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李兆會:山西首富的夢碎之旅

富二代李兆會:山西首富的夢碎之旅

2003年1月,海鑫集團董事長李海倉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被槍殺,享年48歲。由於事發突然,沒有留下任何遺囑。其子李兆會在異國接到一個隱晦的電話後,匆匆回國,在飛機上看報紙,才得知父親的死訊。那一刻,富二代李兆會的人生真正的拉開序幕。


李海倉之死

李海倉於1955年12月出生,山西省聞喜縣人。返回開高考後,考入武漢鋼鐵學院管理工程系。1987年初,李海倉集資40萬元,在山西運城聞喜縣建起了第一個合股經營的洗煤焦化廠。此後,他幾乎是以一年辦一個新廠的速度在黃土地上建起了三鐵焦化廠、海鑫鋼鐵有限公司、海鑫投資有限公司、海鑫軋鋼有限公司、海鑫國際鋼鐵有限公司、海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海鑫鑫公水泥有限公司等七個獨立法人企業。 40萬元成本,14年創造出了30億元。到2001年底,海鑫總資產14年翻了13番,利稅增長5000倍。然而那聲槍響扼殺了李海倉的未來。


富二代李兆會:山西首富的夢碎之旅

李海倉

2003年1月22日9時許,兇手馮引亮通過電話瞭解到李海倉在其辦公室,9時30分許,馮引亮駕駛一輛桑塔納2000轎車,隨身攜帶一支自制的雙管獵槍和一支由發令槍改制的小口徑手槍,進入李海倉辦公室外。11時30分,李海倉送客人返回時,馮引亮跟隨李海倉進入其辦公室裡間,掏出了藏匿在身上的一支鋸短了的自制雙管獵槍,向李海倉腦後開了一槍,李海倉哼都沒哼一聲就倒在了血泊中,而後,兇手朝自己腦部開了一槍自殺。槍擊發生時,李海倉只有48歲,正是年輕力強,萬萬沒想過自己會死得那麼突然。

馮引亮和李海倉的恩怨

馮引亮,1955年出生,與李海倉同年,兩人均出生於聞喜東鎮,李海倉屬於川口村,而馮引亮則出生於緊鄰的南街村。馮引亮180釐米左右的個頭,長相英俊,經商頭腦靈活。在初中畢業後,就自己開始做生意,但開始時並不順利。經過幾年的折騰後,在90年代初期,開始承包村裡的一家小造紙廠,隨後逐漸步入正規。1995年,馮引亮全力經營造紙廠,生意日漸紅火,高峰時年純利可以達到200萬元左右,馮引亮因此一度成為東鎮首富,併成為當地的名人。而這也讓馮引亮和李海倉(李家在當地是望族)成為了朋友。然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期,聞喜縣開始治理小造紙廠的汙染問題,當地出臺的政策規定,在年產5000噸以下的小造紙廠一律關閉,在不長的時間裡,全縣幾千家小造紙廠幾乎全部關閉。馮引亮的造紙廠年產量不到2000噸,自然也無法倖免。紙廠關閉後,馮引亮短時間內並沒有再做其他生意。

在紙廠關閉這段時間裡,馮引亮當上了職業股民,他花80萬元在佳地花園買下一套小別墅,又買了一臺電腦,專供炒股使用。然而,風雲變幻的股市給了他當頭一棒。錢沒有賺到,反而折損大半。隨後馮引亮遠走甘肅永昌縣。在那裡,他又承包了一個造紙廠。然而,甘肅的造紙廠也接到環保不達標勒令整改防汙的通知,但改造造紙廠現有設備,最少還得投入20多萬元。這時的馮引亮,銀行積蓄已所剩無幾,為了支撐造紙廠運轉,他甚至將一輛三菱子彈頭豪華轎車換成了桑塔納。然而手頭仍然沒有現金改造造紙廠。這時他想到了李海倉。在老家,馮引亮的造紙廠和李海倉的海鑫鋼鐵僅一牆之隔。而那時,正逢海鑫收購土地,於是馮引亮開始就希望李海倉幫忙買下他的造紙廠,但是李海倉的出價不到百萬元,與他的預期價格懸殊太大,故未能成交。其實,李海倉早就通過其他方式購買了大量土地,開出很低的價格只是希望馮引亮知難而退。然而一向爭強好勝的馮引亮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於是,慘案就這樣發生了。

臨危受命,漸漸主政

1981年,李兆會出生,從出生到初中階段,李兆會都在家鄉生活。隨著父親創業成功,李兆會的生活條件逐漸好轉。初中畢業後,李兆會和妹妹李兆霞被父親送往澳洲留學,李兆會先讀預科,隨後進入墨爾本大學主攻企業管理學。


富二代李兆會:山西首富的夢碎之旅

年輕時的李兆會

事發後,李兆會在異國接到一個隱晦的電話,便匆匆回國,在飛機上看報紙,才得知其父的死訊。李海倉去世後,李氏家族並不想把海鑫的大權交給李兆會。當時接替李海倉的有三個候選人,一個是副董事長辛存海,另一個是李兆會的五叔海鑫集團總經理李天虎。

家族的多數人認為,李天虎是最合適的人選。李天虎比李兆會大20歲,是華北電力大學畢業生,時任聞喜縣政協副主席、海鑫集團總經理,在海鑫總經理位置上已經拼打了8年。李天虎在李家兄弟中最受李海倉賞識。當地人都說李天虎的言談舉止太像他三哥海倉了。因此,從有利於海鑫的發展上考慮李天虎應該是順理成章的接班人。而辛存海比李海倉年齡大,在海鑫初創時期,他和海倉,還有一個叫侯嵐雲的被稱為海鑫集團最初的“三結義”。當時三人一起飲酒發誓,辛存海對李海倉說:“從今後,我們幾個就同甘苦,共患難,我們就跟你李海倉幹定了,什麼事你定就行了。”在當地有句話:“海鑫離不了辛存海,就像離不了李海倉一樣。”人們形容李海倉和辛存海就像一對男女搭檔,前者剛,後者柔,二者互補,是天生的一對黃金搭檔。海鑫創業時辛存海一直是海倉的秘書,海倉指到哪裡,他就寫到哪裡;後來有了秘書,就轉行管企業,當了副董事長。當時,海鑫的實際控制權就落在創業元老辛存海和五叔手中,只要他們願意,隨時能把海鑫的資產轉移走。後來,由李海倉的父親李春元出面,先後召開了3次家庭會議。參加家庭會的有李海倉的父母、妻子和兒子,還有李海倉的兩個哥哥和三個弟弟。在家庭會上,李春元提出,“從繼承遺產的角度來看,只有我和海倉的母親及海倉的妻子和子女可以繼承,但我和海倉的母親都年事已高,海倉的妻子又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只有海倉的兒子來繼承。”老爺子發了話,五兄弟沒人敢爭董事長,於是,李兆會就成了海鑫的新掌門人。李兆會曾表示過,“公司給我五叔、六叔還是辛書記(辛存海),我都同意”但他們的叔侄關係並不融洽。

鑑於李兆會缺乏管理經驗,當時海鑫鋼鐵專門成立了“總調度室”,實行集體決策和集體領導。其中,副董事長辛存海、總經理李天虎均是“總調度室”成員,握有實際決策權。

此外,海鑫鋼鐵還專門設立了監事會主席、副主席兩職,分別由李兆會的爺爺李春元和母親擔任。所有人都在為李兆會保駕護航。“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敗在我手裡。”接班時,李兆會如此表態。海鑫鋼鐵的一位前高管曾表示:“李兆會在接手海鑫鋼鐵時,也是有一番作為的。”的確,李兆會在接手海鑫後,努力學習鋼鐵知識,向前輩學習經驗。基本上一天連軸轉15小時,不是在辦公室裡工作就是在閱讀相關書籍,每天睡眠時間不超過7小時。天道酬勤,李兆會再也不是無足輕重的小卒,而是在董事會上有話語權的董事長了。眾星拱月,2003年下半年,李兆會投資一億元建起了高爐煤氣發電廠,完成了對高爐和轉爐的改造工程。當年,海鑫總產值超過50億元,上繳利稅超10億。第一年上任就拿下如此好的成績,這不僅歸功於李兆會,也歸功於總調度室”成員的努力。然而,李兆會並不那麼認為,這些功勞就是靠自己拿下來的,如果沒有那些長輩的束縛,他還能獲得更大的利潤。其實,李兆會殊不知,他能拿下這些榮譽,有大部分原因是因為03年是國內基建的大發展時期。在有這種想法後,李兆會對待五叔李天虎的建議基本上只會表面上應付一下。磕磕碰碰半年後,李天虎不得不告別總經理的位置,到海鑫水泥廠去當了廠長。李天虎走後,李兆會不僅是董事長還身兼總經理。而辛存海來的日子也不好過,年齡的懸殊,觀念的衝突,導致兩人在意見上多有分歧。最後辛存海選擇長期駐守在太原海鑫辦事處,很少回集團。就這樣,李兆會的時代到來了。

身價飆升,愛情陪跑

2004年,海鑫鋼鐵的資產總值達到70多億元,上繳利稅12億元,成為當年度中國民企中的“第一納稅大戶”。當年8月,海鑫鋼鐵還在即將興建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原材料招投標中一舉中標。一連串亮眼的業績,讓公司內外的質疑者啞口無言。在對待員工方面,李兆會也跟父親一樣惜才愛才,願意花錢。他投資了7200萬元為員工建設了13棟住宅樓、31座小別墅,拿出347萬元重獎貢獻突出的人才,一次獎勵10輛"帕薩特"汽車,開創了全省乃至全國民營企業員工獎勵的先河。還投入1200萬元對員工進行培訓,組織350名員工參加成人高考,輸送120名員工到大學深造,舉辦各種培訓班380餘次,受訓員工達27000人次。集團上下無論年長年幼者,只要提到李兆會,都有幾分敬畏和很重的距離感。李兆會在海鑫真正的站穩了腳跟。


富二代李兆會:山西首富的夢碎之旅

在開會的李兆會

然而2006年,李兆會過度樂觀的淘汰了60萬噸落後產能,並投資60億元興建新的產業園區,包括更為高端的板材廠,計劃擴展產能230萬噸。但由於資金緊張,項目半途而廢,前期投資的10億元成為“沉沒成本”。持續的出差、談生意、帶領核心團隊熬夜工作卻沒有回報漸漸讓李兆會感到迷茫。李兆會打心眼裡不願意再做實業,每天要盯著生產銷售、成本控制一大堆東西,還得和各界搞好關係,自己拼死拼活,公司幹不好還要受到質疑,還不如去資本市場賺錢來得輕鬆。

恰逢06年李兆會通過旗下海鑫實業以6.1億元的代價,接受了當時的民生銀行第十大股東-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1.61億股民生銀行股權。07年李兆會藉機拋售,套現超過10億元。這讓李兆會嚐到了甜頭。

此後,李兆會以海鑫鋼鐵和海博鑫惠為平臺,在A股中投資了興業證券、山西證券、光大銀行、新能泰山、萬向德農、益民集團、中化國際、太鋼不鏽、日照港等,此外,李兆會還投資了銀華基金,民生人壽,上述總計收益超過40億元。同時李兆會發起成立了北京惠宇投資和和嘉投資,不僅進行投資,還做了房地產、兒童樂園等諸多項目。北京四元橋西的比如商場是李兆會最大的一筆投資,該商場集購物中心、大型商超以及比如兒童歡樂世界為一體,李兆會本人在比如商場周圍花費數千萬購置豪宅,也在北京朝陽、順義等區域購置了多套房產。依靠投資收益,08年李兆會以125億元身家成為山西首富,與此同時,鋼鐵廠卻危機不斷,由於宏觀政策調整、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產能過剩等原因,海鑫盈利較前幾年下降了一個檔次。同時他還繼續盲目地投資金融,最終大部分投資都打了水漂。僅僅兩年時間,李兆會的個人資產就縮水20多億。但是憑藉著紮實的資產基礎,2010年李兆會仍憑藉100億元身家再次登上胡潤富豪榜。同年,李兆會在爺爺和奶奶的催促下,迎娶了明星車曉,在山西的傳統文化中,平時可以勤儉節約,但是在婚喪嫁娶的情況下,必須大張旗鼓,這也是李兆會為數不多的高調炫富行為,兩人的婚禮堪稱世紀婚禮,婚宴大擺500桌,李兆會的老家東鎮鎮的熱鬧勝過了春節,海鑫近1萬名員工參加婚禮,不需要隨份子,每人還發500塊紅包。幾乎所有娛樂圈之中有頭有臉的人物全部都前來參加,包括媒人成龍、趙本山等等。從此全國人民記住了李兆會的名字!

一年半後,兩人最終以離婚收場。

富二代李兆會:山西首富的夢碎之旅

婚禮豪車


富二代李兆會:山西首富的夢碎之旅

李兆會和車曉


倒閉倒計時

2012年,離婚後的李兆會就跟變了一個人一樣,一個人跑到了北京,開始痴迷於網絡直播。據說,他是網上China公會的幕後老闆,為了自己喜歡的主播,他曾一夜刷了200萬的禮物。之後又與另一個土豪公會“皇族”為了爭奪第一公會的頭銜展開燒錢大戰,一次送出了2000萬的禮物。而此時,鋼鐵行業經濟環境的惡化(鋼鐵行業長期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當年全球鋼鐵廠的總產能為18億噸,但總的鋼鐵訂單將只有15億噸)使得海鑫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逼得妹妹李兆霞私刻公章去海關拿貨維持工廠運轉,結果被捕。李兆會毫不所動,連山西老家都沒回去過一次。

富二代李兆會:山西首富的夢碎之旅

2013年,儘管當時基建項目有所復甦,鋼鐵需求量增加。但是中國鋼鐵產量卻再度創下歷史新高。供過於求的問題正讓鋼鐵產業慢慢走向懸崖,有數據統計,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率從2004年的8.39%下降到2013年的0.48%,與此同時,全行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則從48.27%上升到13年的65.94%。作為這場危機中的一份子,海鑫只不過是大浪上的小船罷了。同時海鑫的多元化發展(房地產、兒童樂園、兒童醫藥等項目)也並不成功,並且消耗了海鑫大量的流動資金。聽天由命或許成為海鑫最後的選擇。

2014年,據中鋼協統計,會員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下降15.76%,企業遭遇大面積虧損,甚至一些民營鋼企都難以為繼。陷入經營困境的海鑫集團也不例外。同年3月13日,因與李兆會及與其有關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光大銀行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支行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這一事件,成了推倒海鑫鋼鐵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此後的兩三個月間,民生銀行、德龍鋼鐵、美錦能源、銀光鎂業等多家金融機構和企業紛紛找上門來,山西聞喜縣海鑫鋼鐵集團的廠區裡,一時間討債者雲集,海鑫鋼鐵瀕臨破產邊緣。

2014年11月16日,海鑫鋼鐵現有負債及對外擔保數字約為104.59億元,而整個集團的賬面資產僅100.68億元,負債率超過100%。從財務角度上講,海鑫鋼鐵已經破產。這個曾擁有1萬多名員工、納稅額佔全縣60%的“萬畝鋼廠”。目前淒涼一片,集團門外的牆上密密地貼著法院的多份公告,集團大樓裡則空空蕩蕩,敞開著的辦公室裡隨處可見各種關於海鑫破產的文件、報告。而與集團大樓隔路相對的萬畝鋼廠,更是一片死寂。海鑫集團在停產後,也曾幾番嘗試復產,但終究無果。

對於李兆會來說曾經的繁華已經如落花流水一去不復返了,此時此刻的他不僅債務纏身還受到各方的詬病。如果有重回之日,李兆會或許會把集團董事長的位置讓給別人。一人輕鬆自在,也不失人間的樂趣呢。

結語

附上打油詩一首:

受命危難間,悲憂嗔。

冷月失晨星,逐孤臣。

成敗與得失,誰能承。

十年原是夢,枉勞神。


富二代李兆會:山西首富的夢碎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