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卡羅拉雙擎E+來了 國際巨頭佈局新能源 國內車企應敬畏

3月9日,一汽豐田卡羅拉雙擎E+正式登陸中國市場,共推出先鋒版、領先版、豪華版、旗艦版4款車型,補貼後售價區間為18.98萬元-21.28萬元。

豐田卡羅拉雙擎E+來了 國際巨頭佈局新能源 國內車企應敬畏

作為豐田在華首款新能源車型,卡羅拉雙擎E+是豐田電動化戰略在中國落地的又一具體舉措,它不僅標誌著一汽豐田正式開始佈局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更是引領了國際汽車巨頭們在華的新能源步伐。

如果說此前這些國際汽車巨頭們在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並不太多建樹,把更多市場讓給了國內的中國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那麼自日產軒逸純電動車,以及豐田卡羅拉雙擎E+的到來,它們要逐步將失去市場要回來。

這個趨勢也能從今年的日內瓦車展看出端倪,眾家國際汽車巨頭紛紛推出新能源產品,而且重要就是針對中國市場。以它們的體系能力與可實現的規模經濟,國內的中國品牌應保持敬畏之心。

重點產品轉化新能源

也許前幾年業內都在詬病,在國內新能源市場發展如火如荼的階段,財政補貼較高的階段,外資品牌卻少有佈局在華的新能源市場。是它們沒相關技術與產品嗎?是它們還躺在傳統燃油車優勢的溫床中做夢嗎?

都不是,它們是在觀察,亦或是它們通過“小股部隊”(如啟辰品牌的晨風)在試探,但現在它們要正式開始下“水”了。從日產軒逸純電動車就可以看出,將自身燃油車的拳頭產品轉化成新能源車型,將對相關市場帶來極大的衝擊。而且隨著消費升級(2018年就很明顯),這種衝擊會越來越大。

豐田卡羅拉雙擎E+來了 國際巨頭佈局新能源 國內車企應敬畏

卡羅拉就是豐田在華合資公司——一汽豐田的拳頭產品(2018年該車型銷量佔據一汽豐田總銷量的五成),將其轉化成新能源產品,足見豐田的決心。從卡羅拉雙擎E+可以看出,這款基於豐田成熟、可靠的混合動力技術與卡羅拉家族優質基因的車型,在動力、造型、空間、科技等方面實現多項升級。

卡羅拉雙擎E+純電續航可達55公里,總續航里程近千公里,並實現1.3L/100km超低綜合油耗,在無外接電源的情況下,油耗也僅有4.3L/100km,真正讓用戶擺脫充電壓力與油耗壓力。

在動力系統升級的基礎上,卡羅拉雙擎E+將品質融入每個細節。前臉網狀格柵設計,以及在車燈側圍、車尾處的PLUG-IN HYBRID標識,都彰顯著新能源車型的身份感。車內後排空間達到960mm,充分保證了後排乘客的出行體驗。

豐田卡羅拉雙擎E+來了 國際巨頭佈局新能源 國內車企應敬畏

此次,卡羅拉雙擎E+符合國家新能源政策,購車用戶可享國家補貼、免購置稅、車船稅以及部分城市免拍牌等福利,且保養成本與卡羅拉雙擎相當,大幅降低用戶的購車、用車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卡羅拉雙擎E+的上市,一汽豐田為購車用戶奉上六大“縱情禮”,包括科技智能禮包、免費安裝充電樁以及電機、電控、電池享8年20萬公里質保等專屬禮遇。

豐田技術背書的起點

為什麼豐田將在華的首款新能源車型選擇在了插電混動產品,而不是純電動車產品?那是因為豐田擁有全球領先的混合動力技術。

豐田卡羅拉雙擎E+來了 國際巨頭佈局新能源 國內車企應敬畏

自1997年豐田推出首款量產混合動力車型——普銳斯以來,THS(Toyota Hybrid System)以獨特的行星齒輪組為核心的E-CVT成為其標誌性技術,匹配高燃效的阿特金森發動機,實現高效、平順的動力輸出(相信豐田的中國用戶們已在普通混動產品上體驗了豐田的優勢)。

在技術儲備方面,豐田已經形成以“三電”為核心的電動化汽車技術。由性能卓越的“電機+電控+電池”系統組成的“三電”為核心,可以與發動機、充電設備、燃料電池等不同零部件組合,形成HEV、PHEV、EV、FCV多種車型,為將來更豐富的產品佈局打下了堅實基礎。

豐田卡羅拉雙擎E+來了 國際巨頭佈局新能源 國內車企應敬畏

卡羅拉雙擎E+就是在這樣的技術背書下誕生的豐田準四代混動車型,而且它應用的目前先進的準四代PCU和更大容量的動力電池組,更是大大強化了其EV性能。它的到來,使卡羅拉家族成為業內唯一一款同時擁有自然吸氣、渦輪增壓、油電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四種車型的家族產品。

自2005年引進第二代PRIUS普銳斯,2015年發佈卡羅拉雙擎,到今天推出卡羅拉雙擎E+,一汽豐田一步步落實著豐田新能源戰略。以卡羅拉雙擎E+作為起點,一汽豐田未來將進一步佈局國內新能源市場,在2020年將導入首款EV車型,為用戶帶來更多高品質新能源車型。

點睛之言:

豐田卡羅拉雙擎E+來了 國際巨頭佈局新能源 國內車企應敬畏

從日產軒逸純電動車以及卡羅拉雙擎E+這類車型開始進入中國,車事經典認為,中國品牌(包括新勢力)不應將眼光僅盯在特斯拉(今年即將國產)的身上,而更應該關注這些大眾化,普及率高的外資競品上,在品質體驗層面先向它們看齊。

從目前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與速度看,留給中國品牌提升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唯一的利好就是市場空間還是有的,千萬不要在這個有限的時間裡將自己的空間再擠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