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人们都喜欢鱼,不只是因为鱼鲜美,更因为鱼与“余”皆音,代表年年有余。珠三角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有着历史悠久的渔耕文化。3月30日,一场“人鱼大战”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下的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举行,几十个家庭上百人轮番下鱼塘,将上千斤鱼全面“缉拿归案”。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渔耕粤韵文化园复原了珠三角最古老的生态农业模式,重现桑基鱼塘美景,种植了500多亩桑果,并在鱼塘里饲养桑果鱼,让游客来到园内不但可以欣赏渔舟唱晚美景,而且可以当一名都市渔夫,体验捕鱼之乐。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正是桑果成熟的季节,文化园迎来了一年旅游最高峰。3月30日,园区举办第二届家庭徒手捉鱼大赛,仅一天的时间就有30多个家庭、上百人来参赛。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下午3时,文化园的桑基鱼塘边,围满了观战的游客,2口鱼塘里,波光粼粼,各种鱼类在水下游动,划起一道道水纹,引得岸上的人跃跃欲试,早就卷起裤腿,准备下水。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30多个家庭分批参赛,在单位时间内以捕鱼最多者为胜。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参赛选手们纷纷跳下鱼塘,开始围捕大鱼。由于是家庭参赛,捕鱼场上涌现出了众多“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的捉鱼场景,孩子提着装鱼的袋子,妻子负责赶鱼与吓鱼,丈夫则负责抓鱼,一家人合作果然战果累累。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没有捕过鱼的现代年轻人基本上都是跑到鱼塘中间吓鱼,即便偶尔抓到鱼,也给鱼滑溜地跑掉了。而珠三角的捉鱼老把式则完全不同,他们悄悄地靠近水草多的地方,因为鱼都喜欢躲在那里。一旦发现了鱼,立即下重手,一手按鱼头,一手抓鱼身。遇上大鱼,则是整个人扑上去,用身子紧紧压住鱼,这样鱼就逃不掉了。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不时有鱼被捕鱼好手抓出水面,每捕捉一条鱼,岸上都会传来欢呼声,整个捉鱼现场人声鼎沸。参赛选手们早就变成了“泥猴子”了,一身都是泥浆也在所不惜。许多大鱼“缉拿归案”,最大鱼在5公斤以上。经过2个多小时的大战,战果出来了,最高成绩的选手竟然捕了上百斤鱼,重达5公斤的大鱼就有好几条,夺得了冠军。此次捕鱼大赛,选手们共捉了上千斤鱼。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许多选手说,参加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既可以传承珠三角水乡的渔耕文化,又可以带孩子来参加户外活动,增长孩子们的知识,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因为像这种捕鱼活动,孩子们基本没有参加过。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据渔耕粤韵文化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桑基鱼塘是珠三角地区最早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养鱼、 鱼粪肥桑”的生态系统一直成为的三角人致富之宝,珠江三角洲有句渔谚说“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因为是鱼米之乡,所以珠三角人对于鱼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也诞生了许多传统的捕鱼方式。改革开放后,随着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西樵很多捕鱼习俗与方式都已经失传了,举办徒手捉鱼活动,就是让游客了解传统捕鱼习俗,当一回“捕鱼达人”与“水上吉普赛人”。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佛山西樵山下“人鱼大战”,千斤大鱼被捕鱼好手转眼捉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