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看病找什麼樣的醫生靠譜?

導言

看病時一般怎樣選醫生會比較靠譜?

在《冰球說醫》公眾號後臺,冰球經常收到這類問題:某某專科推薦哪個醫生?某某醫院怎麼樣?有醫生排名嗎?有醫院排名嗎?

碰到這些問題,冰球很抱歉,沒有答案。這裡就和大家聊聊為什麼。但是,冰球可以告訴大家的是,看病時一般怎樣選醫生會比較靠譜?

我們對基因、生理、病理、環境等作用,對人體的健康和疾病的形成認識,在不斷髮展中,但還很不完善。更重要的是,看病過程中,所遇到醫生的認知和水平,會有所不同。這種差別,雖然通過嚴格的醫學培訓和統一考核,可有所減少,但在實際中,差別還是很大,庸醫誤人的事情也不少見。

首先,很多人問我,專科醫生有排名嗎?到目前為止,冰球從來沒有見過,即使見過一些雜誌上的“最佳醫生”排名之類的,這種排名也不太靠譜,因為很多帶有廣告性質。

身為醫生,我深知要建這樣一個排名,條件非常難選。比如說一個外科醫生。可能比較合理的選擇條件是:ta手術的成功率和併發症的概率是多少?但即便如此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外科醫生可能收的病人年邁體弱加病情嚴重,手術風險高,那麼ta的手術併發症的概率會增高。而有的外科醫生,也許ta只收年輕健壯的病人,那ta的手術成功概率可能就會高。對這兩個外科醫生的手術成功率做比較,顯然是不公平的。

內科醫生的比較,就更加困難了。很多時候,診斷正確與否或用藥是否有效,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看出來的。病人本身也有很多因素會影響療效,除了個體的基因差別,是否按醫囑用藥,是否有其他疾病或環境因素影響等,所以兩個醫生之間,很難比較。

相比之下,醫院的排名稍有些參考價值,但這跟大學排名一樣:前五和前一百,肯定有差距;但前五和前十,甚至前二十的區別就很難說了。醫院排名的參考條件很複雜,不僅包括醫院的各項安全指標,比如,病人在住院時院內感染的情況,醫院的一些硬件指標,更包括一些在冰球看來不太科學的軟指標,比如,病人的滿意度。

說到病人的滿意度,冰球覺得,是一個很複雜的指標。我非常同意行醫的方式和宗旨,是要以病人為中心,為病人考慮。但是如果把“讓病人高興,讓病人滿意”作為考核指標,有時可能會起反作用。事實上,有研究表明,病人的滿意度越高,不僅醫療支出越大,甚至病人的死亡率也越高。

細想一下,這也可以理解:很多時候,病人想要的並不一定是醫生覺得最好的方案,在無法說服的情況下,或為了“讓病人滿意”,妥協按照病人的意願去做,效果可能並不最好。但如果被醫生被“病人滿意度”這樣的指標所束縛,那麼醫生很多時候可能會做出不明智的決定。(比如在無指徵情況下病人要求破腹產。當然,如果病人有暴力傾向,醫生還是要以自保為上)。

揭秘:看病找什麼樣的醫生靠譜?

年紀越大的醫生越好嗎?

很多人這樣認為。但冰球要說,醫生水平和年齡,沒有直接正比關係。大家普遍認為醫生年紀越大,代表臨床經驗越豐富,水平一定更高,但實際上,臨床的知識更新迭代很快,年紀大的醫生,如果不能跟上臨床知識的更新,那麼臨床經驗,代表的就是“自信地犯同樣的臨床錯誤”,還不自知。甚至有系統研究表明,醫生的臨床工作時間年數和ta的臨床水平成反比(2)

在我上醫學院時,我的教授曾就很坦率的跟我們說:“我現在教給你們的知識,五年以後,也許一半是不全面或是錯的“。醫生,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瞭解並思考最新的文獻和臨床知識,才能夠成長。有一定的臨床經驗,是重要的,但是光看年紀,是不可取的。

資歷越高的醫生越好嗎?

冰球經常看到一些VIP病人,指明要某個科室的主任,或是在醫院裡有行政職位的高資歷醫生看病。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醫生可能已經十年沒獨立看過一個病人了。這些高資歷醫生,其實也很頭痛這樣的病人。但是,因為病人的背景和麵子,不好拒絕。所以實際上,他們只是作為一個門面,真正在背後制定方案和執行的,還是他手下的醫生。

事實上也只有這樣才安全。作為醫生,我可以很負責地說,如果一個醫生一年半載沒有看過病了,那麼秉著對病人負責的態度,他就不應該再看病了。科長或醫院的行政高管醫生,每天忙的是行政事務、人事事務,以及如何讓醫院正常運營和盈利,很多都是很長時間沒有在臨床一線看過病人。更別說瞭解最新的臨床文獻和療法了。

冰球現在也有醫院管理的職務和做一些科研,但我的前提是,不能把臨床時間低於50%。因為我個人認為,一個醫生,如果臨床時間低於50%,那就很難保證它能夠持續高質量的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

科研大牛看病就越好嗎?

這個話題也比較敏感。但是冰球還是要說。科研無法替代臨床的經驗和臨床的知識。因為科研很多時候鑽研的是一個非常小而深的問題。當然,如果一個新藥研發出來,可能是造福千百萬人的大貢獻。

但從看病角度來說,一個大多數做科研的醫生,未必是一個會看病的醫生。因為臨床涉及的面,相對科研廣太多。和上面提到一個原因相似,如果沒有足夠的臨床時間和學習,一個長期做科研的醫生,長久而往臨床水平是會下降的。冰球在住院醫時接觸過的很多科研大牛醫生做領隊醫生,對這點深有感觸。

說了這麼多,那到底是找怎麼樣醫生靠譜呢?

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就像剛才說的,標準很難制定,醫生水平也不是一兩個人能夠看出來。當別人問冰球這樣的問題時,冰球唯一能有信心回答的,是我自己接觸過的醫生。因為日子接觸久了,冰球才知道這個醫生真實水平到底怎樣。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問其他醫生同行。其中冰球最看重的觀點,是一些住院醫或正在培訓的醫生的觀點,因為他們天天和上級醫生(導師)在一起工作。導師的水平他們是最瞭解的。如果沒有這樣的資源,那麼如何知道一個醫生是否靠譜呢?下面冰球說幾點,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看一下這個醫生的出生院校和培訓背景。特別是有無在大型的教學醫院有比較正規的規培經歷,和繼續深造的經歷。這是一個比較粗略的標準,但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第二,看一下這個醫生對病人的態度。按冰球的經驗,越有水平的醫生,態度越謙遜,對病人也越友善。因為他們深知醫療的侷限性,也深知人無完人,自己不可能什麼都知道。有這種認知和態度,才會有一顆謙遜謹慎的心。一個自信滿滿、態度傲慢的醫生,大家要警惕。

第三,看一下整體醫療環境和團隊。特別是在生重病的時候,如果需要住院治療,整個醫療團隊和大環境,是很重要的。因為醫生不是一人在戰鬥,ta的身邊還有護士、藥劑師、化驗和影像科工作人員、甚至護工和保潔人員,都是團隊重要的一員,如果團隊不給力,醫生一人也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比如,住院條件不好,或者醫院的衛生安全工作不到位,也許自己的病沒看好,就發生院內感染之類的問題。

第四,大家對自己的疾病要做個基本瞭解。百度百科可以略微看一下,但百度上虛假信息和廣告很多,所以不是最好的方式。有心人可以查閱一些專業機構做的醫療科普。可惜冰球知道的靠譜中文科普不多。比如冰球好友菠蘿寫的《癌症真相》和《癌症新知》,以及他運營的“向日葵兒童”公益組織,有前沿靠譜的科普知識。還有“良醫匯”平臺,做的也是腫瘤患者科普。有基礎的還可以直接讀英文的科普,比如梅奧診所的網站上有很詳細的病患科普。

俗話說,久病成醫,對自己的健康和疾病多加了解,總不是壞事兒。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多諮詢幾個不同的醫生。你會發現,醫生們的說法可能會有出入,有些是水平問題,有些確實可能不止一種方案。試想,如果你在大街上問路,或者用GPS地圖,路線都有好幾條呢。多問多瞭解,才能做出更全面的判斷。

這些都是冰球的大實話,也把醫學界的一些“潛規則”說出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