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对西伯利亚了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险队寻找北极

西伯利亚位于中国的北面,和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接壤。由于西伯利亚地处极寒之地,因而人迹罕至。在古代交通和科技落后的情况下,中原人很难深入西伯利亚地区。不过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人对西伯利亚甚至北极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如《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列子·周穆王》载“东极之北隅有国,日不落之国,其土气常燠,日月余光之照。其土不生嘉苗,其民食草根木实,不知火食。”《淮南子》有“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有冻寒、积冰雪雹霰,漂润群水之野,颛项玄冥之所司者”。这些记载证明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知道北极地区冰雪覆盖,有极昼现象,不生草木,人吃生肉。

中国古人对西伯利亚了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险队寻找北极

西伯利亚

《新唐书.东夷传》中,有对爱斯基摩人的记载“少海之北,三面阻海……地气早寒,每坚冰之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于其上,以践层冰,逐其奔兽,俗多狗。”这是对爱斯基摩人的狗拉雪橇的记载。文中还提到曾在贞观年间,该国的国王三译来朝贡,被册封为骑都尉。唐朝的《通典》也记载了爱斯基摩人。

中国古人对西伯利亚了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险队寻找北极

爱斯基摩人

流鬼在北海之北,北至夜叉国,余三面皆抵大海,南去莫设靺鞨船行十五日。无城郭,依海岛散居,掘地深数尺,两边斜竖木,构为屋。人皆皮服,又狗毛杂麻为布而衣之,妇人冬衣豕鹿皮,制与獠同。多沮泽,有盐鱼之利。俗多狗……唐贞观十四年,三译而来朝贡。”文中的流鬼就是爱斯基摩人,而夜叉国可能是出现了极夜的现象,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说明这里可能在堪察加半岛。这里通过海上和靺鞨获得联系。

中国古人对西伯利亚了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险队寻找北极

狗拉雪橇


五代时期的契丹人曾经派遣一只探险队北上寻找最北的地方。此事记载于宋朝叶隆礼的《契丹国志·胡峤陷北记》。胡峤是五代时期同州郃阳县令。契丹会同十年(947年),他作为宣武军节度使萧翰掌书记一起进入契丹,因为萧翰谋反失败,胡峤在契丹当了7年的俘虏。胡峤在将在契丹的所见所闻记录在了《陷虏记》,成为当今研究辽国的重要史料。

中国古人对西伯利亚了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险队寻找北极

契丹人


根据胡峤的记载,契丹国的北境有黑车子,也就是居住在黑龙江的室韦族,这里“夏秋冰厚二尺,春冬冰彻底,常烧器销冰,乃得饮”,已经是十分寒冷了。继续往北,就是“北狗国”。在西伯利亚生活的爱斯基摩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橇,胡峤记载的“北狗国”很可能就是爱斯基摩人生活的地区。

胡峤还记载了契丹在西伯利亚的一次探险活动。“契丹尝选百里马二十匹,遣十人赍乾北行,穷其所见。”这只探险队经过了室韦地区,长途跋涉一年,到达了语言不通、山川不知名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以木皮作房屋。探险队继续北进,终于遇到了一个会铁甸语的人,他告诉探险队,在往北走就是“龙蛇、猛兽、魑魅”活动的地区,无法通行。探险队也值得折返,胡峤将探险队到达的地方称为“北荒之极”,位于东西伯利亚的深处

中国古人对西伯利亚了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险队寻找北极

极光

东北的满族人也对西伯利亚地区有一定认识。满族的史诗《乌布西奔妈妈》记载了女萨满在向东北航行的故事,里面提到航程中有“暗礁中座座火山”、“北海浮冰片片”“冰上白熊披红衫”。从这些现象来看,女萨满应该到达了白令海峡一带,见到了北极熊,而火山就是勘察加半岛的火山群。

中国古人对西伯利亚了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险队寻找北极

北极熊


到清朝前期,满族人也一直认为东西伯利亚地区应该隶属于清朝。在雅克萨谈判的时候,索额图就提出勒拿河以东的地区属于中国。而后进行了退让,以外兴安岭为界,但是索额图所说的外兴安岭是北支,被称为诺斯山,一直延伸到了白令海峡。

中国古人对西伯利亚了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险队寻找北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