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套種蒲公英2萬多畝,浪漫蒲公英搖身一變,成了農民的“致富草”

林木套種蒲公英2萬多畝,浪漫蒲公英搖身一變,成了農民的“致富草”

在人們的印象中,蒲公英隨風飄揚,浪漫而多情。殊不知它還是好的茶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泗陽把規模化種植蒲公英,做成了富民產業。

“可以說是蒲公英救了我的命。”提到蒲公英,泗陽縣臨河鎮沈圩村的貧困戶趙峰很是激動。他說,自從2015年患尿毒症以來,家庭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雖然醫保報銷一大部分,但自己每年還需要開支三四萬元,又沒有辦法上班,家庭開支成了大問題。多虧村裡發展蒲公英產業,村委會不僅將流轉的土地免費分給貧困戶種植,還免費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茶廠常年收購,而且每年都有分紅,日子終於漸漸好轉了起來。

泗陽農業農村局局長王朝霞告訴記者,沈圩村共有528戶、2445人,低收入戶佔一成;農民收入主要靠農業經營和外出務工,2015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2016年被省評定為經濟薄弱村。2016年,省教育廳扶貧工作隊、縣科技局結對幫扶該村,共同研討發展規劃,制定脫貧方案,利用該村蒲公英種植的資源優勢,發展蒲公英經營項目,利用扶貧資金,新建750平方米蒲公英茶葉加工廠,購進一套炒茶生產線。為保障茶廠正常生產,村委會擴大蒲公英種植面積,流轉土地300畝,免費提供種子,作為幫扶項目免費給低收入戶種植管理,收割鮮葉出售給茶廠加工,畝產值達4000元,戶均增收3000元,帶動了低收入戶脫貧增收。目前,全村60戶低收入農戶已全部脫貧,集體經濟收入19萬元,村民孫冬梅、王士傑等人還購買了麵包車,以蒲公英為基礎發展電商產業,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林木套種蒲公英2萬多畝,浪漫蒲公英搖身一變,成了農民的“致富草”

泗陽縣盧集鎮成子湖社區黨總支副書記李孝將是位返鄉興村的85後“新村幹”。去年4月,他在盧集鎮桃果公園內套種260畝蒲公英,發展林下經濟。“畝產值5000餘元,我們已經和收購商簽訂合同,預計全年增收100萬元,穩定帶動30餘名群眾就業,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餘元。”李孝將還利用自己的電商經驗,把蒲公英放在網上銷售,每斤15元,比收購商的價格多出9元。利潤高了,大夥幹得更有信心了,李孝將打算把基地種植規模擴大到500畝。為了做大做強,李孝將把蒲公英進一步加工,分為蒲公英葉茶、蒲公英根茶、蒲公英花茶,每畝產值突破3萬元。他還成立了蒲公英生產合作社,帶領村民入股,以產業助脫貧。

林木套種蒲公英2萬多畝,浪漫蒲公英搖身一變,成了農民的“致富草”

王朝霞介紹,泗陽是著名的“意楊之鄉”,全縣楊樹林地面積最多時超60萬畝,但長期以來,大量林下資源閒置浪費,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十二五”以來,依託泗陽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產業基礎,加上省農業農村廳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和省林科院的技術服務,當地“林下經濟”快速發展,其中蒲公英種植面積已達2萬多畝,成為新的特色產業和富民產業。“今後兩年,我們還要藉助省裡產業富民項目進一步擴大蒲公英種植面積,延長產業鏈條,更好發揮產業扶貧增收效果。”王朝霞說。

記者:吳 瓊 通訊員: 塗洪江 胡高瞻

頭條號關注“新華經濟分析師”,您的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