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體制拋棄,給民營企業打工,後續創業成為“地產大亨”

被體制拋棄,給民營企業打工,後續創業成為“地產大亨”

中國經濟在幾十年來能夠飛速發展,主要得益於偉大政策感召下,形成的一批企業家群體。如今,各行各業都有呼風喚雨的商界一哥,不過在經濟低迷期,他們也有發愁的時候。而曾被譽為“地產界思想家”的馮侖,在一片房產寒潮論中,堅定信念始終認為房地產永遠不會脫離大眾視線。房子是老百姓立足的根基,也是最熱門的投資事業。儘管房地產的火爆程度不如以前強烈,但它一直都在春天裡,未來還有無限發展潛力。

被體制拋棄,給民營企業打工,後續創業成為“地產大亨”

這一觀點也遭到眾多房產專家的反駁,畢竟在房產政策持續從緊的狀況下,大部分企業都在試圖轉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馬上就要結束。他仍然保持樂觀,還大膽批評抑制房地產自身發展規律的政策,表示一些不合理政策侵犯了企業自主定價的利益。當然他也有相應的對策,將注意力轉移在商業地產方面。對此進行大規模投資,給每個地塊都配備最合適的建築師,打造不同風格的房地產,做到地產商應盡的本分。

被體制拋棄,給民營企業打工,後續創業成為“地產大亨”

做為萬通集團的董事長,他一直在堅守自己的價值觀。並承擔起社會責任,全力推動萬通公益基金髮揮作用,立志要在五年內完成1000萬平方米的綠色建築項目。其實在這之前,萬通的綠色戰略就做出了成績,多次榮獲低碳企業大獎。在他看來,這還遠遠不夠,必須時刻創新,才能讓萬通有持續前進的動力。他也稱得上是房地產的先驅人物,能將萬通做大做強,也跟他早期的人生經歷大有關聯。

被體制拋棄,給民營企業打工,後續創業成為“地產大亨”

那時的他還在替政府做事,當時海南建省,領導派他前去研究海南改革一事。由於缺乏資金,他就把單位給自己的一萬臺彩電批文換成了錢。因為這份工作,讓他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有了深入瞭解。直到海南建設步入正軌,研究所也隨之解散。他就成了遊手好閒的無業遊民,想要再次進入體制,人家根本不搭理他。落難之時,萬通董事長牟其中發現了他,就給了他助理的職位。

被體制拋棄,給民營企業打工,後續創業成為“地產大亨”

但這助理完全就是打雜的,他需要處理牟其中的個人私事和公司各種瑣事,甚至還給牟其中過世的老母親穿了一次壽衣。看在每月200元工資的份上,他全盤照做,用了一年時間就成了牟其中的得力大將。在公司有了一席之位後,他就把曾經在一起工作的王功權等人拉來,組建小團隊。從那時起,幾人經常坐在一起,謀劃創業大事,在從牟其中手裡賺到一筆錢後,他組織大家創建了海南農業高技術發展公司。

被體制拋棄,給民營企業打工,後續創業成為“地產大亨”

期間,潘石屹也加入進來,公司發展到六個人。為了拉到業務,他常要請客戶吃飯,喝酒喝到半夜。有時候,資金緊張了,還要拉下臉面求人借錢。好在他心態不錯,不會刻意放大負面情緒,幾家銀行在他的軟磨硬泡下,終於同意批下貸款,他的農業項目才得以完成,還賺了一筆錢。到了改革開放,沿海城市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尤其房地產展現出相當繁盛的景象。他跟合夥人一商量,就賣掉農業項目,成立萬通公司。

起初萬通就是一個不知名的皮包公司,但在他的帶領下,很快就賺得盆滿缽滿。他也發現一些同行始終都在研究怎樣和政府搞好關係,以便走走後門。他由此看到之前的自己,也不反對這種現象。但經過多年打拼,他認識到關係不能擺平一切,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企業經營上。推出新新家園品牌等高檔住宅,以品質第一的原則,贏得外界認可。他又參與創建了中國民生銀行,收購多家證券公司,促使萬通資產大幅增長。

被體制拋棄,給民營企業打工,後續創業成為“地產大亨”

同時,他敢於嘗試全新的發展方式,當國內還沒展開按揭業務時,他東奔西走談合作,最後以低價做了按揭大項目。他的統籌能力也很強,鼓勵合夥人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各自優勢,這才有了潘石屹在北京拿下萬通新世界廣場的建設權。在萬通發展壯大之時,他又進軍通信、服裝、保險等領域,業務遍及各地多個城市。而就在事業鼎盛期,潘石屹、王功權等人離開萬通,每個人都有了不錯的歸宿,只有他繼續留在萬通。之後又聯合王石、任志強成立中城房網,萬通也成了當時首個將互聯網與房地產結合的企業。現在的他,還常常發表言辭犀利的文章,對國內房產業做出客觀評論。並像個佈道者一樣,給正在路上的創業者提出實用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