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這位教授:加拿大博士後歸國,發表80多篇SCI,獲批多項國家資助

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如今的中國,一個傾全國之力的引才聚才計劃正在醞釀——龐大的市場,為歸國人才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升級的需求,讓歸國人才所掌握的高新技術得以施展。越來越多的海外學子,在"大磁場"的強大引力下紛紛歸國,投身到這場偉大的民族復興洪流,弄潮其中,風光無限。

武漢工程大學教授羅曉剛就是響應國家號召,不忘初心毅然回國的青年教師代表之一。

湖北這位教授:加拿大博士後歸國,發表80多篇SCI,獲批多項國家資助

羅曉剛,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製藥學院特聘教授、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帶頭人。主要科研方向:生物質化工技術與材料;纖維素基或碳基催化劑設計理論與應用;天然高分子基藥用輔料;綠色工業生物聚氨酯的設計與工程等。

羅曉剛是一名地道的"化藥人"。1998年,他考入武漢化工學院(現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製藥專業,正式成為一名工大人;2010年,在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獲得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理學博士學位後,遠赴加拿大圭爾夫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3年春節,在武工大"雙一流"建設、加大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大背景下,羅曉剛選擇迴歸故土,回到母校。20年來,工大撫育培養並見證了羅曉剛的成長;而如今,羅曉剛也正用過硬的教學能力和嚴謹的科研作風來回饋母校。

湖北這位教授:加拿大博士後歸國,發表80多篇SCI,獲批多項國家資助

剛到武漢工程大學時,羅曉剛像所有的開拓者一樣,一無所有。"那時候我是沒有實驗室、沒有經費、沒有資源的'三無'導師。"面對這樣的一個開端,他放下焦慮和對未知的猜測,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前進。回校不久的他站上了講臺,主講化學工程與工藝及其相關專業的《化學反應工程》、《專業英語》、《化工科技前沿》、《英語+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導論》等課程。得益於在海外求學的幾年,羅曉剛掌握了一套全球科技前沿的技術及研究方法。在課堂上,他結合大量案例分析,將深奧的學科知識精煉總結,讓學生能迅速掌握。此外,高標準、"零誤差"的嚴格要求,也讓學生迅速得以成長。在實驗室裡,羅曉剛將自己的經驗和對科研的激情帶回祖國,希望能培養更多能和他在科研上有共鳴的年輕人。

"國外的科研強調創新,提出問題但不限制學生們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反而鼓勵他們大膽採用創新的思維和眼光來解決。多年來的科研合作經歷,讓我深刻感受到動手實踐能力和溝通能力的重要性。"羅曉剛認為,創新思維是做科研的核心思想

,"只有你自己動手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原理,科研和實驗不一樣,它是探索性的過程,沒人能預知正確的結果,只有膽大心細的人才能在科研之路上走下去,探究其間的奧秘。"

湖北這位教授:加拿大博士後歸國,發表80多篇SCI,獲批多項國家資助

在學術科研方面,羅曉剛回國後便立即投入到了在化工與製藥學院喻發全院長所帶領的科研團隊項目中,他積極探索,勤于思考,身體力行地踐行著創新精神。

2013年獲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的資助,經過三年的不懈探索,他超額完成基金預期目標;2017年成功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基金的資助,開啟了新一段的科研征程。

近年來,羅曉剛以第一作者或通訊聯繫人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80多篇,聯合書寫英文書籍2本各1章,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2項,授權6項;還獲批2014年湖北省自然科學麵上基金和2015年廣東省科技廳公益專項資助;2018年6月,羅曉剛獲得了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第一屆學科帶頭人項目支持,目前正組建一支新的科研團隊。而這支年輕的團隊在科研探索中將時刻發揚著求真務實的科學探索精神,在科研的道路上勇敢探索前行……

湖北這位教授:加拿大博士後歸國,發表80多篇SCI,獲批多項國家資助

祖國始終是海外華人的心之所繫。羅曉剛教授也正抱持著對教書育人的極大熱情,在武漢工程大學這片包容、開放的沃土之上,走在教育興國、科研強國的奮鬥路上!

歡迎廣大考生和家長關注"武漢工程大學招辦"頭條號並積極留言互動,我們將會全程陪伴考生的備考和報考過程,為考生服務!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武漢工程大學新聞網/化工與製藥學院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