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板塊大漲因“摘帽”預期?專家:警惕兩個風險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29日電 (吳亦涵)隨著A股進入年報披露的高峰期,有公司“歡喜”也有公司“憂愁”。對於不少去年已經虧損今年再度虧損的上市公司而言,或將面臨著被“ST”的風險,股價也往往隨之下挫;而對於那些已經被冠上“ST”而今年淨利潤“轉正”的公司,則能夠申請“摘帽”,從而刺激公司股價的上漲。

有市場人士指出,目前正處於2018年年報業績披露時點,投資者應密切注意上市公司的業績“地雷”。此外,對於那些因為淨利潤轉正而或將獲得“摘帽”的公司,也要注意公司操縱財報的可能,不要抱著投機與僥倖的心理,忽視ST股票的風險。

多股面臨被“ST”風險

隨著A股進入年報披露的高峰期,不少上市公司也開始面臨著被“ST”的風險。中新經緯查詢Wind數據發現,截至3月28日,2018年,業績預告淨利潤上限將虧損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445家,業績快報中公告淨利潤業績虧損的公司達到217家,而在年報中已經確定虧損的上市公司有243家。

東方財富Chioce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在業績預告、快報及年報中顯示虧損的公司中,有35家公司近兩年的淨利潤均呈現虧損狀態。

根據相關規定,當主板上市公司連續2年虧損或者淨資產低於股票面值的時候,在股票名稱前就會加上“ST”,意為“特殊處理”,每天漲跌都不得超過5%,用於警示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被市場稱為“戴帽”。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因各類原因被實施特別處理(即股票代碼冠以ST或*ST名頭)的股票數量已達11只。對於連續兩年虧損以被“ST”的公司,如果第三年經營依舊處於虧損狀態,則股票名稱前除“ST”外還會加上“*”,被市場成為“披星”,意為退市風險。

被“披星戴帽”對於個股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好的消息,如近日遭遇津濱發展、成飛集成等公司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股價都出現了連續跌停的情況。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正處於2018年年報披露時點,遭遇“*ST”處理甚至直接暫停上市的上市公司風險仍然存在,隨著年報披露時間越來越近,這些“地雷”可能會隨著上市公司年報披露而引爆。目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投資者短期應注意防範短期內負面消息帶來的影響。

“摘帽”股引關注,專家:謹慎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有股票可能被“戴帽”,就有一些股票將被“摘帽”。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在已經被“ST”或“*ST”公司中,已有29家公司披露2018年年報,其中七成以上淨利潤“轉正”,其中2月份以來已經有17家公司公告申請撤銷公司股票退市風險。

對這些有可能被“摘帽”的公司來說,往往容易獲得市場的熱炒。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ST概念股整體已經上漲了25.19%,今日(3月29日),WindST概念指數再度上漲1.07%。其中,ST慧球今日再度收於漲停,年初至今的漲幅已經達到33.92%。

ST板塊大漲因“摘帽”預期?專家:警惕兩個風險

 ST概念指數今年以來持續上漲 數據來源:Wind

有觀點認為,近期ST板塊的上漲,主要源於政策利好併購重組,當前市場信息逐漸恢復,且年報披露期存在摘帽預期等方面。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指出,ST概念股的炒作持續性不強。國融證券投資顧問劉雲龍表示,如果是個股扭虧為盈,可能具備短期市場預期改善的可能,這會驅動其股價形成向上的反彈。對於有“摘帽”預期的公司,仍需關注相其基本面改善的實質性、持續性,以及目前整體估值是否具備繼續提升的空間。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提醒道,對於ST板塊的炒作,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兩個問題。

“首先是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問題,在過去,某些上市公司兩年連續虧損被ST之後,可能會通過財務操作,在第三年略微實現盈利,從而避免被退市的命運,而事實上這類公司的基本面及經營情況並未發生改變,投資者應該仔細分辨這一類的公司。”董登新說。

此外,目前A股市場上的不少投資者存在投機和僥倖心理,喜歡和政策對賭,認為垃圾股難以退市,因此積極的參與垃圾股的炒作。“但事實上,如今A股的退市制度已經較為完善,這種短期的投機行為很難成功。”董登新說道。(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