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橙專家褚時健:重視技術 嚴格掌控細節

2019年3月5日,91歲的褚時健在雲南玉溪病逝,一段商業傳奇落幕。

褚時健一生締造了雲南紅塔和褚橙兩大成功事業,這段廣為流傳的評價最能代表他的一生: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峰上跌落低谷之後的反彈力。

法治週末曾於2012年刊載褚時健的人物報道,如今舊文重登,期與讀者共同回顧昔日“煙王”“橙王”的傳奇故事。

“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褚時健的人生,為這句話做了最好的註解。昔日紅塔集團的“煙王”因貪入罪,出獄後75歲二次創業,85歲電商賣橙。他對成功的願望融合著各種複雜的情感:榮譽、自我價值的證明,對家庭、家鄉的責任感和安全感

法治週末記者 戴蕾蕾

75歲二次創業,昔日“煙王”褚時健變身“橙王”;85歲首次接觸電商,“褚橙”進京。

對於褚時健的首次“觸電”,本來生活網的市場總監胡海卿表示,褚時健在尋找更廣闊的市場,為未來市場佈局,甚至在考慮20年後的事情。

他的經歷,讓萬科董事長王石感慨:“巴頓將軍語:‘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煙王種橙

即便是見從北京遠道而來的客戶,褚時健仍是一身白汗衫,粘著些汗漬和泥汙,看上去同一般果農並無二致。

他會給客人們遞煙,煙是玉溪,這正是他在上世紀80年代創下的牌子。

當年身為紅塔集團董事長的他,是公認的“中國煙王”。自1979年10月出任玉溪捲菸廠廠長後的18年時間裡,褚時健一手將這間地方小廠打造成亞洲第一菸草企業,為國家創稅991億元。紅塔山、玉溪和紅梅牌香菸在全國供不應求。

作為雲南紅塔集團的一把手,褚時健當時的工資水平卻僅相當於菸廠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1999年1月9日,褚時健因貪汙被判處無期徒刑,後減刑至17年。該案引發了國企領導人薪酬制度的改革。就在褚時健被判刑的第二年,紅塔集團新總裁拿到了100萬元年薪。而褚時健當了18年的廠長,全部收入88萬元。

2001年,74歲的褚時健因患有嚴重的糖尿病保外就醫,此後國內外多家菸草企業都來邀請他擔任顧問,被他全部回絕。2002年,他在雲南省哀牢山上承包了兩個相鄰的山頭——硬寨樑子和新寨樑子,開鑿了一個2400畝的冰糖橙園。冰糖橙是他的老家華寧縣的傳統農作物。

曾有記者問他:為什麼當初想來承包果園?

褚時健說:“心裡不平衡,現在的國企老總一年收入幾百萬元、上千萬元,我也不想晚年過得太窮困。另外,我70多歲出監獄,總得找點事做,讓生活充實點。”

老伴馬靜芬則說:“以前社會上有很多人說,你褚時健搞菸廠搞得那麼好,那是因為政策好,雲南煙得天獨厚,菸廠交給挑扁擔的都成。他做果園,就是想否定這個。”

褚時健說,當時市面上賣得好的水果大都是外國人培育的,橙子皮厚、偏酸等特點都迎合了老外的喜好。他覺得中國人喜歡甜,就想種出更適合中國人吃的橙子。

10年過去了,“褚橙”已從默默無聞的單品發展到足夠強勢的品牌。“褚橙”十二三元一公斤的出廠價,比昆明市面上10元4公斤的橙子高出數倍,但往往不出雲南就賣完了。首次在北京市場賣出的橙子是“褚橙”的特級品,本來生活網市場總監胡海卿提供的一組銷售數據顯示:11月5日上午10點,褚橙開賣;前5分鐘賣出近800箱;最多的一個人,直接購買20箱;一家機構通過團購電話訂了400多箱,24個小時之內銷售1500箱。到11月9日,已經賣出3000多箱。

市場反映褚橙的口感不在進口的美國新奇士之下,甚至比口感略酸的進口橙更迎合中國人的口味。

如今的褚時健,腿腳已有些不便,說話慢吞吞的,濃重的雲南本地方言不改。他不再談及過去。褚時健曾說過:“菸草的事情,我不太方便介入了。但是我閒不住,還有其他事情可以選擇去做。”

與當年的叱吒風雲不同,褚時健如今選擇了低調的山野生活。對於自己種植的橙子,他也不願多做宣傳。最初的銷售只侷限於親朋好友,默默無聞。一開始,橙子的註冊商標並未刻意與褚時健沾邊,叫做“雲冠”。後來,人們漸漸知道是褚時健種的,乾脆以“褚橙”稱呼,原來的品牌名字反而被淡化了。

聽到客人們談起京城的消息,老人淡淡說了句:“好啊,讓城裡人也吃吃這樣的好東西。”

冰糖橙專家

從褚時健的玉溪住所,到橙子園所在的嘎灑鎮山頭,有4個多小時的車程。路況並不平穩,沿路可見一張張警示標牌:小心滑坡,此處是泥石流路段……高速路因此闢出一段段雙向共行的車道。

從2001年起,褚時健就經常穿行在這條道路上。現在他大概一週多會去果園一次。橙園的管理人員介紹說,每次到果園,他都會先下地裡轉轉,查看果樹的生長和農戶對當年工序的執行情況。現在年紀大了,走動範圍變小,但也會坐在車裡巡山。每個月月底27日至30日,他必定在果園。因為是發工資的日子,需要他的簽名。

雖然已經80多歲,他仍然控制著這片山林運轉的每個環節。就像當年在做菸廠的過程中,他突破性地把煙田設為企業的第一車間,並爭取到了菸草專賣局局長的職位,親自參與並掌控了產供銷的每一個環節。

凡事親力親為,重視技術,永不滿足,力爭第一,這些都是褚時健的性格標籤。

果園裡共有110多家農戶,大部分常年住在山上,褚時健為他們修建了青磚的住所。他們大多舉家來到這裡,每戶負責2600棵樹苗,幾乎與世隔絕地在山上勞作。

褚時健為自己的冰糖橙種植制定了很多細緻的工序。比如,要想橙子品質高,必須先前就摘除一部分果實;樹長大了,空間不夠,相互爭奪陽光和養料,必須砍掉三分之一的樹;這些措施會減少整體產量,但會提高單個橙子的質量。農戶們總有些捨不得,但“在這裡只是執行”。

從2002年開始種植自己並不熟悉的冰糖橙後,他更要依靠自己對細節的嚴格掌控,確保二次創業的成功。

冰糖橙是一種非常費人工的作物。年初要剪梢,保證果樹能吸收足夠的陽光;開花後要保花保果,結果後要控制果實的大小、外觀;生產環環相扣,一年四季不得閒。這正合了褚時健“閒不住”的性格。

果園的技術員張偉原來是玉溪柑橘研究所的專業技術人員,從基地創建時就來到這裡。他表示,自己從事這個行業20多年掌握的知識,還不如褚時健種冰糖橘10年以來掌握得多。他現在已然是一個冰糖橙技術專家。

陽光是種好果樹的第一個必備資源。為此,褚時健不厭其煩地改進剪梢方法。張偉說:“褚總經常去外地種橘子的基地考察。各地的氣候條件不一樣,比如華寧的剪得輕。有很多地方不剪。而冰川的就剪得重。”這片果園是褚時健比較各地的剪法後,和技術員商量琢磨出的獨特的剪梢方法——根據哀牢山上的日照情況,“太陽不管正著還是斜著,都要透得下來”。

為了讓果樹的受光程度更高,剪梢的方法還在改進中。每年到剪梢的時候,褚時健都會把幾位技術人員召集起來,讓每個人按自己的方法,修剪4至5棵樹。他也會提出自己的剪梢方案,讓技術員幫助修剪。然後定期來查看這些試驗地裡不同剪法的果樹開花、掛果情況。根據年底的產量和綜合評估,其中表現最好的,將會推廣給農戶。

贏在技術

褚時健的果園是按照等高線全面使用機械化開挖的林地,每畝地148株果樹,株距和行距分別是2米和3米——太密了搶奪營養,影響生長,太稀了則浪費土地。

以一戶農戶2人為單位,根據片區管理戶數,配套建設農戶住房和沼氣、廁所、豬廄,兩個基地共投入資金68萬元,建成農戶住房130套、共4200平方米,建成“三配套”沼氣池138個;要求果農使用沼氣,對自己管理的果園,地埂種植紅薯等作物,飼養豬雞,將生產的農家肥和沼液、沼渣投入到果園中,增加果園肥源。

對新加入的農戶,褚時健總會叮囑各種生產的細節:把地弄得平整點,趕緊種黃豆(3391,-4.00,-0.12%)做綠肥;在果苗根部覆蓋著枯葉,以保持水分,但同時也要小心下面藏著的看不見的白蟻……

褚橙果樹的肥料是褚時健的獨特配方,混合了雞糞、煙沫,還有榨甘蔗後廢棄的糖泥……褚時健很得意於自己配置的肥料,成本只有200多元,但比市場上1000元的化肥還好。他不僅改變了山裡的土壤結構,還讓冰糖橙的甜酸比達到18比1。

在褚時健的果園裡,農業不再是大而化之的靠天吃飯。園區所有的設置和果樹的生長,都有一系列經過測算的數據支撐。雖然從未受過專業的訓練,但褚時健的學習能力很強。“他不打牌,不打麻將,就是喜歡看新聞、看書,大多是柑橘種植、採收方面的書,經常給我們帶來各種信息,包括國外的。”張偉說。

褚時健的話不多,但和幾個技術人員,他經常聊天。水源一直是褚時健最重視的部分。園區的設置中,耗資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水利設施。在租下兩片山頭後,他考察發現兩片土地產出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缺水。因此公司投資138萬元,從哀牢山到基地架設兩條引水管,總長18.6公里;在基地內,投資64萬元建設蓄水池6個、總容量達25萬立方米,投資60.9萬元安裝灌溉用各型輸水管道58.3公里,投資72萬元安裝微噴灌設施2400畝、鋪設微噴管道52萬米。每排橙子樹下都纏繞著一條黑色塑膠水管,管體上噴著細細的水流。張偉說,這片果園在當地最早使用噴灌方式,老的橙子基地華寧以前一直都用的是溝灌。

這些設施都是在基地初建時逐步完成的。當時看起來有些大動干戈,但到2009年雲南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時,山腳下的老百姓都要出去抬水喝,農業大量減產,褚時健的橙園卻並沒有受到大的影響,還讓臨近村莊分享了他水利設施的好處。

只喜歡幹事

2011年,褚時健的果園利潤超過3000萬元,固定資產8000萬元,產出的橙子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國內一家很有實力的投資公司專程託人詢問褚時健對上市有無興趣,這家公司有意運作果園上市。褚時健拒絕了,因為“沒的這個心腸跟他們玩。我84歲了,管不了幾年,以後交給我外孫女和她丈夫。說實話,他們管管銷售還行,但還沒掌握種植技術,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錢,只怕虧了股民。”

但他也希望獲得更多的金錢,這種願望融合著各種複雜的情感:榮譽,自我價值的證明,對家庭以及家鄉的責任感,以及安全感。他希望把自己隱藏起來,但推進事業的腳步卻從未停止。

2006年時橙園總產量只有1000噸,2011年的產量達到8600噸,比上一年多了3000噸。但按照現有種植面積,果園的最高產量約為1萬噸——這滿足不了飛速發展的市場要求。2012年10月,褚時健在麗江永勝縣租了1500畝地。

2009年在接受採訪時,他曾經說自己雖然有心發展果汁加工的副業,但因為年事已高,只能放棄這個想法。但是,2011年一個3000萬元的果實初加工基地已經投產。基地的選果車間也要擴建,增加一臺機器。

褚橙還在銷售渠道上進行了創新,從2009年開始,褚橙嘗試著取消銷售的中間環節,全雲南現有的500多家經銷商直接和公司簽訂合同,盤活了整個生產和銷售鏈條。

這個場景似曾相識。當他還是煙業領袖時,國家有一個專門管進出口的領導人,有一次碰見他說:“老弟,你原來說利稅搞到50個億算了,你現在搞到200億還在不斷地搞嘛。”褚時健說,幹起來就是欲罷不能,身不由己了。

萬科董事長王石曾感慨地說:“橙子掛果要6年,他那時已經75歲了。你想象一下,一個75歲的老人,戴一個大墨鏡,穿著破圓領衫,興致勃勃地跟我談論橙子掛果是什麼情景。雖然他境況不佳,但他作為企業家的胸懷呼之欲出。我當時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樣的挫折、到了他那個年紀,我會想什麼?我知道,我一定不會像他那樣勇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