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液”也有弱點,他害怕4000~6000 Hz的高頻聲波


“毒液”也有弱點,他害怕4000~6000 Hz的高頻聲波


《毒液》電影劇照(圖片來歷:豆瓣電影)《毒液》電影劇照(圖片來歷:豆瓣電影)

前段時刻上映的科幻電影《毒液:喪命守護者》可謂賺足了眼球,內地首月票房豪取18億元。取自漫畫的“毒液”源於一種外星共生體(“毒液”是共生體與宿主結合後的總稱),在電影裡,外星共生體與男主角艾迪合體變成“毒液”,具有活絡的感覺、驚為天人的速度與力氣,終究打敗另一個外星共生體組成的壞蛋,趁便追回前女友,重返人生巔峰。

可是,強壯的“毒液”也有缺點,他懼怕4000~6000 Hz的高頻聲波。核磁共振與飛機掠過的噪音硬生生把“毒液”共生體逼出了宿主體內,最終播送宣佈的聲響吊打“毒液”一族的小嘍羅。咱們不由發作獵奇,“毒液”為什麼懼怕這類聲響呢?

“毒液”也有弱點,他害怕4000~6000 Hz的高頻聲波


“毒液”做個核磁共振被嚇得五官含糊(圖片來歷:豆瓣電影)

“毒液”的開山祖師

咱們首先要了解“毒液”的來歷,漫威最近的漫畫裡是這麼解說的。

國際誕生之前,有個叫Knull的神在混沌之中熟睡,沒有空無、沒有逝世,一切的一切都是Knull的。後來天神搞大爆炸發明國際,與Knull打開奮鬥。憤恨的Knull運用自己的影子加上國際能量的鑄造,製作了一把共生體劍。Knull在與天神的戰役中身負重傷,躲到一顆荒蕪的星球上,發明出一系列共生生物進攻其他星球,這才有了艾迪變“毒液”的故事。

依照漫畫的設定,因為共生體的開山祖師是用火、錘子擊打鑄造而成,以至於子孫共生體都懼怕火焰和聲波。

今日就帶咱們開開腦洞,從另一個視角(強行)解說“毒液”懼怕高頻聲波的或許原因。

外星共生體的組成或許是石油

外星共生體雖是漫畫裡的幻想之物,但就成因而言,與實在國際中的石油極為相似。

關於石油成因有兩種觀念。“無機成因說”以為石油由地下深處的岩漿等物質發作一系列化學反響構成的;“有機成因說”以為石油源自各類生物(尤其是藻類、菌類、蚌類、魚類)的屍身,在地下特別的無氧環境中通過長時刻反響而成。現代石油理論還以為,生物體有機質先轉化成一種叫做“乾酪根”的有機質,於100~130攝氏度下轉化成石油,在壓力效果下通過細微孔隙集合至儲集層。

“毒液”也有弱點,他害怕4000~6000 Hz的高頻聲波


石油(圖片來歷:Pixabay)

由此可見,外星共生體和石油一個來自混沌,一個來自地下,都閱歷了高溫高壓(共生體本是Knull鍛打出的劍,而石油是地下高溫高壓的產品),生成進程相似度超越99%。

仔細的觀眾或許還留意到了,共生體的性狀和石油也很相似。石油未加工時被稱為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的液體。原油通過分餾得到汽油與柴油等燃油之後,會剩下一些粘稠的液體,根據成分、工藝,分為重油、渣油、瀝青等。影片中,外星共生體剛進場的時分長得像膠水,流動性和粘度隨意識改變;“毒液”變身之後像瀝青,而在寄生、割裂時又神似重油。

“毒液”也有弱點,他害怕4000~6000 Hz的高頻聲波


正在尋覓宿主的外星共生體(圖片來歷:豆瓣電影)

超聲波——下降石油粘度的法寶

原油的粘稠度很高,堪比蜂蜜,運用管道運送原油特別費力。

為了下降原油的粘度,科學家和工程師出了許多招:加熱管道、將原油與其他液態碳氫化合物混合、用水乳化等等,這些方法不易操作,並且會給後續加工帶來不少費事。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嗎?後來科學家發現,原油的粘度與瀝青質含量有極大聯繫。

為了抵擋這個“禍首”,科學家想到了超聲波。超聲波能量高,能夠在各種液體裡製作空化現象。

“毒液”也有弱點,他害怕4000~6000 Hz的高頻聲波


液體中的氣泡(圖片來歷:Pixabay)

液體裡邊存在細微的氣泡或固體顆粒,它們的外表和液體的銜接強度較低,當超聲波鼓勵它們時,它們會堅決果斷將液體與顆粒或氣泡剝離,發作空泡。當空泡周圍的肯定壓力小於靜壓時,稱為負壓,此刻液體中的氣體分子集合在空泡內,氣泡脹大;周圍壓力為正值,液體緊縮氣泡。

因為氣泡是三維的,其半徑減小10倍,體積就會縮小1000倍。超聲波效果下,氣泡劇烈緊縮,內部將發作高溫高壓。假如空泡周圍存在堅固壁面,空泡會發作非球形潰滅,發作射向壁面的高速射流,開釋巨大能量。

在高能的超聲波效果下,原油中的長鏈分子被打斷,構成短鏈的小分子以及自由基。其間,小分子能夠下降原油粘度,而自由基簡單和其他分子結合,構成絮狀沉積,堵塞管道。所以超聲處理的時刻不能太長,不然自由基濃度升高之後原油粘度又升上去了。

“毒液”也有弱點,他害怕4000~6000 Hz的高頻聲波


聲波效果瀝青質(圖片來歷:中科院聲學所)

運用超聲波下降原油粘度的頻段很寬,有時運用的頻率現已低到了可聽聲規模。

“毒液”怕特定聲波的原因猜測

回到咱們的正題,為什麼“毒液”懼怕4000~6000 Hz這一類特定頻段的聲波?

人耳能聽到頻率規模為20~20000 Hz的聲波,低於20 Hz是次聲,高於20000 Hz為超聲。次聲和超聲人類既聽不到也摸不著。

電影中,“毒液”一族無法接受頻率較高的聲響,比方街坊的搖滾、飛機的噪聲、核磁共振的噪聲以及播送的嘯叫。這些聲響的頻率都在可聽聲規模內,並沒有到達超聲頻率,但為什麼偏偏“毒液”受不了呢?

外星共生體的成分儘管與瀝青、重油相似,但寄生到人類身上之後,整體的聲學特性或許發作了某些改變,以至於較強的可聽聲就能損壞共生體的固有生理結構(鬼知道那些漆黑溼滑的觸手裡邊是什麼樣的)。也就是說,4000~6000Hz的聲波剛好引起寄生於艾迪的外星共生體共振,導致“毒液”劇烈抽搐,外星共生體不得不逃離宿主。

此外,究竟外星共生體源於Knull,在Knull的國際裡沒有光也沒有聲,從混沌裡走出的外星共生體怕火、怕聲也是能夠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