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要有一顆無慾無求的心

佛和佛教小編認為是有區別的。佛是佛,宗教是宗教。也許信仰只是一種頂禮膜拜,而真正的佛卻是一種超然存在。

信佛,要有一顆無慾無求的心

佛代表一切光明,讓眾生看到了存在的意義。佛說,修為人身不易,要重於修行。佛要我們修行,並非讓每個人出家做和尚尼姑,而是大隱隱於市,修行在生活言行中。

人之初,性本善。佛只不過是讓我們堅守初心。

心無掛礙,則不生怖。

信佛,要有一顆無慾無求的心

與其說佛是一種信仰,不如說佛是一種態度。

佛給出的不是教條,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和內心感應。

如果說易學囊括了所有學問之道,那麼佛學一定是豐富了所有精神覺悟。

我理解的佛陀拈花一笑和大徹大悟,是佛陀最終開悟了世間的真相,像三會通命一樣,佛開悟了世間輪迴存在的真相,因緣果報的始終。所以佛篤信因果,也勸諫世人知因信果。佛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教會人們追求真理,為人處世,與萬物自然融通的方法態度。

信佛,要有一顆無慾無求的心

如果不是一個資深的佛學者,對於佛理的汲化不應拘泥於理論層面,而是有助於淨化內心,將佛理真相變現為高品質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佛不是去求的,而是去理解。

信佛,要有一顆無慾無求的心

去過雍和宮的人都知道,324年前皇城腳下,雍乾父子傳下的“龍潛福地”,作為中晚期清朝,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至今每天人聲鼎沸,絡繹不絕,工作日也不例外。頂禮膜拜之眾中,不乏有虔心誠拜之人。但大多是求取遂心之事他們在佛前發下無數誓願,對著莊嚴的佛像求取的是無數傍身的私利私心,企圖通過神佛的力量來改變他們的業力,消災避禍,彷彿相信時間會忘記他們的業障一樣。

信佛,要有一顆無慾無求的心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而真正理解的人才能看到自身的潛力,佛的靜思語讓自己更為清心,佛清淨法身會為自己拂去肩上的塵埃,使心靈淨化澄澈,腦中的思路更為敞亮,才更明白自己前方的路,不致再度迷茫。

如果信佛,請單純點。

沒有利益摻雜的信仰是最純真的。為什麼有信仰?它一定是給你帶來了什麼,我希望這是精神層面的,而不是物質欲求。佛家有發願還願一說,世人習慣於佛前發願,事後了願。信仰如若伴隨俗世塵埃,便不得已清心,而是私慾壓身,心中揹負太多,所需無度,最終業滿招損。生命是有承載力,如果非要令貪慾超載,得隴望蜀,即使福報未滿,讓慾念得以滿足,但已經擁有的可能卻很快失去。

信佛,要有一顆無慾無求的心

無慾無求的心去參禪拜佛,才是真正的信佛。

修己以清新為要,世間之事,此消彼長,得此失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