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10大特色美食

1、舂乾巴

舂乾巴,是傣族的三大名菜之一,據說過去是專供貴族頭人享用。原料選用德宏特有的肥膘黃牛肉,選其無筋、順刀之精肉,經木炭火烤後,用手按直撕扯為細條,再用油煎炸,將天然香料如檸檬、香草、小米辣等放在木桶之中,用木錘舂制而成,或直接加作料製成涼拌乾巴絲來吃。

傣味的乾巴吃法獨特,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市場上已經有人將它做成了打開包裝即可食用的休閒食品。舂乾巴,是傣族的三大名菜之一,據說過去是專供貴族頭人享用。原料選用德宏特有的肥膘黃牛肉,選其無筋、順刀之精肉,經木炭火烤後,用手按直撕扯為細條,再用油煎炸,將天然香料如檸檬、香草、小米辣等放在木桶之中,用木錘舂制而成,或直接加作料製成涼拌乾巴絲來吃。

傣味的乾巴吃法獨特,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市場上已經有人將它做成了打開包裝即可食用的休閒食品。

臨滄10大特色美食

2、醬豆腐

加米酒、糖水、鹽、茴香、紅辣椒、姜、木耳等醃製的豆腐,鳳慶獨有,勝過腐乳百倍。

臨滄10大特色美食

3、粑粑和粑粑錘

米做的小塊圓形的,烤了吃,新鮮的熱的粑粑可以直接吃,香甜而柔軟。粑粑錘則是橢圓形或長方形的,切開蒸、煮、炒或烤都可以。冬至節有做粑粑、吃粑粑的習俗。

臨滄10大特色美食

4、黃果軟餅

產於雲縣,採用瀾滄江沿江一帶所產的黃果和雲州冰糖釀製而成,具有香甜可口、止咳化痰的特點,解放前即遠銷東南亞諸國。

臨滄10大特色美食

5、粑粑卷

粑粑卷是鳳慶著名的風味小吃之一。製作原料主要有豌豆粉、“鍋粑”、餌塊,其中以豌豆粉為主,配以辣椒、草果、茴香等佐料,摻水攪拌成糊狀,當地人稱為“豌豆粉”或“稀豆粉”。再將豌豆粉放在鍋上烘烤成薄片,成為“鍋粑”。

臨滄10大特色美食

6、清燉牛肉

1、將牛肉洗淨,切成小塊,胡蘿蔔切滾料塊或圓柱狀。

2、牛肉塊放涼水鍋裡用中火燒沸片刻,煮出血水後倒出洗淨,取用大砂鍋放入牛肉塊,加滿水,下蔥節薑片、紹酒燒沸,撇去浮沫,改用微火保持沸而不騰,燉3小時至酥,撈去蔥姜,加入胡蘿蔔,燉至酥爛,撒上胡椒粉、芹菜末即可。

配料:牛肉600克,胡蘿蔔250克,紹酒15克,蔥節、薑片20克,鹽3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芹菜末12。

清燉牛肉,精選滄源小黑牛肉,配上本地香料經過長時間的煨制而成,扒而不爛。

臨滄10大特色美食

7、石板蕎粑粑

石板蕎粑粑:選用臨滄苦蕎麵,用石板烤制而成。找一塊很平整的石塊,把石塊在火塘上烤燙,用老鼠核桃樹皮燒成灰兌上水,過濾後倒入蕎麵中攪拌,然後攤在石板上翻烤,即成苦蕎粑粑。

苦蕎粑粑不僅好吃,還有藥用的功效,可以治胃熱引起的頭昏頭痛、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等疾病。

臨滄10大特色美食

8、茶樹花涼拌

鳳慶是產茶大縣,世界茶樹原產地之一,全縣有20多萬畝新老茶園,每年雨季茶樹上都會生長出一種黑黃色的寄生植物,鳳慶人稱之為樹花。茶樹花一般只作涼拌食用,不炒和煮吃,在涼拌時,首先將樹花在清水裡浸泡一至二小時,淘洗乾淨,然後用開水煮上幾分鐘,再將煮好的樹花放入清水中漂洗,便可將樹花放入準備好的涼菜中拌勻,即可食用。樹花清脆可口,略有甘苦味道,據說樹花是一種含鈣植物,經常食用可補筋骨,強身健體,在鳳慶冬春季節城鄉居民和餐館均可作出味道可口,清脆鮮香的茶樹花涼拌。

9、永德豌豆涼粉

製作方法是以豌豆粉為原料合水調成漿加以過濾,放入鍋,邊攪拌邊煮,熟後入盆放置冷卻待用。食用時將涼粉劃成細條或方砣狀,加入酸醋、麻油、蒜汁、芫荽、辣椒等佐料。在永德,城鎮鄉村小店,交通要道多有擺攤設點出售服務,行路人或趕集人往往以之為理想的晌午餐。

臨滄10大特色美食

10、火腿木瓜雞

雲縣、臨滄風味佳餚,主要原料是臘火腿、白花木瓜、山地子雞。此屬藥膳佳餚,吃之不僅口感好,還有保健價值。火腿木瓜煮雞,以雲縣、臨滄交界地羊頭巖一帶最有名,這裡頭道水和螞蟻堆的山地雞源充足盛產木瓜,給製作提供便利。羊頭巖地處交通要道,來往車輛行人多,對火腿木瓜煮雞風味特感興趣,往往專程趕至品嚐。

臨滄10大特色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