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雷軍對賭輸10億是個“笑話”,但你還在溫飽線掙扎

你覺得雷軍對賭輸10億是個“笑話”,但你還在溫飽線掙扎

你笑別人對賭輸10億,別人笑你還在溫飽線掙扎!輸的遠不是雷軍,而是自以為勝利的我們。

2013年12月12日,雷軍的小米還在奮力增長中,格力當時已經穩坐國內空調市場的第一寶座,不過當時的小米在業績上是要低於格力的。不過雷軍認為小米有能夠超越格力的可能,所以在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現場,雷軍說五年之內,如果小米的營業額超過格力,董明珠輸給他1元錢。董明珠說,一塊錢有什麼好賭的,要賭就賭十個億。

18年是兩個人的“對賭”到期時間,這5年兩家的業務都有了很高的增長。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格力去年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預計在2000億元-2010億元。小米同期是1749.15億元的營收較,與格力相差了250.85億元。如果按照這個對比的話,雷軍是輸給了董明珠。不過,格力的營收還沒有完全放出來,還不能夠完全確定雷軍一定輸。

你覺得雷軍對賭輸10億是個“笑話”,但你還在溫飽線掙扎

你認為你在看“笑話”,其實你是被廣告

如果我們去看13年的小米,它售出了1870萬臺手機,營收是316億元。而現在的小米營收是1749.15億元,翻了近6倍。格力就不用說了,在董小姐的帶領下,長期佔領國內空調市場的龍頭地位。兩人的對賭看起來像是一句“笑話”,但實際上你無形的被他倆的這個“笑話”洗腦了。

曾有人說過,一個人能夠記住的品牌只有7個。手機品牌有多少呢?空調品牌有多少呢?雖然不像服裝品牌那麼多,但是你對誰的印象深刻,買誰的可能就更高。所以他們兩個人的“對賭”,一下子讓更多人知道了小米與格力。你認為你是在看笑話,實際上是被他們倆“洗腦”了一次,而且到現在依然在洗。你買不買不知道,但是你一定知道小米與格力。

你覺得雷軍對賭輸10億是個“笑話”,但你還在溫飽線掙扎

以為看的是他們的笑話,實際是看自己的笑話

他倆的對賭,我們看起來是一個笑話,但是5年之後,我們又是如何的呢?

按照小米的營業增長比例,我們的收入是否能像小米一樣保持在近6倍的增長嗎?13年的基本薪資是在2500左右,那麼現在基本的薪資應該是在1.2W左右。相對比的話,這個就不是他倆的笑話了,因為這個1.2W的基本薪資,基本上很多人都是達不到的。

比達不到更痛心的是,過了5年,年齡成長了,經驗成長了,我們還以為他倆的這個10億對賭就是一個笑話。

更為可笑的是,雷軍與董明珠的身價或許是我們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而我們可能還在為一個月幾千元的工資不夠花生著悶氣。

不得不想,到底是誰的笑話?

你覺得雷軍對賭輸10億是個“笑話”,但你還在溫飽線掙扎

看笑話的心態,是進步的最大“死穴”

把別人的失敗當作笑話,自己永不會進步。別人的失敗不是笑話,而是你的“警惕”。

一個朋友曾經笑話另一個朋友做生意失敗,他做生意賠了很多錢,工資幾乎都開不下來,最後沒辦法把車子賣了去發工資。所以他就笑話他,沒能力就不要去做生意。但這個賣車子的朋友因為誠信,這批跟著他的員工在沒有工資開的時候依然跟著他幹。三年之後,企業的規模翻了3倍。

那個笑話別人的朋友,看到他能夠做這麼大的企業,也心裡癢癢。就也去做這樣的生意,但是總覺得他的成功是靠的運氣,不是實力。所以在發展上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去做,他朋友給他說應該怎麼做,他也不聽。到最後是在無力繼續的時候,只好將企業賣給曾經笑話的那個朋友。

別人的成功與失敗,都不是我們笑話的緣由。唯一能讓我們笑的,就是在你獲得贊同的時候。

你覺得雷軍對賭輸10億是個“笑話”,但你還在溫飽線掙扎

突破自己的格局,從把一個笑話當作啟迪開始

每一個進步,都是從一個小的改變開始。所有的大進步,都是無數個小進步聚集的。

像雷軍與董明珠的這次對賭,對像我們這樣的品牌公關人影響是很大的。因為品牌公關就是想讓更多人的瞭解到品牌,特別像這種幾乎一毛都不用花,就可以讓無數人知道的。所以,他們的的對賭對於我們這些品牌公關人,就是一次很好的啟迪。當然不是說要用他們這種方法,而是有更多思路的擴展。

所以,在別人眼中是笑話,但是在我們眼中就是“亮點”。無論是不是雷軍贏,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如何讓更多人知道小米或者格力。當然,也有可能會讓你知道是不是iQOO或者華為。

對於職場的人來說,小米用5年的時間翻了近6倍,那麼職場的人是不是也應該有6倍的收益呢?是薪資提高了?還是職位提高了?而想實現這6倍的收益需要怎麼做呢?看下小米的路程就知道了,5年還是堅持以小米手機為主,然後做了周邊相關,又佈局IOT物互聯,是不是就是堅持、拓展、積累,然後獲得了現在的成績呢?

進步未必一定成功,但成功必定是因為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