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殺微軟、令IBM恐慌,這位"電腦大王"華人首富,為什麼說倒就倒了?

有這樣一位中國人,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如此評價他:

“如果這位中國人的商業帝國實現第二次轉折,世界上就不會有微軟了,我可能如今只是在某個地方做教師或者律師了。”

不僅如此,這位中國人還曾嚇暈過IBM掌門人,是真的嚇暈那種。

這位中國人當時研製出一款新產品,IBM掌門人小托馬斯·沃森正在醫院接受治療,從報紙上看到新聞後,大聲斥責身邊的人:

“怎麼會這樣!為什麼不早告訴我!”說罷當場昏了過去。

IBM是全球最牛的IT公司和信息科技公司,掌門人見多識廣,怎麼會嚇暈了呢?

唯一的解釋是,這個中國人真的很厲害,研發出來的產品,連IBM掌門人都覺得害怕。

這位差點逼得比爾·蓋茨去當老師、嚇暈IBM掌門人的中國人,就是王安。

扼殺微軟、令IBM恐慌,這位

提起美籍華人王安,在電腦界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手創辦的王安電腦公司,連微軟和蘋果都要叫聲大哥。

再看其他成就:

80年代身家20億美元,美國富豪榜第5位,被頒發總統自由勳章,被稱為“電腦大王”,甚至掀起了第三次工業革命...

時至今日,蘋果、微軟等企業獨領風騷,這家中國人開辦的公司卻很少人記得了,作為中國人,我覺得很有必要和大家說說他的故事。

不堪受辱

600美元開始創業

王安1920年出生於上海,從小就聰明過人,16歲高中畢業,考上交通大學。

20歲,他帶著團隊藏在桂林山地,研究無線電通訊設備,為抗日戰爭做貢獻。

1945年抗戰勝利,他被公派到美國學習技術,考入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第一學期課程成績全是A+。

扼殺微軟、令IBM恐慌,這位

青年時期的王安

為了賺點錢補貼生活費,王安想去IBM兼職,筆試第一名的他,卻在面試時遭到了面試官的羞辱:

“IBM是美國最好的企業,這裡不適合你,你還是找個汽車修理廠試試吧。”

王安非常氣憤,他哪裡受過這樣的委屈,於是回到哈佛繼續讀書,拿到了高額獎學金,只用3年就拿到應用物理專業碩士和博士兩個學位。

隨後,他被霍華德·艾肯招入哈佛大學計算機實驗室。

霍華德·艾肯是誰?他研發了世界第一臺大型計算機Mark Ⅰ,被譽為“電腦之父”。

大神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Mark I"太大太沉了,急需一個方便小巧的存儲設備,霍華德·艾肯和團隊花了很多精力都解決不了。

王安入職實驗室短短20天,就找到了解決存儲問題的解決方案,還據此發明了磁芯存儲器。

就是這個磁芯存儲器,在此後20年一直是計算機的主要部件,而發明者王安在實驗室連編制都沒有。

艾肯連忙給這位天才開出正式職位並大幅加薪,但王安卻選擇了辭職。

小小的一個實驗室的崗位,並不能留住王安,在他心中,一直有一個更為遠大的目標:開一家偉大的公司!

在他心中,始終忘不了自己是一箇中國人,作為中國人,祖國曾被侵略者侵略,在國外又被人歧視。

王安發誓,要用自己的努力,為中國人爭一口氣,讓那些看不起中國人的人知道,中國人比他們更厲害!

他說:

“我總是深深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為驕傲……我創辦王安公司的動機之一,就是要展示中國人除了經營洗衣店和餐廳之外,也能做其他事業。”

1951年,王安懷揣著600美元,租了一個汽車庫,掛了手寫的招牌“WANG LAB”,王安實驗室正式成立。

被迫賤賣專利

發誓要做到世界第一

剛開始時,王安的電腦公司很簡陋,內部僅有一桌、一椅、一部電話,僱了一位推銷員,只有一個產品——小磁芯。

這個磁芯,每個4美元,平均每天能賣出4個,都是王安自己用電烙鐵加工而成的。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磁芯,其實包含著王安之前的發明專利,原本對王安不屑一顧的IBM聞風而來,希望能夠聘請王安做他們的高級顧問。

王安入職後才發現,IBM要的不是他的人,而是他的磁芯專利!

這個專利,能解決商用計算機的存儲問題,誰掌握了它,誰就能掌握計算機的未來。

IBM毫不遮掩自己的野心,向王安開出了誘人的價碼:250萬美元!

王安思前想後,雖然不捨得,但是有了這筆錢,自己的公司能有更多經費,自己也有條件研發更多的產品。

他本來準備答應,但IBM卻臨時變卦,壓價到50萬美元——因為IBM發現,需要購買這項專利的公司,只有他們一家!

一個能改變電腦史的發明,居然只值50萬美元?王安非常憤怒,把IBM告上法庭。

然而,IBM是一家大公司,有錢請得起大律師,還有時間和你耗,但王安的公司等不起,他急需一筆錢來維持公司運營。

迫於無奈,王安只能答應IBM的開價,誰知道IBM不愧是商場老手,在付款時又開始耍手段,還要再“砍”10萬美元才收手。

也就是說,這個劃時代的技術,王安被迫以區區40萬美元賣給了IBM。

幾年以後,有人告訴王安,IBM的一位經理曾向他炫耀,他們付給王安的專利費實際上只相當於其價值的8%。

也就是說,王安本來能拿到500萬美元。

但王安當時沒有別的選擇,他的實驗室急需資金投入,他也沒辦法和有錢有勢的IBM打持久戰,賤賣專利是唯一的選擇。

不過,他在心中,留下了對IBM刻骨銘心的仇恨,他發誓,一定要做到行業第一,把IBM拉下馬。

1955年,他創立王安計算機公司(又名王安電腦公司)。

隨後30年,這兩個拗口的漢字,成為美國計算機領域人人皆知的名詞。

扼殺微軟、令IBM恐慌,這位

嚇暈IBM老闆

一年大賺1億美元

有了資金,王安終於可以把自己大腦中的靈感轉變為現實。

10年內,他的公司創造了一項又一項劃時代的發明:

紙孔式記錄儀、自動打字機、無線電打字印刷機、記錄帶辨認機...

其中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1964年問世的“洛賽”臺式電腦。

它是現代個人電腦的雛形,操作簡單,功能強大,使用者還能在上面編程。

這臺電腦開始在各大企業普及,華爾街開始成批換上“洛賽”電腦。

在“洛賽”的帶動下,王安電腦的營收猛增,到了1967年銷售額達到690萬美元,2年翻了3倍。

不過由於擴張速度過快,王安決定通過發行股票來償還債務。

這本來是無奈之舉,沒想到股票上市當天,發行價12.5美元,收盤時就攀升到40美元!

王安後來回憶說:

“1967年8月22日,我們的資本淨值大約是100萬美元。而到了8月23日,資本總額已經大約有7000萬美元。而這僅僅是一夜之間發生的事。”

有了錢,王安並沒有停下創新的步伐,他繼續努力推出新的產品。

他深入研究市場,得出結論,美國工人勞動生產率提高了90%,辦公室白領的效率卻沒有顯著提高。

白領們用的,還是幾十年前就在用的打字機,這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於是,他集中所有資金和科研力量,研發辦公系統。

1971年11月,王安電腦推出了1200型計算機;1976年,在1200型計算機的基礎上,推出了變革性產品WPS。

後來有人評價,這款產品的出現,就像人們用慣了諾基亞後,第一次看到蘋果手機。

通過這款產品,人們可以看著屏幕,在上面編輯文本,還有檢索功能,這在當時簡直不可思議。

據當時的媒體報道,時任IBM董事長小托馬斯·沃森因心肌梗塞住院,在報紙上看到這條消息後大發雷霆,斥責助手沒有提前通報消息。

一通大罵後,他就暈倒在地。

小托馬斯·沃森的憤怒背後,其實是恐懼,他知道辦公系統的前景有多廣闊,卻因為《反壟斷法》無法收復失地,只能眼睜睜看著王安越發壯大。

從1976年開始,WPS在美國辦公室全面推廣,上至白宮辦公室下至各種中小企業,大家都用上了WPS。

當年,王安電腦公司的營業額超過1億美元。

被鄧小平接見

一年收入30億美元

就這樣,王安電腦公司在70、80年代一路擴張,成為美國電腦界的霸主,連IBM也覺得恐慌。

王安也非常自信地在報紙上打出廣告:

“試試我們的產品,忘了IBM。”

1986年,美國政府就世界範圍內美軍空軍基地的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公開招標。

王安擊敗了包括IBM在內的一眾大型科技企業,簽下了4.8億美元的合同。

1986年,那是王安一生中最輝煌的一年。

7月份,紐約“自由女神落成100週年”紀念儀式,他被選為全美最傑出的12位移民之一,位列榜首,從里根總統手上接過了“總統自由獎章”。

這個獎章,自肯尼迪總統在1963年頒發以來,迄今只有3位華人獲得過,除了王安之外,還有貝聿銘(1993年)和馬友友(2011年)。

扼殺微軟、令IBM恐慌,這位

10月份,他來到北京,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鄧小平的接見。

總設計師拉著他的手誇讚說:“你在美國很出名,現在是家大業大。這可是你自己奮鬥出來的啊!”

扼殺微軟、令IBM恐慌,這位

隨後,王安入選美國發明家名人堂,成為與愛迪生齊名的發明家。

這一年,他的公司營收30億美元,個人身家20億美元,美國富豪榜第5位,是當之無愧的華人首富。

他的夢想彷彿已經實現,他讓全世界人看到了華人的智慧和能力,他靠著自己的努力,為華人狠狠爭了一口氣。

可任誰都沒想到,輝煌如流星般短暫。

毀掉王安大半輩子的心血的,就是喬布斯。

扼殺微軟、令IBM恐慌,這位

喬布斯的蘋果公司,一直致力於個人電腦的研發,有下屬提議王安研發個人電腦,但王安不為所動:

“搞個人電腦,聞所未聞的荒唐事!”

王安判斷出錯,個人電腦在後面幾年飛速發展,王安的小型處理機已經不再有優勢。

王安並不氣餒,再次投入精力研發個人電腦,很快研製出比IBM速度更快的個人電腦。

扼殺微軟、令IBM恐慌,這位

大家本以為王安這次能再領風騷,但王安再次走了一步錯棋:產品與IBM不兼容。

或許是因為之前對IBM恨之入骨,再加上發誓要打倒IBM,所以王安不能接受自家的產品與IBM兼容。

但當時的IBM,憑藉著自己的先發優勢,在個人電腦領域培養了一大批兼容自己設備的廠商。

一句話,對抗IBM,就是對抗整個潮流。

其實,以王安電腦公司當時的實力、資金和科研水平,即便這麼做,依然有很大機會翻身。

王安再次犯下一個錯誤,他選擇把企業交給兒子。

錯將企業託付給兒子

2年後虧損4.24億美元

王安雖然在美國打拼多年,他骨子裡還是個中國人,他堅持自己的產業就要留給兒子,多次表示:

“作為創始人,我對公司有完全的控制權,我的子女也有機會證明他們管理公司的能力。”

在美國,子承父業並不少見,但通常集中在金融、房地產等行業,這種行業變化較小,繼承者只要不犯錯誤就好。

但IT行業完全不同,這個行業變化快、競爭激烈,需要領導者有非常強的能力。

王安在這個領域打拼多年,自己又是科研天才,自然是非常出色的領導者,他的兒子王烈就和他差得遠了。

1986年,由於身體問題,王安決定退休,把企業交給36歲的兒子王烈。

扼殺微軟、令IBM恐慌,這位

王安和兒子王烈

王烈年紀小,沒做出啥成績,自然沒辦法服眾,壓不住公司的一群大佬。

當時的王安電腦公司,人才儲備連IBM都很豔羨。

後來把思科從6億市值做到4440億的錢伯斯,當時也只是一個小小的地區負責人。

這群天才很服王安,但怎麼會把36歲的王烈放在眼裡?

隨著公司營收下滑,這群天才紛紛離開公司,王烈更是手足無措,開始“殺雞取卵”:

大幅度提高軟件費用。購買其大型計算機的同時,消費者還需支付5000美元的軟件費,而此前,這項費用僅1000美元。

從王安電腦公司訂製了專屬計算機系統的用戶,這些公司如果有技術問題要諮詢,每次要收費175美元!

一系列舉措,讓公司失去了合作伙伴們的信任,一步步滑向深淵。

1988年,王烈上任一年半後,公司虧損高達4.24億美元。

迫於無奈,王安只能另請職業經理人管理公司,卻回天乏術,他的商業帝國急速崩塌,王安的身體也急劇惡化。

1990年,帶著強烈的不甘和悲涼,王安因食道癌在馬薩諸塞州立總醫院去世,享年70歲。

2年後,他的企業正式向美國聯邦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一代傳奇就此落幕。

中國人,也能做出高科技!

比爾·蓋茨曾說:

“如果王安的商業帝國實現第二次轉折,世界上就不會有微軟了,我可能如今只是在某個地方做教師或者律師了。”

可惜一切沒有如果,曾經輝煌的王安電腦公司,如流星般璀璨,也如流星般急速隕落。

縱觀王安的一生,也是充滿了無奈和唏噓。

不過,他的存在,也為所有中國人出了一口氣,讓所有人知道:

中國人不是隻會開餐館,中國人做科技,一樣能做出成績。

哪怕最後功敗垂成,他也在電腦歷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篇章,現在風光無限的微軟、蘋果,曾經也要喊他一聲大哥!

面對IBM等豪強的挑釁,他從來沒有屈服過,用自己的努力狠狠還擊,贏得了對方的尊重,也贏得了作為一箇中國人的尊嚴。

王安的事蹟,也鼓舞了不少後來者,現在的華為,就是印證了當年王安的足跡,一步步走向頂峰。

中國人,並不比世界任何人差,只要努力、踏實去幹,也能成為科技第一,王安就是最好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