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竹筍,山溝溝裡的“野味”!


野竹筍,我老家又稱筍子,這種筍子相比於一般竹筍更細一些,水分含量更高,吃起來又脆又甜,。每年春季才會生長出來,是人們可遇不可求的“野味”。

野竹筍主要生長在農村重山峻嶺中,每到拔筍季節,經常起個大早,帶著編織袋和柴刀上山拔野竹筍,一個上午可以拔滿滿一擔,回到家後左鄰右舍各送一些,讓他們也嚐嚐春天的味道。

野竹筍營養價值豐富,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和各種微量元素,適當食用野竹筍可防治便秘、降血脂、等功效,還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增強免疫力功能。

野竹筍也是生活中不可少的美食,竹筍的吃法和做法很多,其中野竹筍炒臘肉、野竹筍炒蛋、野竹筍涼拌、這些做法簡單卻美味至極。在農村經常把多餘的野竹筍做成幹筍,好易於存放,在經過好幾道工序製作出來的幹筍可以存放很長時間。

野竹筍一般人均可食用,但並非適合所有人,野竹筍性寒味苦,富含較多的纖維,過量食用會導致很難消化,尤其老人和孩子應少食用。還有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不可大量食用,會影響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