長、總經理之類的職務。他要做的就是發現並任用一批懂技術、懂管理的傑出人才為他工作。

卡內基曾說過:“即使將我所有工廠、設備、市場和資金全部奪去,但只要保留我的技術干將和組織人員,四年之後,我仍將是‘鋼鐵大王’。”卡內基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他能夠聘用那些比自己強的人做自己的助手,善於有效地發揮人才的才能。

胡雪巖和卡內基之所以能夠成功,就在與他們能夠內行來為自己服務,不管是胡雪巖讓劉不才幫助自己來開設藥店,還是卡內基讓齊瓦勃做自己鋼鐵公司的董事長,都可謂是讓內行的優秀人才為自己所用。就是那些自己是內行的人,在開辦公司,建立企業的時候,也應該多用業內最優秀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行業內最好。

陽琪買地皮:賢內助等於好幫手

在一個畫家的眼裡,天地萬物,無論是朝霞雲變還是清水揚波都是一幅幅畫,只不過這是天地之手繪出的;同樣,在詩人眼裡,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無物不可入詩。而對一個成功的商人來說,身邊都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他生意場上的助手。

胡雪巖一生之中妻妾成群,共有十二位姨太太。這些太太並不只是養在籠中的金絲雀,很多都是他事業上的幫手。陽琪就是其中之一。

陽琪本是上海“奇繡行”的老闆,胡雪巖在前往那裡定製繡製品時與她相識。後來因太平天國運動,兩人分離,在十一年之後再次相聚。胡雪巖看到陽琪當時境遇不佳,就給她留了兩萬兩銀票。陽琪隨即來到江海關。她因繡大清國旗與那裡的主管認識,因此得以順利入內。她向那裡的總督打聽了一下南京路的情況,並說想買那裡的地皮,總署聽了後不禁佩服她的眼光,說現在看來南京路離城裡還比較遠,但是隻要馬路修好,在那裡蓋起洋房,那段的地皮肯定要漲。陽琪就讓總署大人令她去洋人那裡辦理相應的手續,洋人見是海關總署帶的人,自然同意。

陽琪酬謝了總署幾百兩銀子後,把買地皮的契約和權柄單交給了胡雪巖,說用他那兩萬兩銀票買了南京路東段的地皮。當時胡雪巖對房地產一竅不通,陽琪就為他細細分析了為什麼要買這段當時看來毫不起眼的地皮。聽了之後,胡雪巖被她的遠見卓識所折服。

果不其然,一個月後南京路上大興土木,胡雪巖所買的那塊地皮價錢不斷看漲。胡雪巖很高興,邀請李三姐夫婦和陽琪一同吃飯。散席後,李三姐把陽琪拉到一處為胡雪巖做起了媒。陽琪雖然有意,但是胡雪巖已有家室,怕自己會受罪。李三姐開導她說,她是胡雪巖事業上的幫手,怎麼可能虧待她?李三姐的一番話說動了陽琪的心。

李三姐回家後又和胡雪巖說了陽琪的心思,胡雪巖就託她為媒,正式向陽琪求婚。成婚後,有了陽琪的幫助,胡雪巖的事業自然如虎添翼。

陽琪不幸早逝後,胡雪巖娶的另一個太太翠環同樣在房地產事業上極具眼光。她本是酒家的女廚工,手藝出眾,而且心氣很高,說自己若嫁就必須當正室。

胡雪巖採用了田世春“兩頭大”的計策,另購一個公館,金屋藏嬌,妻妾不見面,妾也可穿紅衣。翠環只是想要一個名分而已,見胡雪巖讓了步也就同意了,人稱之為“羅四太太”。

羅四太太不僅是生意場上的干將,而且在胡雪巖破產之後,所有的姨太太一走了之,唯有她始終留在胡雪巖身邊不離不棄,得此佳人,實在是胡雪巖之大幸。

像胡雪巖一樣,古今中外很多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他們的另一半也是功不可沒。

曾國藩任兩江總督的時候,總督府戒備森嚴,不是任何人都能隨意進出的。

這天,總督府門前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身上揹著一個揹簍,吵吵嚷嚷著要見總督大人。門口的侍衛自然瞧不起這樣的落魄之人,就把老人趕了出去。老人心有不服,衝著門裡大喊:“我是來找我乾兒子的,我乾兒子在這裡做官,我今天一定要見他。”侍衛一聽,都樂了:“你乾兒子在這兒做官?我看,就是你乾爹也不夠格啊!”

這時,曾國藩剛剛從外面回來,轎子還沒有停穩,他就聽見了吵鬧的聲音,撩開簾子一看,趕緊從轎子上下來。

“乾爹。”曾國藩大步上前,雙手緊緊握住老人的。

原來,這個老人不是別人,正是曾國藩在白陽坪時認的乾爹。曾國藩做官以後,老人從來沒有找過他,這次是因為老人在家鄉的地被人霸佔了,告到了官府,可是官府卻向著惡霸說話,把老人惹急了,才來這裡找曾國藩幫忙的。

曾國藩聽明白了老人的意圖,左右為難。按說,他雖然任兩江總督,可是從來沒有給地方上的官員遞過條子,干涉過別人辦公,可是乾爹的案子的確是老人受了委屈。一時之間,曾國藩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轉眼幾天過去了,曾國藩還是沒能給老人答案,老人很是著急。這時,曾夫人開導產國藩說:“大人為父母官,為百姓申冤,是你應該做的事情啊。如果你不替老人出頭,就是沒有盡職;大人是老人的乾兒子,如果不能為老人解決難題,就是不孝。這怎麼說,你都應該幫助老人的。”

曾國藩一向敬重夫人,他每一次遇到難題,夫人都會盡力幫忙。這一次他見夫人說的也很有道理,於是排除了顧慮,贈給老人一把有自己簽名的扇子,讓他回去重新與官府說事。 曾國藩因為妻子的建議,很快將問題解決了。

其實,胡雪巖並不希望女人來插手他的事業,這觀點並非是出於歧視,而是當時的社會中,女性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再加上她們足不出戶,見識較少,待人接物都不夠落落大方。而他的好幾位太太都是獨具慧眼、頗有經商頭腦的人物,胡雪巖有幸結識,自然不肯放過,他事業能夠做大如此之大,她們實在是功不可沒。

不管是胡雪巖還是曾國藩,都是幸運的,因為在他們事業發展的道路上,他們找到了一個賢內助,一個好幫手。其實,夫妻就像合作伙伴一樣,只有有著共同的志向,才可以合作的很好,從而達到雙方都想達到的目標。如果不能那樣,無疑會導致相反的結果。

結識古應春:遭妒之人總有出眾之處

鶴立雞群者,常會面臨誹譽交加的命運。讚揚他的人當然是覺得他才能出眾,令人敬佩;但是也會有人因為他打破了大家勢均力敵的平衡而心懷嫉妒。受妒之人就此處於冷熱交替之中。實際上,如果是一個無能之輩,那就連被人非議的資格都沒有,而既然自己有著過人之才學,也就不需要因為會受到他人的誹謗或者嫉妒而不去提升自己,那些害怕打破清一色的勢力相當而不去努力超脫的人才是平庸之輩。

胡雪巖在贏得左宗棠信任之後,取得了採購軍糧的重任,自然也引來了很多人的嫉妒,很多對胡雪巖進行中傷的流言開始風傳。左宗棠的手下楊昌浚聽聞後,就向左宗棠去彙報,說胡雪巖的腦袋裡可能全都是詭計。

左宗棠並不為之所動,他說,如果胡雪巖自己心中沒有拿定主意的話,是不敢越權放賬的,更不敢冒死來獻糧食。

楊昌浚接著說,有人說那批糧食原來是打算運到杭州城裡接濟太平軍的。

但是左宗棠很有容人之量,說老百姓在官府和太平軍之間左右為難也是人之常情,情有可原。

楊昌浚最後只能含糊地說,無商不奸,請左大人提防。

而左宗棠很坦然地說,只要自己沒有利用胡雪巖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讓他一個商人賺些錢不也是應該的嗎?

左宗棠也知道有很多人對胡雪巖虎視眈眈,看不慣他這麼快就得到重用,但是他不為所動,因為他知道胡雪巖的能力是值得他信任託付的,而那些人的嫉妒反而證明了胡雪巖能力出眾。

胡雪巖早在創立自己的事業之前就已經是身邊的人排擠的對象了。他在信和錢莊私自把錢借給王有齡時,老闆雖然對他的行為很氣惱,但是意識到他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人才,又不想將他趕走。但是其他的夥計早就對胡雪巖才能出眾和快速擢升這些情況耿耿於懷,此時見有機會將他趕走,自然不會放過。對老闆說如果這種行為還不足以趕出錢莊的話,恐怕會留下後患,如果其他的夥計也爭相效仿該怎麼辦?老闆不願引起眾怒,於是就將胡雪巖趕出了錢莊

胡雪巖說,遭到人們嫉妒的多是能幹之人。就是藉此說明當面對別人嫉妒的時候,可以以此安慰自己無需太過氣餒或者不快,因為或許這恰恰證明了你的出眾。同樣,在招攬人才的時候,也要格外注意那些遭人非議卻有真才實學的人。

胡雪巖在上海洋場結識了古應春之後,看出這是個難得的人才。古應春相貌堂堂,而且英語很好,結交了不少外國朋友,更為重要的是,他在洋場之中注重維護中國的利益。同樣,胡雪巖也從古應春的言談中看出他正遭受同行的排擠。胡雪巖不僅不介意,反而更加認定這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果然,此後,古應春在胡雪巖與洋人的交易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一個不招人嫉妒的人,多半是因為他沒有什麼出眾的才能值得別人去注意,或者說他不敢表達自己的見解,只是唯其他人的意圖是從,這種人怎麼可能把自己的才能全力地施展開來呢?不論哪個行業想要有所發展,就必須得用一個非常之人推動事業的發展,否則原地踏步就等於是退步,這時就得看看行業裡是否還有值得被嫉妒的人才了。但是如果領導者本人還嫉妒屬下的才能,無疑就會讓自己處於一個尷尬甚至更為危難的境地。

亨利?福特是一個愛面子的人,他提拔的總裁艾柯卡和他相處得十分謹慎。有一天,福特命令艾柯卡解僱一位高級職員,因為在他看來,這個人是一個同性戀。

天哪!這是什麼想法?艾柯卡不得不把朋友請了出去,自己也在提心吊膽中過日子。雖然日子不好過,但艾柯卡還是取得了好成績。成績到來的時候,黴運也開始了。

有一次,100多個美國銀行家和股票分析家聚會,艾柯卡的發言受到了參會者一致的好評,沒想到,這讓福特發怒了,因為他認為艾柯卡搶了他的風頭。他對艾柯卡說:“你跟太多的人講了太多的話,他們還以為你是福特公司的主事者,這種情況讓我太難受了。”於是,福特毫不理會艾柯卡的意見,而做出不再把小汽車推向市場的決定,結果使得公司急劇虧損。事後,他對此不僅沒有作出任何的解釋,而且當一個記者向他採訪這件事時,他也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話:“我們確實碰上了一大堆麻煩。”

後來,為了把艾柯卡踢出去,福特的手段是一個接著一個,先是到處散播謠言說艾柯卡早已和黑手黨攪在一起了,後來發展到在董事會上直截了當地告訴艾柯卡:“我想你可以離開了。”就這樣,功勳卓著的艾柯卡被福特無情地解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