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食物是你一輩子百吃不膩的?

黑珍珠也會發光


什麼食物是一個人一輩子百吃不膩的呢?

世界很大,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物產,物產決定了人的飲食習慣,產生了相應的飲食文化。一個人百吃不膩的食物,肯定就是自己從小形成的飲食口味了。

前段時間,去醫院看望一個重病的老人,在病房門口正好遇上老人的兒子。他手裡拿著一個飯盒,說老人今天早上清醒過來了,說想吃一點酸攪團,附近飯館都沒有賣的,他準備到老家去讓人做一點,帶過來給老人吃。兩天後,老人離世而去。

我想,人對食物的記憶是深入骨髓裡去了的。攪團,饊飯這些麵食對我們這裡的人們,尤其是我們的父輩來說,就是從小吃到大的食物。

人對自己從小吃到大的食物從來不會有吃膩了的感覺,就是行將就木的人,問他想吃點什麼,得到的回答絕大部分就是想吃他從小吃到大的日常食物而已。這樣的故事每個人都有,或者聽過很多。

現在社會的交通發達,各地,甚至可以說全世界的各種食材到處流通已是常態,北方人想吃南方的食物,或者南方人想吃北方的食物,都是很容易辦到的。

但是,說到什麼是自己百吃不膩的食物,我想,所有的選擇還是自己從小吃習慣了的食物。如果一個以麵食為主正宗北方人說他頓頓吃炒菜米飯不膩,那我敢肯定他是在哄鬼。

多年以前,我在外地一家工廠打工,廠裡的員工來自五湖四海。每天早上吃早點,稀飯是要自己動手給自己盛的。在盛稀飯的地方,稍一觀察,便大致可以分辨出一個人是來自以麵食為主的北方,還是以米飯為主食的南方了。

以麵食為主的北方人對稀飯裡的米多米少是不大在意的,很無所謂,拿起勺子隨便一舀就好。如果你看到有人拿著半米多長的勺子一下子捅到鍋底,挖一勺米上來倒進自己的碗裡,那肯定就是以米飯為主食的南方人了。

對我來說,無論多麼精緻的大米稀飯,永遠也不如我從小喝慣了的梭拉兒拌湯。對我來說,百吃不膩的,就是我們家鄉做法花樣繁多的各種麵食。








清如醉知酒濃


麵食是我百吃不膩的。作為一個南方人,我卻偏偏喜歡北方的麵食,什麼包子、饅頭、餃子、餅、麵條等等。只要是關於麵食的,我都是超級喜歡的。

小的時候上學每天拿兩塊錢吃飯,只要中午一放學我就去飯店吃包子饅頭配一碗稀飯,後面去讀了初中不能出校門,但是每次一到放假我依然會去包子鋪裡購買包子和饅頭,吃了十幾年我依然覺得很好吃。後來只要有時間我就會鑽研饅頭是怎麼做出來的,從一開始的麵疙瘩到最後百分百能做出饅頭,這其中的過程很艱難,因為沒人教我。所以我在網上看了很多的教學,收藏了許多的麵食教程,剛開始做都會失敗,我就慢慢吸取經驗,一步一步的改良,最後我也能做出又香又軟的饅頭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附上幾張昨晚剛做的饅頭照ヽ(○´3`)ノ





橘貓大廚坊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身為南方廣東人每頓都缺少不了大米。它就是我主要糧食啊,所以說它一輩子吃不膩的,換一句話說如果南方人不吃米了,也許真活到盡頭了(說的嚴重了一點,不過真的是事實哦)。

如果說是菜餚類的。我覺得我這輩子吃不膩的就是粵菜裡白切雞,白切雞是我從小就喜歡吃的一道美食,它佔據了我味覺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都活30年了,未來自己的口味都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吧。



白切雞原汁原味,皮脆嫩滑,留口餘香,我相信沒有多少廣東人會不喜歡這道菜,同時我更相信白切雞是廣東人一輩子都吃不膩的一道美味佳餚。小夥伴們同意我的說法嗎?歡迎留言評論關注黃皮妹妹,喜歡我的請點贊轉發。


黃皮妹妹


姥姥的味道我永遠忘了,小時候我是姥姥(外婆)帶大的,姥姥經常給我做是手擀麵和餛飩。

姥姥給我做的餛飩很獨特,她是包好,煮好了一個一個的撈出來,不帶湯,放到盤子裡給我吃,有點像小朋友吃的那種兒童餃子,每頓我吃了多少個,姥姥都記得。

手擀麵和黃瓜炒肉絲是絕配,每次姥姥給我做這兩樣時,我都在旁邊看著,尤其是姥姥做手擀麵時,從和麵到最後切面條,我在一旁看著都偷偷的學會了,但是姥姥不知道,直到有一天自己去做的時候才發現,上手了才不是那麼容易做好。

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我老是生病,動不動就感冒咳嗽,一咳嗽姥姥就給我煮冰糖雪梨湯(雪梨是止咳的),因為放了冰糖,很甜,很好喝。

姥姥是最愛我的,我和姥姥的感情也是最深的,姥姥給我做的好吃的我都記得,我永遠忘不了小時候放暑假時在姥姥家住的那些天,我幫姥姥在院子裡燒火做飯,因為我是城市裡長大的小孩,到了鄉下的姥姥家,燒火不是很會,每次都被煙嗆的不行,然後就換我姥姥繼續,姥姥是個很勤快的人,每天都五點多就起床了,做家務,做飯,給院子裡種的菜澆水。姥姥沒上過學,不識字,只會種地,姥姥就靠種地養活的她五個孩子,在那個貧窮的年代是很不容易的,我媽媽是姥姥生的最小的孩子。

但是我的姥姥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就在三個月前姥姥病逝了,我才20歲,上大二了,姥姥生病以後因為我在外地上大學,沒時間會去照顧姥姥,都我媽媽和我姨媽在照顧我姥姥,只到媽媽告訴我姥姥病很重了,才讓我回家看看,沒想到我回學校沒多久姥姥就去世了,然後我又匆匆的回家看姥姥最後一面,那麼我還特意穿了我姥姥給我買的那條裙子。當時送走姥姥去火化時,我非常捨不得,我哭的很傷心,後來我媽媽在收拾姥姥的床鋪時,發現了姥姥生前在床鋪地下偷偷藏的錢,姥姥那個給我留的,這個她平時養老保險領的錢,自己捨得花,都攢下來留給我了,我的姥姥真好,可惜已經不在了,她只活到了83歲。

這是我姥姥在她院子裡種的小白菜,長的很好,但是姥姥走了,都還沒來得及收割,也沒來的及吃!😣😭



天姿76




  1. 饅頭是細面,吃起來沒有那麼難以下嚥,不會喇嗓子。
  2. 小時候窩頭做的非常粗糙,只是用玉米麵加入水混合起來,做出的味道並不是現在的雜糧窩頭那麼好吃。
  3. 現在都加入了非常多的糯米,粳米之類的,但是那個時候只有玉米粉,特別粗糙,吃下去特別拉嗓子,要一邊吃一邊喝水才可以,要不然就會噎著。
稍微大一點,條件好了,饅頭就是我們的日常主食,不管是吃什麼飯什麼菜,一定會有饅頭,如果吃完菜不加上一點饅頭的話,就覺得吃不飽的感覺,胃裡空空的,缺少一些東西,吃上幾口饅頭就特別滿足了。



除了饅頭以外,其他的麵食也是非常愛吃的,尤其是現在特別喜歡吃包子,麵條之類的。比如說早上來不及做飯,會提前把包子蒸好,放在冰箱中,吃的時候熱一下就可以。早上有時候上班特別緊張,就會在外面買包子吃,在山東好多地方,大街小巷都是賣包子的,一般早上早飯就是吃個包子喝碗粥,特別簡單,還很滿足。只要是有面食下肚,那絕對就是滿足的。

麵條也特別喜歡,尤其是手擀麵,現在市面上很多賣麵條的,但是我還是會饞從小媽媽擀的手擀麵,覺得那才是正宗的原汁原味的麵條。做一碗手擀麵,然後炒一個自己喜歡吃的菜,把菜倒入麵條中,做成打滷麵,那個味道真的是非常難忘的。



現在我更傾向於做一些蔬果饅頭和卡通饅頭等等,因為現在有了寶寶,為了讓小孩兒更加有食慾,所以會把南瓜,紫薯等跟麵粉一起和麵,做成有顏色的麵糰,做出來非常好看的卡通饅頭或者是花樣饅頭,小孩特別有食慾,特別愛吃。

總而言之,北方人是離不開面食的,我作為典型喜歡麵食的例子,肯定有很多人跟我是一樣的,特別愛吃麵食,當然並不能代表所有的人。你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呢?歡迎有沒有喜歡吃麵食的歡迎一起交流。




我是一個為了孩子吃的健康而努力學做飯的寶媽,一個月前加入悟空問答,創造過單篇閱讀量349萬的成績,積累粉絲2800人,感謝大家對鏟子愛廚房的支持,每天在頭條持續分享家常菜,麵食,烘焙小吃的製作方法,喜歡做飯的朋友記得動動手指點下關注,球球媽感謝大家觀看!

鏟子愛廚房


說到什麼食物是你一輩子吃不你的,我想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門。地區有差異,飲食文化有不同。咱就當嘮嘮嗑,介紹一下自己喜歡的食物。

家在農村,從小在地裡滾大。樹上的野果,村裡的棗子,柿子,地裡的黃瓜,以及所有能吃的農作物,都是我們的果實和零食。我對家鄉有很深的感情,家鄉的小零食至今讓我難以忘懷。去年秋天回到老家又去摘了一把山上的野棗,香甜可口,頓時照喚起了我童年的回憶,那是小時候的味道。


成年後工作繁忙,生活壓力稍大。下班之餘,我就愛小酌兩杯。這個時候一盤花生米就能勾起我的味蕾。他入口清脆噴香,有了幾顆花生米,連喝下去的酒都是香的。到了現在最嚴重的地步,沒有花生米,我就不太想喝酒。

據說生吃花生米有養胃的功效。

醋泡花生米可以降血壓。

花生米既是好吃得下酒小菜, 又有調節身體的功效。這輩子我伺候你的東西就是他啦。我獨愛。

我是一個多麼哇塞的我,默默感謝大家的閱讀。


一個多麼哇塞得王木木


我一直是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人,我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嘗試不同的食物,有過驚喜,踩過雷,但也很開心,但自己的胃越來越不舒服,身體開始不舒服,但看病也沒撒問題。我現在覺得最喜歡的食物就是爸爸做的飯吧,那是我身體適應的味道,那是我靈魂的食糧,那是我感情的慰藉。每次在外心情不好或者遇到什麼事的時候,我內心就特別想回家,回家吃份爸爸做的湯麵,感覺身體和靈魂都感到慰藉,感到生活又有了意義,又能堅持下去。小時候爸爸每次都是一日三餐的堅持為我做飯,那時候好羨慕同學們能自己想吃撒買撒,現在的我好羨慕那時的我。





待定美眉


什麼食物是你一輩子都吃不膩的?

一輩子都吃不膩的當然是媽媽做的疙瘩湯了。

小時候家裡特別窮,從來都不會隨便浪費糧食,上一頓的剩飯剩菜,媽媽就加點水,加點面,放點補充營養的豬油,再來幾滴手工芝麻油,放一點點蔥花香菜,做成麵糊糊,即便裡面有上頓沒吃完的剩菜,在媽媽化腐朽為神奇的廚藝之下,覺得每次都會吃上兩大碗,回味無窮,現在想起來依舊覺得好香,超好吃!

尤其是冬天的時候,早上吃完媽媽的疙瘩湯,覺得渾身都暖和了,從胃裡暖到心裡面。

長大後,就很少吃媽媽做的疙瘩湯了,我還特意問媽,為什麼不做了,她說小時候家裡窮,剩菜剩飯都捨不得倒掉,就讓我和弟弟吃疙瘩湯長大,生活好了,以後再也不做了,再也不用吃剩飯了,不會再做那樣東西給我們吃,每次回家,她都準備大魚大肉,做一桌子香噴噴可口飯菜。

可是媽媽不知道,就是那些她覺得很愧疚我們的疙瘩湯,才是我一輩子都吃不膩的,有時候沒有胃口,就更加想念媽媽的疙瘩湯!

一碗疙瘩湯,不止是美味,還有無限的回味,更多是媽媽的愛!



何曦兒MD


謝謝,我屬於不請自來,說說我從小到大最愛吃的一道菜,那就是至今還一直喜愛的辣椒,從上小學到現在幾乎每天都在吃,辣椒香乾,辣椒炒蛋,辣椒煎蛋,辣椒肉絲,辣椒炒毛豆,辣椒炒嫩花生米,辣椒炒萵筍,辣椒土豆絲等等,每天都會想辦法換著花樣去炒辣椒,只要和辣椒能沾上邊的菜,基本上都愛吃,辣椒片,辣椒醬,辣椒粉,辣椒油,辣椒榨,家中冰箱必備產品。

記得印象最深的時候,是我上中學的時候,那是八十年代初期,那時候整個社會資源比較貧乏,學生在學校開學的時候,家裡都會讓學生背一些米去學校,在食堂大叔那裡換成飯票,這些飯票就是每個學生這一學期的午飯,那時候為了節省開支,大部分學生都是每天早上上學的時候,家長給我們準備好當天的午飯菜,用一個陶瓷缸裝好,再用一個父母用家裡破布自制的飯袋裝好提在手裡,那時候同學們都會帶一些青菜蘿蔔雞蛋這類菜,而我每天上學都是帶一小罐老爸自制的辣椒醬當午飯菜,記得從那個時候起,我就特愛吃這個辣椒了,超級喜歡上了這個辣味,二十幾歲的時候,我一碗辣椒片當菜,能吃三、四藍邊碗飯(注:藍邊碗是八九十年代農村家中流行盛菜的一種碗,容積比現在的湯碗小,比現在的飯碗要大很多,不瞭解此碗的零零後同學們可以自行百度一下),一直到現在,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要吃三百五十天的辣椒,要是哪天吃飯沒辣椒炒的菜的話,我會端一瓶辣椒醬出來蘸了吃,再不濟也會在某個菜裡放上辣椒粉拌一下,就是因為好這個辣味,導致我現在炒菜,很多綠色蔬菜裡也會放紅辣椒,一是紅配綠菜餚更美觀,二是真的喜歡那個辣味!

最後我想問一下,還有沒有和我一樣特喜歡吃辣的朋友啊?






聽雨軒555號


一輩子都吃不膩的,當然是媽媽做的西紅柿炒雞蛋了。

老媽把西紅柿一個切四塊,再來幾滴手工芝麻油、鹽巴、白砂糖放一點點蔥花做出來了,一盆簡簡單單的西紅柿炒蛋在媽媽心靈手巧廚藝下,每次都會配上兩大碗白米飯。

可是到後面出來工作很少回家了,時常會想起老媽做的西紅柿炒蛋,想起來真的是回味無窮,超好吃的!尤其以前上初中的時候老媽早上總是會炒一盤,吃的時候帶一絲絲麻油香味,長大後就已經很少吃媽媽做的西紅柿炒蛋了。

記得一次去了家常菜大排檔店吃,點了一份西紅柿炒蛋,懷著期待等菜上桌,於是菜上桌了,我嚐了一口感覺味道都沒有,感覺外面飯店真的做的不好,連味道也都沒有,實在是想念老媽的菜餚。因為現在工作,偶爾一回家她都準備大魚大肉,做一桌子香噴噴可口飯菜,老媽知道我愛吃西紅柿炒蛋也會炒一盤。

雖然簡單的一盤西紅柿炒蛋,那可都是老媽的愛,家的味道,回味無窮,還有小時候回憶,媽媽的愛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