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裡的炕桌!

记忆里的炕桌!

娶妻娉女的議論在炕桌前,蓋房箍窯的決策在炕桌前,貴客臨門的款待在炕桌前。

记忆里的炕桌!
记忆里的炕桌!

南方人喜床,北方人喜炕。這是由於地理環境影響形成的特殊地域風貌,北方的天氣向來比較寒冷,而且以前農村都相對貧窮,盤一鋪土炕不容易,蓋一間房子更不容易。炕不同於床,一間屋子裡只有一鋪炕,所以一大家人都擠在一起,慢慢的人們也就約定俗成的習慣了這一種睡炕方式,這也成為北方人的生活習慣之一。

過去,炕與炕桌是絕配,就像今天的沙發與茶几。其實,一張炕桌的材質直接關係到了這戶人家的社會地位,如果是富裕的大戶人家,材質是榆木或者松木,桌面打著青釉,油光鋥亮,像一面鏡子。遇到講究的人家,還會雕上花,更顯文藝與氣派。平常百姓家用材質是楊木,製作簡單粗糙。

也沒錢買青釉,時間長了,就免不了有油漬,所以乾淨的人家,變得黃褐色,邋遢人家,就是土黑色了。

记忆里的炕桌!记忆里的炕桌!
记忆里的炕桌!记忆里的炕桌!
记忆里的炕桌!

我們家也有炕桌。是那種最普通的楊木所制,當我看見這張炕桌的時候,已經是黃褐色的了,可見,有些年頭了。炕桌在爺爺輩時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只有在商量重大事宜,或者是有很尊貴的客人時,才發揮它的本來價值。而且,女人是不可以在炕桌上吃飯的。我清楚的記得,有不懂事的弟弟妹妹如果稍不注意抬腿上了炕桌,爺爺定會大發雷霆。在他眼裡,炕桌的位置就是首都,天安門廣場,象徵著地位與身份。

到了父親這輩,家裡的每個人都可以在炕桌上享用一日三餐了,我們姐妹也可以在炕桌上寫作業了,弟弟或妹妹們偶爾的放肆,父親也不言語了。

父母平日裡忙忙碌碌,起早貪黑的為家裡的生活操勞著,很少有時間在一起聊天。只有在吃飯時,只有在炕桌前,他們才有空說些互相關心的話語,商量家裡的大事小情,哥哥長大了,該娶媳婦了,姐姐也到了出嫁的年紀了,弟弟該考大學了,另外捎帶著村裡東家長李家短的事情。土炕上,炕桌前,油燈下,一家人話語溫馨,其樂融融。

记忆里的炕桌!记忆里的炕桌!

再後來,我們搬去樓房裡住了,覺得炕桌與現代的裝修佈置格格不入,餐桌代替了炕桌,茶几代替了炕桌,寫字檯代替了炕桌,所以炕桌也就遺留在一個角落裡,這些年,已佈滿塵土。

炕桌,象徵著地位與權力,記錄著溫馨與歡笑,回味著過去與曾經。

楊芳,呼和浩特清水河縣人,現居準格爾旗,90後業餘寫手,用文字書寫生活,用文字暢言人生。

记忆里的炕桌!

—THE END—

校對:白倩

記憶裡的炕桌!記憶裡的炕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