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藍圖、五年奮進,經綜合治理,湛河變河暢水清岸美的生態廊道

蜿蜒東西40.2公里,沿途有新綠浸染的“樹陣”,有奼紫嫣紅的“花海”,伴著潺潺清流,啁啾鳥鳴,馥郁花香,或漫步或騎行,或閒聊或嬉戲,都是悠然自得的美麗畫卷。

這是湛河兩岸的生態廊道,也是我市的城市核心綠軸。

一張藍圖、五年奮進,經綜合治理,湛河變河暢水清岸美的生態廊道

“湛河經過治理,不僅河暢水清了,而且兩岸的路通了、風景也美了,市民休閒遊玩場地比以前增加了好幾倍。” 3月27日下午,在凌雲路橋西側湛河南岸堤頂道路上,市民李向恆悠閒地散著步。

“湛河不僅河清,兩岸也漂亮,隨手一拍就是美景!”在烏江河口公園,年輕女孩張雨露正和小夥伴拍美照。

這份綠色“紅利”,得益於即將圓滿收官的湛河綜合治理工程。

湛河全長40.2公里,發源於寶豐縣仝嶺,貫穿我市東西。一個“湛”字,足見其曾溪流潺潺、清澈透亮。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環境承載壓力增大,湛河流域水汙染、水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湛河何時變清的呼聲與追問,成為新的時代考卷。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於2013年6月5日,在世界環境日的當天,果斷髮出了“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向湛河汙染宣戰”的行動號令。


一張藍圖、五年奮進,經綜合治理,湛河變河暢水清岸美的生態廊道


微友“A秋思”供圖

一場持續的湛河保衛戰拉開帷幕。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新理念,把人民對宜居城市高品質生活需求作為建設目標,湛河綜合治理工程高起點規劃、高品位設計,提出了“河暢、水清、岸美、生態”的目標和建設海綿城市的工程理念,規劃實施了河道治理、截汙治汙、景觀綠化、引水蓄水四大工程。兩岸生態廊道建設,正是景觀綠化工程的組成部分。

“建設湛河生態廊道,不是簡單的種樹,而是要與臨水的生態環境風貌、豐富的城市景觀和公共活動融為一體,最好還能給湛河沿岸村莊的群眾帶來經濟效益。”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說。


一張藍圖、五年奮進,經綜合治理,湛河變河暢水清岸美的生態廊道


記者 王堯 攝

一張藍圖、五年奮進。湛河綜合治理工程以打造城市核心綠軸為主線,在湛河兩岸規劃設計了寬100米至200米不等、縱貫湛河全線的綠色生態廊道,廊道兩側佈置了“觀音島”“移步生蓮”“清荷花語”等52個景觀節點和湛河生態文化公園、烏江河口公園、槐香公園等3座城市公園,托起了姿彩各異的城市區域生態網絡,岸美生態的湛河廊道建設從藍圖變為現實。

走進湛河源頭,千畝荷花萬種風情,河兩岸600多畝的核桃經濟林已讓群眾獲益,一條蜿蜒步道串起湛源泉、烏龍泉、白龍泉、馬蹄泉、馬跑泉,五泉輝映、清澈見底。

一張藍圖、五年奮進,經綜合治理,湛河變河暢水清岸美的生態廊道

微友“冬青”供圖

平郟路至建設路段,廊道穿過新建的湛河生態文化公園,園內溼地淨化系統、生態島、雨水收集系統及生態護坡等,形成了舒心愜意的休閒觀賞活動空間和城市生態海綿體,盛開的海棠、二月蘭、碧桃……生動詮釋了奼紫嫣紅一片春。

姚孟路至李苗路段,廊道就在烏江河口公園內,充分發揮了該區域水體充盈和區位適宜的優勢,視野遼闊的河口區大水面交匯形成了“一湖、兩灣、三河”景象,這裡有市民廣場、水岸飄廊、休閒長椅、各色花木。

李苗路至凌雲路的槐樹林,是鷹城人民記憶深處的鄉愁所繫。按照“保護式建設”的理念,堅持恢復原貌與新增擴容相結合,建成了槐香公園,國槐、刺槐、紫花槐、金葉槐、香花槐、金枝槐和龍爪槐等10多個槐樹品種生動地保留了城市記憶。


一張藍圖、五年奮進,經綜合治理,湛河變河暢水清岸美的生態廊道


微友“友誼航模”供圖

凌雲路至國鐵橋段老城區湛河兩岸,萬條垂下綠絲絛;國鐵橋至昆陽大道段新建了7.9公里河岸綠化廊道;白灌渠至張莊水閘段4.2公里長的林蔭綠道也已建成……

每一段有每一段的特色,每一段都緊扣“綠色”“生態”做文章,湛河兩岸的廊道恰似一條綠色玉帶,串起了沿途52個景觀節點和3座公園,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美感。

湛河治理新植喬灌木126種、地被草坪58種,新增改善綠化總面積580多萬平方米,實現了春有百花秋有果、一年四季景不同。

湛河之濱,綠樹成行,花香四溢,為鷹城織就了綠色美好生活。

記者 孫聰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