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小嶽嶽老家,揭祕岳雲鵬小時候的那些事


幾年前,地處豫冀兩省交界的南樂縣寺莊鄉岳家集村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村落,隨著相聲演員岳雲鵬的大紅大紫,加上當地政府對村容村貌的傾力打造,如今的嶽村集已成為一個網友紛至沓來的旅遊目的地和新的網紅打卡地。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小嶽嶽的家”這一標籤。陽春三月,我們專程趕往嶽村集探訪,從小嶽嶽幼年的小夥伴和他的幾位堂哥口中,瞭解到不少鮮為人知的小嶽嶽小時候的故事。

嶽村集的交通很便利,從106國道轉到南樂縣001縣道後,沒走多遠就看到了“嶽村集”的字樣。一進村,就看到一幫閒來無事的老人聚在路邊打牌聊天。嶽村集共有3000多口人,其中,嶽姓人佔三分之一左右。村內街道整潔漂亮,這都是當地政府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就。

小嶽嶽的家很好找,衚衕口的這面房牆上畫著小嶽嶽的巨幅漫畫,並寫有他著名的那首“啊,四環,你比五環少一環;啊,六環,你比五環多一環”歌詞,讓人看了忍俊不禁同時,心裡瞬間多了幾份親切感。

這位60多歲的老人是小嶽嶽的一位堂哥。他告訴我們,岳雲鵬是郭德剛給他起的名字,他小時候的名字叫“龍剛”。說起龍剛這個名字的來歷,老人回憶說,1985年4月15日,小嶽嶽的父母在先後生育五個女兒後,終於生了一個男孩。為了慶祝來之不易、以後能撐門戶的男丁的降生,村裡給他家送了一場電影《喜盈門》。《喜盈門》裡有個男主角叫龍剛,為了表示紀念,小嶽嶽的父親就乾脆給他起名“龍剛”。

村民們說,嶽村集的嶽姓人是宋朝著名將領岳飛的後代,自古就有尚武的習俗。在新農村改造時,村裡就把岳家老巷衚衕口的這塊地方改造成一個習武的小廣場。“村裡的變化一天一個樣,龍剛下次再回來,可能都不認識這裡了。”和小嶽嶽年紀相仿的一位村民說,“小時候我們經常一起在這裡玩,吃飯的時候還一起端著飯碗蹲在這吃飯。龍剛從小脾氣就好,和誰都能玩得來。”

岳家老巷巷口的這條大道是嶽村集的一條主街道,小嶽嶽就是從這裡年少離家出去闖世界,也是從這裡把他的新娘娶回家,成名後每次榮歸故里,也離不開走這條道。這條道承載著小嶽嶽太多太多童年美好的記憶……


緊鄰大街的這個院子是小嶽嶽的祖宅,他的爺爺奶奶居住的地方。如今老人已不在,這個院落也處於閒置狀態。因為新院子還沒建,小嶽嶽也是在這個院子裡出生的。

小嶽嶽父親兄弟多,所以小嶽嶽的堂哥也多。他的這位做燒雞的堂哥對我們說,小嶽嶽出生不久,他又多了一個弟弟,父母艱難地撫育著七個子女,家裡太窮,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小嶽嶽從小就很懂事、很孝順,為了替父母分擔生活壓力,他初中沒念完就輟學到他的燒雞店打工。在燒雞店每月只能掙120元錢,仍然幫不上家裡。於是,小嶽嶽在燒雞店幹了半年之後,不顧勸阻,毅然決然地跟隨年僅20歲的五姐去北京謀生。那年,他才14歲。

這位坐著輪椅在街上曬太陽的老人是小嶽嶽的本家爺爺,今年已80多歲。提起小嶽嶽,老人不住地誇讚:“這孩有出息,懂事。雖說現在他出名了,可一直不忘本,我們本家不管誰家有紅白事,他都會趕過來參加。每次回來都給我們這些長輩的老人帶禮物,問長問短。”


小嶽嶽的家院子不大,非常普通。正面的正房是父母和你哥姐姐住的,他和弟弟就住在旁邊那兩間低矮破舊的廂房裡。小嶽嶽和弟弟睡的床是由兩張板凳搭著一塊木板拼成的,房子裡除了這張“床”之外,還有一個老式的木箱子。房頂因為掉灰,就把幾個農資廣告的條幅縫了縫,搭在了房頂。如今,小嶽嶽的父親已經去世,他把母親接到了北京,這所院子就空了下來。

這是小嶽嶽家的廚房。他小的時候,因為家裡太窮,父親和三姐每天在這裡蒸饅頭賣,貼補家用。如今,蒸饅頭的灶臺和籠屜都還在,但這些物件和小嶽嶽年少時的那些陳年往事都已成為過雨雲煙,塵封在記憶中。

小嶽嶽結婚時的新房和婚床,床頭的大紅喜字和掛在牆上五顏六色的扇子依然充滿了喜慶的氣氛。小嶽嶽另外一位堂哥嶽紅昌介紹說,小嶽嶽的愛人也是本地人,結婚之前是清豐縣一家醫院的護士。他們結婚那天非常熱鬧,婚禮完全是按照當地習俗辦的。現在兩口子都住在北京,生有兩個女兒,一家人和和睦睦,非常幸福。


現在,小嶽嶽的家,儼然成了一個旅遊觀光點,每天都有一批又一批的遊客慕名而來,在他家門口拍張照,逛逛小嶽嶽堂哥開辦的“嶽紅昌民俗博物館”,欣賞一番岳家集典型的豫北風格的村舍和民俗風情,再品嚐一下當地的特色小吃,不亦樂乎。看了岳雲鵬的老家,您對岳雲鵬的少年往事和成長經歷有何感觸呢?歡迎發表您的評論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