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老話藏有玄機

時間是一把刀,剔除很多浮滑,也留下很多耐人回味的金句。“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這句話貌似很俗,那是因為接地氣,但來歷久遠。在《周禮》中就記載人們迎接春天的典禮形式。

“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老話藏有玄機

“出土牛以送寒氣”,什麼意思?周朝時,中國人農耕文明己經有模有樣。後來吳越地區春天來的早,也早不過人們迎春的期待。主春時,有組識有計劃地造土牛來象徵春耕的牛,然後選一個德高望重的人拿個小鞭子,呼哈地叫著,揮鞭打土牛。好象真趕著耕牛耕耘在春天的耕地上。觀禮的農民大受觸動,鬥志昂揚準備回家帶牛出發……民以食為天,真正的耕田用犁是漢朝才出現的,想想周朝當年賣力耕田的牛,再想想揮鞭的周人,可能一天也耕不多少地,還是頑強地生存下來,滄桑感撲面而來。

“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老話藏有玄機

鞭春牛典禮一直持續下去,宋朝搞的聲勢浩大,宋仁宗皇帝和全民都參與,還頻布《土牛經》發揚。到了近代,鞭春牛花樣翻新,土牛已經不流行了,開始用紙糊牛。最有趣的是牛肚中有貨,裝了好吃的、還有各種糧食種子。典禮向快樂參與邁步,娛教於樂。鞭子揮過,春牛紙破,五顏六色的寶貝掉出來,大家可以隨意搶,搶到什麼都可以帶回家。這時,很多人為搶到寶貝猛爭猛搶,難免發生不愉快。所以老人就勸“好男不鞭春”。就是讓人爭搶不要太過,不要樂極生悲。

“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老話藏有玄機

中國人很會生活,在漢朝時就有正月十五掛燈觀燈活動。到了唐朝十五觀燈搞得更為盛大。唐玄宋與楊貴妃相戀,把觀燈活動打造得更為浪漫,正月十五長安城點亮的花燈五萬盞以上,最高的花燈五十米以上,金光燦燦。大唐的富貴光華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外們讚不絕口。在觀燈的人群中,女子身體柔弱,人山人海擠來擠去,還有一些人心懷雜念,女子不小心就被傷害。所以,有些人就規勸“好女不觀燈”。

“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老話藏有玄機

時光飛逝,很多老話己不合時宜,讀起來煙雲消散,露出歷史真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