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結構設計師的出路在哪?值得細細品讀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大環境,結構設計師是越來越難做了。就目前來看,土木工程畢業生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市場需求量,從事結構設計的畢業生更是數不勝數,再加上房地產的調整,讓結構設計師的地位岌岌可危,結構設計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可能是十年混亂的黃金時期讓大家對建築結構這行油水期待太高。覺得一入行就有高收入是一種常態。結構設計師的出路又在哪裡呢?

新的一年,結構設計師的出路在哪?值得細細品讀

首先針對新人結構設計師來說,該怎麼辦?

1)學會獨立工作

除做設計工作,你需要具有獨立工作的能力,儘快學會獨當一面。這裡所說的不是讓你去當負責人、整天跟甲方談論交流。而是指你能夠不依賴別人完成大多數工作。給你一個普通項目,從建模到繪圖,從初設到施工圖,一個人都能大致的完成,做下來。

根據現在的行情,你想要讓老前輩帶你,有點困難。民營的基本沒有這種東西了,很多國有的也不再安排師傅了,剛培養好你就跳槽了,誰還花那麼多閒工夫搞新人培訓。在這種局面下,更是要儘早的具備獨立工作的能力,這正是你進一步學習提高的根基。如果你工作都不會做、軟件不會用、圖紙不會畫,每天要問別人,要等別人的安排和指導,每天光這些東西就讓你夠嗆了了,哪裡還有時間學習提高?

新的一年,結構設計師的出路在哪?值得細細品讀

2)心態很重要

你一定要正式自己的心態,要有深謀遠慮的眼光。明白自己要幹什麼、要走什麼樣的路。搞清楚到底是長遠的發展重要還是短時間的經濟效益重要,這個要好好琢磨一下。很多人會覺得,年輕的時候還是該多學習多積累,積累好了,賺錢的時候在後面呢,尤其是我們這種行業,一定程度上,靠經驗吃飯。

如果你是為了短時間的加班費、高收入等,把自己學習耽誤了,可能不太划算。說難聽一點,政治不正確一點,對於年輕的基層工程師來說,工程項目是老闆的,掙的設計費也是老闆的,自己認真負責做好份內的事就足夠了,沒必要太投入,自己的學習才是真正自己的東西。

3)儘早做好考證準備

不要聽別人說什麼註冊證無非就是個應試考試,工作經驗才重要。事實是,他們所謂的五年工作經驗乃至十年工作經驗,可能只是一年的經驗,然後翻來覆去重複了五遍乃至十遍而已。爭取本科畢業之後五年內拿到證,之後的路會好很多,至少你跳槽找工作的時候,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很多好的單位,對於非應屆生應聘,這基本就是個硬標準。反過來,工作了好多年,但是沒有證,你想一下用人單位會怎麼看。

新的一年,結構設計師的出路在哪?值得細細品讀

4)學會做人

在單位該學的學,該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呀做好自己分內的事。現在的職場競爭很大,不光是自己的業務能力,還有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都是單位衡量一個人的標準。所謂的做人行不行,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大多數人說的結構設計師沒有出路之類的,我們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當前很多人都說,結構專業很難有很好的上升通道,感覺特別沒有希望。但是實際情況是在很多設計院,結構設計部的優秀者很多很早就考了各種證書,然後做了技術總管。

亦或是當了所長,從事經營管理工作;在甲方合作伙伴裡面,有高級結構顧問,其技術走在同行業前端,收費和施工圖設計院不在一個級別,相當滋潤;在地產公司,同樣有許多的優秀的結構同行,有做了部門總監,更不乏做到了副總經理等非常高的級別的精英。

然而還是大部分人覺得結構設計師不好做,這是為什麼呢?問題出在哪裡?

在一個行業,能不能混得下去,主要看你自己的貨夠不夠足,自己的優秀程度決定你的出路。我們能否咬牙儘快考過一注,以讓我們有更多選擇餘地;在技術上,能否脫穎而出,而進入這個行業技術最密集、含金量最高的諮詢顧問公司;若技術上有侷限,能否在生產管理上下功夫,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再往上,能否有一顆進取之心,參透本專業本行業的道理和精髓,遷移運用於工作中,成為一個更厲害的人。

很多人說,結構設計師這碗飯不好吃,那我就轉行了?

如果同樣是以謀生的角度來換行業的話,如果在一個你原本熟悉,有學習背景和經驗的行業中,都不能做好的話,那麼?你有什麼理由說服自己和別人去相信你能在一個陌生的行業中脫穎而出呢?如果又有人說,本行業已經是夕陽行業,我去一個新興行業呢,不是更好麼?

本行業尚不是夕陽行業,只是在升級換代,淘汰一批人,剩下的精英們,仍然大有可為。另外,很難相信一個本職工作難以做好的人,能有眼光,去到下一個地方的風口浪尖。

結構設計師要想立足,必須進行技術積累

結構積累經驗,更多在於做不同的結構形式,每個形式做個三五個,加強總結和歸納,其中的技術就能摸透。比如,來錢最容易的住宅,無非剪力牆,複雜點加個轉換,反覆做確實是掙了產值,但是否對自己的積累和成長有幫助,這個很難說,幹嘛要一心去掙這個錢?

你完全可以利用節省下來的精力,去參與單位上最複雜、技術含量最高的項目中去,比如超高超限項目、或是自己不熟悉領域的一些項目像網殼網架、預應力、加固處理、效能減震等等。這些帶來的短期經濟回報可能是非常少的,但會有很好的積累和成長。

新的一年,結構設計師的出路在哪?值得細細品讀

為什麼有的人工程做得很少,但是卻能做工程師呢?而你工程搞了這麼多,卻還是一個普通的員工?但是你在埋怨的同時卻沒有發現,別人的眼光確實是比你更高,看得更遠,積累能力確實比你更強,所以成長也更加快,這就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結構工程師而言,在技術這條路上走得越厲害,就證明你的可替代性越小,你的結構設計之路也會走得更久更遠一些。

結構設計師要注重管理經驗的積累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技術路線並非每個人走得都順利,比如:身處小單位,項目性質本來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高技術要求;單位的好項目本來就少,項目分配也由不得自己選;個人原因:專攻技術確實沒有興趣或天賦;再說考證,也真不是努力就有回報,可能還要看一部分運氣。

絕大多數結構工程師,有的甚至是終其一生,都是在做一般技術含量的工程。這個時候,我們必須重視自己的管理積累:切記不能單打獨鬥,因為在特定條件下,個人為單位的價值輸出是非常有限的,天花板很低;走上管理實踐,其實就是協同團隊,以團隊為單位,提高價值輸出的量級,這能提高自己的價值。

結構設計師要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及服務意識

一般的結構設計師,對結構成本的控制,僅僅就侷限於通過單位的統一技術措施,定性的控制結構成本,而當項目需要多做一點定量的分析比較的時候,往往在成本方便的能力不足;而結構設計管理人員,這是當成必修課來對待,是非常熟悉的。

可怕的是,這些設計師中好些人沒有意識到這個事情的重要性:現在的市場,項目都有較嚴格的目標成本控制,而所有的經營決策都依賴於定量的數據,這一關是繞不開的。

新的一年,結構設計師的出路在哪?值得細細品讀

結構設計師對於出圖改圖進度的理解,有時不能滿足甲方的需求。但作為設計者來說為甲方創造了價值,這個飯碗才能端得最持久和穩當。對地產而言,時間就是價值,設計是決定設計成果時間進度的重要因素,我們應該有更強的服務意識,充分理解進度的重要性。

結構設計師的質量控制意識也很重要。可能著眼在和各專業平面和空間條件的匹配,以及考慮施工的便捷性等。這些都沒有錯,是基本的要求。但當前端建築條件有調整的時候帶來結構工作量的增加,就讓他們大為光火。

但是,我們對於質量控制的認識,可以換一個角度思考,為什麼甲方要對前端建築條件要變化?肯定是最終呈現的產品,不能滿足最後的使用需求,不修改,就根本沒有市場,這樣的成果有什麼意義,根本就談不上說質量問題。

凡事切記三思而後行,什麼事都肯定有原因,有他的可行性。而相對而言,結構顧問在這三方面都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和強烈的服務意識。

所以,作為結構設計大軍中的你,準備好怎麼面對眼下的潮流趨勢了嗎?

(本文來源土木檢測,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