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雙叒叕危機的土耳其,一場政治與經濟的博弈

“我觀察這個市場21年了,從沒見過這樣的舉動,這等於是用短期政治上的權宜之計來犧牲長遠的務實做法。

這種策略會使許多交易者質疑里拉的可投資性。”

——Investec Bank 交易員

笨蛋,根本問題是經濟

——美國總統克林頓

大選結束,埃爾多安成功當選,但土耳其的經濟問題似乎仍未解決。

又雙叒叕危機的土耳其,一場政治與經濟的博弈

今年,3月31日的土耳其市政選舉,將是總統埃爾多安去年大選成功當選以來,面臨的第一次重大選舉考驗。

而就在這一考驗來臨之際,3月以來土耳其外匯儲備大幅下降,當局為防止里拉貶值開始採取措施,土耳其央行通過提高銀行間拆借利率以減少里拉的做空。雖然打擊了做空匯率的資金,但卻損害了投資者的信心,造成資產端的拋售。股票、債券均大跌。

歷史再度重演,危機再度重來,但背後的緣由是否改變?哪些變了?哪些不曾改變?

政治博弈下的“權宜之計”

不同於2018年8月土耳其貨幣危機所承受的美聯儲持續加息帶來的影響,此次土耳其的暴跌面臨的卻是美聯儲轉鴿後,美國國債長端收益率曲線變平,長短端收益率倒掛。同時美國經濟進入拐點,投資者對未來經濟下降預期加強,導致全球風險偏好降低,風險溢價上升。而土耳其作為風險頻發的新興市場國家,自然會成為第一個被抽血的對象。

所以我們看到,土耳其的外匯儲備自3月以來大幅下降,兩週時間降幅達到6.7%,市場對土耳其里拉再次大跌充滿了擔憂。

為防止土耳其里拉在選舉前夕再次出現大幅貶值,土耳其當局人為製造了錢荒:提高銀行間拆借利率,拉高里拉借貸成本,增加做空成本和風險,以減少做空力量。

這導致土耳其隔夜拆借利率大幅上升超過1000%,里拉的流動性被人為拉低。據彭博社28日報道,離岸市場里拉隔夜拆借利率在過去三天飆升超過40倍,觸及土耳其2001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點。

土耳其-ISE全國100

又雙叒叕危機的土耳其,一場政治與經濟的博弈

在這一背景下,交易員們在選舉的幾天前開始拋售土耳其的股票和債券。3月27日,土耳其股債匯齊跌爆發。

“離岸掉期市場的里拉隔夜拆借成本週三一度升穿1,000%,因為當地銀行受到施壓,不能向意欲做空里拉的外國基金經理提供流動性。

因此,想要結清里拉頭寸的投資者被迫賣掉其它土耳其資產,以獲得平倉所需要的貨幣。2年期土耳其債券收益率週三躥升至20%上方,股市創下去年8月以來最大跌幅。包括日本大和住銀投信投資顧問在內,一些資產管理公司表示正重新考慮在土耳其的投資。“

Bloomberg

“我觀察這個市場21年了,從沒見過這樣的舉動”,Investec Bank交易員Julian Rimmer表示,“這等於是用短期政治上的權宜之計來犧牲長遠的務實做法。這種策略會使許多交易者質疑里拉的可投資性。”

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的政治“權宜之計”將土耳其的危機提前引爆,但這背後不變的,仍是我們曾經在《百年大選撞上美元退潮,土耳其的強國夢能否實現》一文中談到的土耳其經濟。

“笨蛋,根本問題是經濟”

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時,克林頓在對陣老布什時憑藉一句“笨蛋,根本問題是經濟”,順利當選。

這句話如今放到土耳其的政局裡,同樣適用。

2018年5月份,土耳其里拉崩盤引發的“貨幣危機”尚歷歷在目。雖然2017年土耳其在強刺激下,增速達到7.4%,但短期強刺激的代價就是:經濟嚴重過熱,土耳其通脹率已超10%,經常賬戶赤字快速膨脹,隨之而來的是土耳其債券利率一路走高,里拉匯率“跌跌不休”,已成為新興市場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這些都導致埃爾多安的支持率下滑。

某種程度上說,埃爾多安的支持率,跟土耳其的經濟表現成正比

而這次土耳其的市場表現相信也會很快反應到支持率上來。

原因無他,自2003年單獨組閣以來,埃爾多安能在歷次選舉中一路高歌,並在近些年的總統直選、軍隊政變和修憲上如願以償,靠的就是他任內亮眼的經濟表現:

2003年埃爾多安出任總理時,正值經濟衰退之際,正發黨大力推動改革,吸引外資,促進經濟繁榮,土耳其經歷了高速發展的十年,成為經濟增速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之一,被賦予“薄荷四國”“靈貓六國”等美譽。

從人們感受最深的人均收入來看,埃爾多安任內土耳其人均GDP呈指數式上漲

又雙叒叕危機的土耳其,一場政治與經濟的博弈

注:GDP數據以里拉現價計算所以埃爾多安對外一直宣稱的“土耳其人均GDP在我手中翻了3倍”,並非空口無憑。

那麼,埃爾多安是如何做到的呢?

就像安倍有“三支箭”,埃爾多安經濟學也有“四板斧”:

1.放水:埃爾多安政府強勢干預土耳其央行,通過大幅增加貨幣供應量,來刺激經濟。

2.基建:“要想富,先修路”,土耳其人也深諳此道。央行釋放的滔天流動性,許多被用來改善土耳其基建設施和市政服務。2015年,在世界銀行PPI數據庫(私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庫)中土耳其的PPP投資僅次於巴西,排名第二。

3.外資:“利用別人的錢,發展自己的經濟”是發展中國家彎道超車的秘籍之一。得益於土耳其“伊斯蘭民主楷模”的優秀形象和“可歐可亞”的雙重定位,土耳其充分利用這兩大優勢吸引外資——主要來自歐盟和周邊中東國家的外資。

土耳其外資來源分佈統計

又雙叒叕危機的土耳其,一場政治與經濟的博弈

來源:《土耳其外商投資環境概覽 》朱宏文 胡俊珺土耳其外商直接投資(單位:十億美元)

又雙叒叕危機的土耳其,一場政治與經濟的博弈

數據來源:土耳其共和國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Turkey)

拿外國人的錢,土耳其人修路、發展企業、買包包(居民消費)毫不含糊:為促進能源和基建,國際金融公司(IFC)已向土耳其投資43億美元——土耳其已成為該公司全球第三大投資對象;土耳其的銀行和大型企業,也紛紛開啟美元藉藉借模式;由於貨幣自由兌換,土耳其消費者更是對用美元保值和消費趨之若鶩。

4.私有化

凱末爾當政的時代,為發展本國工業,土耳其長期實行“鼓勵國有企業發展”的戰略。1927年曾專門頒佈《獎勵工業法》,藉助政府力量推動經濟工業化,並長期實行進口替代,到80年代時,土耳其國有企業已佔據整個經濟的半壁江山。

1983年厄扎爾上臺後,經濟發展戰略從進口替代轉向出口導向,但總體上土耳其的私有化進程仍然緩慢——直到2003年埃爾多安上臺。

2003年5月18日,埃爾多安政府啟動“土耳其私有化戰略”,將幾乎所有剩下的國有資產都列入私有化或拍賣行列,國有企業涉及能源、交通、銀行、工業、菸草、橋樑等領域,社會服務機構包括衛生、教育、住房等等。

土耳其歷年私有化收入

又雙叒叕危機的土耳其,一場政治與經濟的博弈

客觀上來說,私有化激活了企業活力,加之土耳其人口低齡化的優勢,土耳其的私有化進程伴隨著經濟較以往更快速的增長。

但是,這“四板斧”也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問題,並且目前看來,使得埃爾多安經濟學有些難以為繼:

1.放水過多:據統計,2014年以來土耳其貨幣供應增速每年高達14%,近兩年更是達到18%——比中國的M2增速還要猛。放水過多帶來的直接問題,是本幣貶值和通脹高企。

美元對里拉自2010年來匯率

又雙叒叕危機的土耳其,一場政治與經濟的博弈

2.基建+私有化浪潮滋生腐敗。私有化本身有很高的資本准入門檻,私有化過程又往往存在權錢交易和國有資產流失等弊端。

2013年,土國政府高層內部與伊朗進行石油天然氣交易並貪汙鉅額財產的行徑被曝光,舉國譁然。隨後土耳其民眾爆發多次抗議,要求政府整治腐敗。

3.外債過重:土耳其算是全世界經常賬戶赤字最高的國家之一了。2017年,土耳其經常賬戶赤字達到473億美元,同比增長43%。土耳其每年得近2000億美元來滿足其經常賬戶赤字和到期債務,而同期土耳其外匯儲備只有850億。

土耳其是新興經濟體中高通脹率的主要國家之一。根據其經濟統計部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土耳其2月的通脹率為19.67%。官方數據還顯示,土耳其最新失業率為13.5%,青年人的失業率達24.5%。

土耳其CPI

又雙叒叕危機的土耳其,一場政治與經濟的博弈

土耳其失業率(月度)

又雙叒叕危機的土耳其,一場政治與經濟的博弈

對比去年土耳其大選前的數據,就這兩個指標來看,土耳其的經濟似乎並沒有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結語

從政治上來看,埃爾多安不是一個受部分西方國家喜愛的土耳其領導人。疊加近期的資本市場表現來看,土耳其這次的地方選舉註定了要以不平靜的方式度過。先是有摩根大通於上週五發布的看空報告,又有昨日的股債匯齊波動。新興市場部分國家的脆弱性,或許可以從近期土耳其的經濟表現中窺見一二。

但好在近期新興市場整體情緒還是相對正面。部分分析師認為土耳其本次危機在新興市場是不具備傳染性的。

埃爾多安經濟學帶來的經濟問題在未來是否能被改善,埃爾多安又是否能帶領土耳其走出“持續不斷的危機”,只能交給時間來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