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對西伯利亞瞭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險隊尋找北極

西伯利亞位於中國的北面,和蒙古高原和東北地區接壤。由於西伯利亞地處極寒之地,因而人跡罕至。在古代交通和科技落後的情況下,中原人很難深入西伯利亞地區。不過根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人對西伯利亞甚至北極也是有一定的瞭解的。

如《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說:“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櫃,海水北注焉。”《列子·周穆王》載“東極之北隅有國,日不落之國,其土氣常燠,日月餘光之照。其土不生嘉苗,其民食草根木實,不知火食。”《淮南子》有“北方之極,自九澤,窮夏晦之極,北至令正之谷。有凍寒、積冰雪雹霰,漂潤群水之野,顓項玄冥之所司者”。這些記載證明中國人早在春秋戰國就已經知道北極地區冰雪覆蓋,有極晝現象,不生草木,人吃生肉。

中國古人對西伯利亞瞭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險隊尋找北極

西伯利亞

《新唐書.東夷傳》中,有對愛斯基摩人的記載“少海之北,三面阻海……地氣早寒,每堅冰之後,以木廣六寸長七尺,施繫於其上,以踐層冰,逐其奔獸,俗多狗。”這是對愛斯基摩人的狗拉雪橇的記載。文中還提到曾在貞觀年間,該國的國王三譯來朝貢,被冊封為騎都尉。唐朝的《通典》也記載了愛斯基摩人。

中國古人對西伯利亞瞭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險隊尋找北極

愛斯基摩人

流鬼在北海之北,北至夜叉國,餘三面皆抵大海,南去莫設靺鞨船行十五日。無城郭,依海島散居,掘地深數尺,兩邊斜豎木,構為屋。人皆皮服,又狗毛雜麻為布而衣之,婦人冬衣豕鹿皮,制與獠同。多沮澤,有鹽魚之利。俗多狗……唐貞觀十四年,三譯而來朝貢。”文中的流鬼就是愛斯基摩人,而夜叉國可能是出現了極夜的現象,三面環海的地理位置說明這裡可能在堪察加半島。這裡通過海上和靺鞨獲得聯繫。

中國古人對西伯利亞瞭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險隊尋找北極

狗拉雪橇


五代時期的契丹人曾經派遣一隻探險隊北上尋找最北的地方。此事記載於宋朝葉隆禮的《契丹國志·胡嶠陷北記》。胡嶠是五代時期同州郃陽縣令。契丹會同十年(947年),他作為宣武軍節度使蕭翰掌書記一起進入契丹,因為蕭翰謀反失敗,胡嶠在契丹當了7年的俘虜。胡嶠在將在契丹的所見所聞記錄在了《陷虜記》,成為當今研究遼國的重要史料。

中國古人對西伯利亞瞭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險隊尋找北極

契丹人


根據胡嶠的記載,契丹國的北境有黑車子,也就是居住在黑龍江的室韋族,這裡“夏秋冰厚二尺,春冬冰徹底,常燒器銷冰,乃得飲”,已經是十分寒冷了。繼續往北,就是“北狗國”。在西伯利亞生活的愛斯基摩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橇,胡嶠記載的“北狗國”很可能就是愛斯基摩人生活的地區。

胡嶠還記載了契丹在西伯利亞的一次探險活動。“契丹嘗選百里馬二十匹,遣十人齎乾北行,窮其所見。”這隻探險隊經過了室韋地區,長途跋涉一年,到達了語言不通、山川不知名的地方,這裡的人們以木皮作房屋。探險隊繼續北進,終於遇到了一個會鐵甸語的人,他告訴探險隊,在往北走就是“龍蛇、猛獸、魑魅”活動的地區,無法通行。探險隊也值得折返,胡嶠將探險隊到達的地方稱為“北荒之極”,位於東西伯利亞的深處

中國古人對西伯利亞瞭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險隊尋找北極

極光

東北的滿族人也對西伯利亞地區有一定認識。滿族的史詩《烏布西奔媽媽》記載了女薩滿在向東北航行的故事,裡面提到航程中有“暗礁中座座火山”、“北海浮冰片片”“冰上白熊披紅衫”。從這些現象來看,女薩滿應該到達了白令海峽一帶,見到了北極熊,而火山就是勘察加半島的火山群。

中國古人對西伯利亞瞭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險隊尋找北極

北極熊


到清朝前期,滿族人也一直認為東西伯利亞地區應該隸屬於清朝。在雅克薩談判的時候,索額圖就提出勒拿河以東的地區屬於中國。而後進行了退讓,以外興安嶺為界,但是索額圖所說的外興安嶺是北支,被稱為諾斯山,一直延伸到了白令海峽。

中國古人對西伯利亞瞭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險隊尋找北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