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數學獎”頒獎25週年紀念會 六名院士座談華羅庚先生治學精神

新華網長沙10月23日電(記者柳王敏)“華羅庚先生是我的偶像,是一位非凡的科學家。他是在講臺上離開這個世界的,可以說是一種最悲壯、最崇高的方式。”第十屆“華羅庚數學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文蘭說。

22日上午,“華羅庚數學獎”頒獎25週年紀念座談會在湖南教育出版社舉行,6名中科院院士、近10名中國數學界專家學者參與座談華羅庚先生治學精神及中國數學的新發展。

“‘華羅庚數學獎’創辦之時,當時的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用於支持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還比較困難。”作為中國數學會原理事長,楊樂院士在回顧“華獎”創辦和第一屆頒獎的相關情況時認為,湖南教育出版社能夠支持“華獎”可謂是一種“義舉”。

“華羅庚先生在學生和民眾心中,稱得上是一位傳奇人物,他豐富的數學思想能夠激勵我們的數學發展。”席南華院士認為,在新時代如何更好地展示科學家和科學成果值得我們探索,“很多人對數學害怕,但我們用數學思維去看問題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其實數學也可以變得可親、可愛、可用。”

“華羅庚先生是中國計算數學的首倡者,並且培養了大批的計算數學人才。”石鍾慈院士講述了自己1955年大學畢業後進入華羅庚先生任職所長的數學研究所工作和學習的經歷:“當時中國正制定和發展第一個科技規劃,其中一項是造計算機,計算數學是計算機的重要一部分,華羅庚先生主動承擔這項新任務,辦計算數學討論班,使中國的計算數學從無到有發展起來了。現在的大數據發展,計算數學是基礎,也很適合年輕人去學。”

“‘華羅庚數學獎’是目前國內數學界最高獎,對於數學家來講是非常崇高的榮譽。”李大潛院士建議,今後的“華獎”評選不能完全在院士圈子中選出,現在的院士越來越年輕化,“華獎”作為一種“終身成就獎”考慮的人選年齡不宜偏低。

“‘華羅庚數學獎’所考慮的人選不當是數學方面的傑出造詣,教學工作、社會貢獻等都是要考慮的範圍。”嚴加安院士認為,“華獎”在數學界很受尊重,評獎所認可的成果並沒有太多時間限制,十年、二十年前的成果都可以拿來評獎,關鍵是獲獎者一個綜合素質的考量。

“中國數學有自己的長處,但對比發達國家來講,在整體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楊樂院士告訴記者,相比於西方國家300多年的數學發展歷史來說,中國的數學起步較晚,發展時間不長,在新時代實現“數學強國”的目標,還得要靠數學家和數學愛好者們,踏實工作,刻苦鑽研,同時科學家們也要引導年輕人成為有理想、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據瞭解,“華羅庚數學獎”由中國數學會與湖南教育出版社於1991年共同主辦,每兩年評選一次,並於1992年首次頒獎,至今已連續舉辦了13屆,共25位數學家獲此殊榮。在10月21日舉行的中國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上,中南大學侯振挺教授、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龍以明教授獲第十三屆“華羅庚數學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