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2歲成為羅馬帝國的人質,長大後把羅馬人揍到懷疑人生!

威名赫赫的匈人領袖阿提拉被歐洲人稱為是“上帝之鞭”,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極富傳奇色彩,

他12歲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人質,卻陰差陽錯的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後來乾脆選擇既來之則安之,專注研究羅馬帝國在內政與外交方面的弊端,為日後進攻羅馬做精心的準備。最終在而立之年回到了匈人部落成為了領袖,開啟了一段輝煌傳奇的歷史,也印證了那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名言。

他12歲成為羅馬帝國的人質,長大後把羅馬人揍到懷疑人生!

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公元418年,匈人首領也是阿提拉的叔叔的魯嘉與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里烏斯達成了和平條約,雙方各派一位貴族成員到對方那裡充當人質。於是年僅12歲的阿提拉不幸“中獎”被送到了羅馬,而羅馬這邊也派了後來成為護國公埃提烏斯前往匈人領地。事實上作為人質的二人後來在軍事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當然這是後話。

他12歲成為羅馬帝國的人質,長大後把羅馬人揍到懷疑人生!

小阿提拉並非沒有想過抗爭,但一個12歲的孩子如何能從守衛森嚴的羅馬宮廷中逃脫呢?但命運有時候就是無巧不成書,雖然作為人質,但阿提拉並沒有自暴自棄,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非常仔細的觀察著羅馬在政治結構與外交政策上的弊端,這為他日後進攻羅馬帝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他12歲成為羅馬帝國的人質,長大後把羅馬人揍到懷疑人生!

弒兄奪位,威脅君士坦丁堡

公元434年,統一匈人各部落的魯嘉病逝,阿提拉和自己的哥哥布萊達成為王位繼承人。匈人部落進入了二王分治的時代,然而阿提拉是一位從血液裡就流淌著獨裁者基因的王者,他無情的殺害了自己的哥哥,把部落的統治權重新合二為一,將匈人軍隊變成了一個強大的集權式的戰爭機器。他威逼利誘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迫使其無奈的歸還了那些叛教部族,這些部族曾經幫助過東羅馬帝國抵禦了汪達爾人的攻擊,等於斷了狄奧多西的左膀右臂。不僅如此東羅馬還得每年向匈人進攻350羅馬鎊,相當於115千克的黃金。這位匈人和東羅馬之間換來了5年的和平時光。

他12歲成為羅馬帝國的人質,長大後把羅馬人揍到懷疑人生!

但幸福總是那麼短暫,隨著匈人對波斯帝國的戰事始終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阿提拉很快將目光重新集中到了君士坦丁堡身上。他以拜占庭人未能履行條約為藉口,並聲稱主教馬古斯褻瀆了匈人的皇家墳墓,率領鐵騎一路南下,勢如破竹,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的守軍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幸虧君士坦丁堡防禦工事堅固加上阿提拉缺乏攻城器具,拜占庭的政治中心才倖免於難。匈人的長期圍困讓狄奧多西二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只能被迫與之簽訂一份更為苛刻的條約,才滿足了匈人的慾望。

他12歲成為羅馬帝國的人質,長大後把羅馬人揍到懷疑人生!

與西羅馬的蜜月期

東方國家的臣服並沒有讓阿提拉停下征服的腳步,很快他就將目標轉移到了西歐,那個已經病入膏肓的西羅馬帝國。當然他與西羅馬並不是一上來就喊打喊殺,他對瓦倫丁尼安三世表達了結盟的意願並與羅馬一起對付強大的西哥特王國。特別是與當年同為人質埃提烏斯(此時已經當上了羅馬的大公)的深厚友誼使得匈人和西羅馬之間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歲月,阿提拉的鐵騎在西歐大地上往來馳聘,無論是西哥特人還是巴斯克人都無法阻擋他們的兵鋒,彪悍的戰績也為他贏得了大元帥的稱號。

他12歲成為羅馬帝國的人質,長大後把羅馬人揍到懷疑人生!

但此時在西羅馬帝國內部卻發生了一件極為荒唐的事情,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妹妹霍諾利亞愛上了一位宮廷侍衛,想要逃避與一位宮廷官員的婚約,這種行為遭到了皇兄的堅決反對。於是霍諾利亞乾脆就你不仁我不義,居然在春季主動向征服者阿提拉求婚,看來這春天到了,人的腦袋也容易秀逗啊。阿提拉聽了正好趁火打劫,表示願意娶羅馬公主並要求皇帝讓出帝國一半的統治權給自己當做嫁妝。瓦倫丁尼安三世聽了火冒三丈,以“提婚不合法”為理由拒絕了阿提拉,並在直接流放了自己的妹妹。然而狡猾的阿提拉卻不會善罷甘休,他派遣使者前往拉文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好好和羅馬皇帝解釋一番。但事實上他打的算盤卻是談不攏我就打!

他12歲成為羅馬帝國的人質,長大後把羅馬人揍到懷疑人生!

宿命的對決,沙隆之役

派往拉文納的使者並沒有為阿提拉帶來好消息,於是他響應了法蘭克人的求援,組織了一支50萬人的龐大軍隊西征羅馬佔領的高盧地區,當然這其中除了匈人自己的軍隊外,還包括了臣服於自己的其他蠻族聯軍。這一次他的對手將是他的宿敵—艾堤烏斯,沒錯就是那個兒時與他一起成為人質的摯友。埃提烏斯在勃艮第人與凱爾特人中間抽調了精銳之師加上羅馬的主力部隊,率先趕到了奧爾良地區站住陣腳,以阻止匈人繼續西進。雙方在夏隆香檳泉市爆發了激烈的衝突,慘烈的廝殺過後,兩軍的屍體堆積如山,鮮血源源不斷的滲透進大地,最終羅馬人取得了勝利,這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沙隆之戰。這場戰役歷來被史學家認為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因為它成功避免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與基督教世界的顛覆。唯一可惜的是,頗有軍事才能的埃提烏斯在取得勝利後,由於無法有效的控制聯軍而無奈解散了軍隊。

他12歲成為羅馬帝國的人質,長大後把羅馬人揍到懷疑人生!

兵臨羅馬城下卻突然撤圍之謎

被埃提烏斯擊敗的阿提拉並沒有收縮自己對於西歐的野心,公元452年阿提拉不在糾結於高盧地區的得失,直接越過阿爾卑斯山侵襲亞平寧半島。匈人的鐵蹄沿途摧毀了許多城市,甚至連軍事重鎮亞基利也慘遭厄運,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更是被嚇得肝膽俱裂,從拉文納逃到了舊都羅馬,只剩下護國公埃提烏斯獨自在帝國的北部殊死抵抗。

阿提拉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停下了腳步,並會見了羅馬教皇利奧一世率領的元老院使節團,雙方似乎是達成了諒解,匈人王在撤退的時候表示,如果羅馬皇帝膽敢違反霍諾利亞的婚約,那麼他的鐵騎將會把羅馬化為灰燼。

他12歲成為羅馬帝國的人質,長大後把羅馬人揍到懷疑人生!

史學界至今對於阿提拉突然撤圍的原因都沒有一個定論,但比較可信的是,匈人軍隊經過長期的作戰也已經到了精疲力盡的時候,俗話說強如之末不可穿魯縞,

他們可能受到了軍糧短缺和瘟疫的襲擊,根本無力繼續發動損耗極大的攻城戰。另一方面,東羅馬帝國那邊似乎也傳來了出兵的消息,為了避免腹背受敵使自己陷入絕境,阿提拉也就順水推舟賣給利奧一世一個人情。

他12歲成為羅馬帝國的人質,長大後把羅馬人揍到懷疑人生!

驟然離世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不到一年,強勢驍銳的阿提拉就暴斃而亡,年僅47歲。

據說是阿提拉在迎娶日耳曼裔少女伊笛可的婚宴後,死於溫柔鄉之中,鼻腔血管破裂,血液倒流引致窒息而死。這血管破裂可能是由於阿提拉飲酒過多而引起。但也有史學家認為,阿提拉的死另有蹊蹺,不過都沒有找到切實可信的證據。總而言之這位征服者的突然離世留給了後人無限的遐想。

他12歲成為羅馬帝國的人質,長大後把羅馬人揍到懷疑人生!

不幸的是,隨著阿提拉的死,他征戰半生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也隨之煙消雲散。

他指定的三個繼承人(艾拉克、丹克玆克以及艾內克)相互征伐,嚴重消耗了帝國的實力,匈人的軍隊不再是威武雄壯的鐵血之師。他們在尼達歐之戰中敗給了反匈人聯盟的軍隊,艾拉克也戰死沙場。匈人帝國就像是歷史長河中一顆流星,它曾經閃耀天際,卻極為短暫,當曲終人散之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